佛弟子文库

要真为生死,而发菩提心念佛

道源法师  2019/05/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要真为生死,而发菩提心念佛

念佛道理讲起来很多,现在说一总纲乃:“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切愿,持佛名号。”我们为什么要念佛?就是为了生死,为什么要了生死?因为生死太苦的缘故。

但是怎样念佛,才可以了生死呢?首先要观察众生流转在生死中,是十分痛苦的,唯有念佛的功德,可以使我们了生死。我们这样观察,就可以恳切至诚去念;否则,不观察众生苦,念佛只是随喜念念而已,这样是不能得到念佛的功夫。

今天来半春园参加念佛的人,都是衣食丰足,不是大富贵,也是小康之家;不然,为衣食奔驰,哪有工夫来参加念佛呢?有些人没有研究佛理,没有进一步观察,由于目前的环境美满,生活舒适,就心满意足,以为人生并不太苦,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我们目前虽然幸免灾难祸厄,但又怎能不居安思危呢?怎知自己的环境会不会改移?社会世界会不会变迁?佛经说:“人生有三苦、八苦、无尽诸苦。”这是真实不虚的。且看目前社会紊乱,治安不整,每日的新闻,抢劫、拐骗、谋财、害命……充满整个篇幅,真令人瞠目结舌,心惊胆颤。再看世界更是动荡不安,烽烟四起,战争遍地,到处都是劫机、强掳、杀人、放火的新闻,何处安宁呢?

《法华经》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天上尚且有苦,何况人间?我们能体会这种道理,就应当发心了生死。因此我们要注意“真为生死”这四个字,我们既然知道要了生死,但是否真正为了生死而念佛呢?一般人听佛法中说“了生死”,只是听而已;或者口中说:“念佛了生死”,只是把“了生死”这一句话,挂在嘴巴上,这是不可以的。我们必要切实观察生死的痛苦,人世间的生死痛苦,尚且如此,何况三恶道的痛苦。所以我们要真发心了生死,念佛是了生死入门之处,也可以说是真为了生死,而入念佛法门。

“发菩提心”,梵语“菩提”,翻译中国话即觉道之义,也就是佛道。发菩提心也就是发大乘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我们既然知道念佛是为了生死,因生死太苦,故要了生死。

进一步,我们去观察其他众生,也是在生死中受苦,我们畏惧生死苦,其他众生又何尝不是。因此我们观察自己生死苦,所以发菩提心,念佛求了生死,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同样的其他众生,也需要了生死,所以我们同时要发菩提心,劝众生念佛,求了脱生死,将来往生西方。

这样发菩提心念佛,才合阿弥陀佛的本愿。阿弥陀佛建立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为度众生;如果我们自度,不去度他,则不与阿弥陀佛相应,因此我们要发菩提心,广度众生。虽然我们没有阿弥陀佛的智慧神通,但我们可以随分随力,普劝众生念佛,使众生往生西方,同登极乐,这就是“真为生死,发菩提心。”

“深信切愿,持佛名号”,信、愿、行是往生净土的三资粮,这八个字,就包括信、愿、行在内。“以深信愿”,就是信和愿。“持佛名号”就是行,也就是修行。我们行远路须具备资粮,往生西方也是一样,须具备这三种资粮。

首先解释“深信切愿”四字,一般念佛人,都知道信、愿、行三资粮,但我们观察同参道友中,是否各人念佛,都能往生西方呢?按道理,净土法门是万修万去的法门,也就是一万人修,一万人可以往生西方,怎样知道可以往生西方呢?就是临终时,预知时至,瑞相现前,异香满堂,光明照耀,仪态庄严等,其中任何一种,都是往生西方的预兆。

但是现在念佛的人,很少有其中的境界,可知能往生西方的并不多。为什么?就是没有注意到“深”字,只是随随便便,浮浮泛泛,人云亦云,也去信,也去发愿,但不能深信的发愿。我们必定要至诚恳切的念阿弥陀佛,一方面深信娑婆世界是苦,深信极乐世界是乐,深信念佛可以往生西方。一方面要深切发愿,愿离娑婆世界,愿生西方国土。因为娑婆世界,是我们无始劫来,造业作罪,轮转六道中,走惯的地方;而西方极乐世界,是我们一向没有到过的地方,如果不具深信、愿、行,是不能往生西方的。

