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美好的饮食跑到嘴巴里为何变猛火

净界法师  2019/06/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美好的饮食跑到嘴巴里为何变猛火

当我们的舌根去接触这美好滋味的时候,那甜美的滋味其实是不真实的,它是缘生无性当体即空。身为一个不真实的滋味,怎么会显现在我的舌根呢?

是因为我过去有布施饮食的善业,所以假借这个饮食,把这善业的力量显现出来,让我感受到一个美好的滋味,是个人的循业发现。因为你善业还在,当你把福报享尽的时候,你吃什么东西都没有滋味了,因为这个滋味是从业力而来。

它只是个人的循业发现的假相,但是它的本质,当体就是我们众生本具的如来藏妙真如性。

世间上的饮食,我们应该说它有无量味,你看福报大的人他吃东西味道特别美,我们福报比较差的,吃同样的东西味道稍微差一点。你不相信你把这个面给饿鬼道吃,他吃得很痛苦。

你看目犍连尊者他一个阿罗汉,他在定中看到他的母亲堕到饿鬼道去,他也是去托钵美好的饮食给他的母亲,当他母亲把这饮食放到嘴巴吞到喉咙的时候,变成一团猛火。

怎么这美好的饮食跑到你的嘴巴变猛火呢?

因为即空即假即中,这个饮食是不真实的。饮食若是真的饮食,那进到他的嘴巴应该还是一样美好的饮食,因为它是虚妄相。

所以目犍连尊者很紧张,就去禀告佛陀,佛陀说你要斋僧,一方面叫你妈妈忏悔。目犍连尊者就用他的物质供养大众师,一方面他妈妈忏悔,后来才把这业转过来。

在春秋战国时代,鲁国的国君,有一天鲁国的人民在海中找到一只鸟,这只鸟非常漂亮,就像天上的凤凰一样,这国君非常喜欢这只海鸟,就做了一个很大的笼子把它保护起来,每天要他的仆人喂它上膳食,而且每天把宫中最美好的饮食酒肉盛给这只海鸟吃,结果三天以后,这只海鸟死掉了。

国君说:为什么呢?大臣说:海鸟的饮食跟我们的饮食是不一样的,你拿我们美好的食物对它来说刚好是毒药。

所以这饮食是不真实的,每一个人循他的业去发现他个人的饮食,这就是所谓的“循业发现”。

这也就是我们在吃饭的时候为什么要食存五观,你每天这样子念:“计功多少量比来处;忖己德行,全缺应供;防心离过,贪等为宗;正事良药,为疗形枯;为成道业,方受此食。”

当你这样念的时候,你产生惭愧心、感恩心,这种惭愧心感恩心生起的时候,你再去吃饭是特别的甜美。

饮食因为它不真实,所以它会变化,这就是所谓即空、即假、即中的道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断除业力的相续,尤其净土宗更重要

外道,我们看经典上,尤其是《阿含经》,其实它这个外...

佛法是依靠智慧成就解脱,而不是福报

很多的佛教修行人,大部分是比较欢喜修福报的。因为修...

福德是承载世间富贵之根基

国庆长假,待客之余,读书、写字、坐禅、念佛。 品读《...

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

在中国的禅宗有好多例子,像丹霞烧佛。丹霞祖师到五台...

将错就错,西方极乐

宋杨杰,字次公,号无为子,参天衣怀禅师大悟。后丁母...

卖掉贫穷

这这是怎么一回事?是谁允许这个下贱的奴婢进到屋内?...

你为什么不敢受戒呢

你为什么不敢受戒呢?受戒并不表示成佛。我们可能刚开...

【推荐】邪淫极大损害人的福报

很多戒色文章都会讲到邪淫会影响一个人的运气,手淫也...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注音版】延生普佛仪规

延生普佛仪规...

世智辩聪与般若智慧

世间人书念得多,接触的事物多,看得多、想得多、观念...

我们栽培往生的力量,必须要不可破坏

佛陀这种权实二法的操作是怎么回事呢?是唯佛与佛乃能...

夏季吃肉不如吃豆

毛豆是膳食纤维之王。 毛豆既富含植物蛋白,钾、镁元素...

有情众生的四个层次

佛教讲,人是有情众生,甚至一切有情识、有生命的众生...

【佛教词典】不二之门

指如如平等而无彼此分别的一实相法。...

【佛教词典】他受用土

【他受用土】 唯识宗所立的四种佛土之一,又称他受用身...

不管遇到什么因缘,它就是回光返照这个明了的心性

我们佛教在止观当中的修学,因为修行人因地发心的不同...

上善若水,至慈低眉

一日,女儿要画画,问我画什么。其时正在看书的我抬头...

圣严法师《佛在眼前》

法身非变化,亦非非变化;诸法无变化,示现有变化。 ...

念经是快点好,还是慢点好?

问: 念经是快点好,还是慢一点好啊? 惟贤老和尚答:...

都摄六根,下手在听

现在修念佛