“持佛名号”,持阿弥陀佛名号,就是行,我们天天念佛,尤其是念佛七中念佛,我们观察一下,是否能精进勇猛去念呢?如果我们浮浮泛泛去念,人家开腔,我就跟住去念,静下来,不是睡魔到,就是妄想来,念佛不知念到何方去,怎么去观想佛呢?如果我们能至诚念佛,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可以抵无量罪,可以消无边业。

所以恳切专心念佛,至一心不乱,自然可以往生西方。因此马马虎虎去念,妄想纷飞,终日瞌睡,纵使念一生,也得不到功力。因为妄想昏沉,世间事尚且忘记,何况念佛。大势至菩萨说:“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所以持佛名号,必要专心专意,精进勇猛,才可往生西方。

上面所说:“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深信切愿,持佛名号。”就是净土法门的总纲,依此去行,西方极乐世界,定当现前。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代一切众生受苦

《梵网经》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岂不...

念佛感通清净实相

什么叫清净实相呢?清净就是断除一切烦恼、习气;实相...

唯此一法,皆于现生往生西方

《西方路》书中,权、实、顿、渐辨疑之文,须先明权、...

打佛七是否最能够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

问: 打佛七,克期取证是否是最能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

自私自利遭苦报

韦婆多是一个很爱说警告语的比丘尼,她为了满足自己的...

一心念佛,是为自己要事

原文 昨接守良书,知汝母求生之心,尚未实发,病中且勿...

慧律法师《佛教与轮回》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

有人念佛多年病没好,便怀疑佛号不灵

《普贤行愿品》第四,忏悔业障:菩萨自念,我于过去无...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注音版】延生普佛仪规

延生普佛仪规...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

【推荐】闭关十天念百万佛号的真实体验

净宗祖庭东林寺举行的10天闭关念佛活动真是太殊胜了,...

阿弥陀佛于诸众生有大恩德

知小而不知大,见近而不见远者,此众生之常分也。如阿...

当下的念头若是念佛,就不会犯戒

真正念佛,一定是持戒 信愿行的行就是念佛。先由念佛的...

《观无量寿佛经》第五观:宝池观

【经文】 次当想水。欲想水者,极乐国土,有八池水。一...

【佛教词典】牛羊眼

指凡庸之眼。以牛羊眼所见比喻看法之拙劣。[大智度论...

【佛教词典】篅衣

(衣服)比丘尼之裙也。...

「念」字,万万不可加口

原文: 佛念字,万万不可加口。许多人皆作唸,则失义之...

念佛法门修学次第

我们大多数修念佛法门修行的多,为什么呢?易行,容易...

忙人最简单的净宗早晚课

一、最简单的早晚两个课程 (一)南无大慈大悲本师释迦...

经常念佛的十大好处

(一)未进入佛门的凡夫俗子,不分男女老幼,经常口念...

预知往生,分秒不差——胡松年居士往生记

灵岩山是个专修净土的道场。因此,除了数百个出家众以...

圣严法师《为磨练自己而工作》

青年朋友乍入职场,年纪轻没有经过磨练,比较缺乏耐心...

一美元的智慧

你懂得禅的智慧,任何时候你都可以用,随时随地都可以...

【佛学漫画】是何因缘,一家八口,相继出家,同往净土

是何因缘,一家八口,相继出家,同往净土...

医学博士为什么要素食

一个素食者在你心目中,是有怪癖之人,还是聪明之人呢...

趴身铺路 所求为何

「慈」,佛陀就是以慈度化人群。为了使众生人人幸福快...

如何得到阿弥陀佛无量光的护佑

阿弥陀佛的光明遍一切处,阿弥陀佛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圆瑛法师《劝修念佛法门》

念佛发起因缘第一 念佛即是修行第二 念佛最为稳当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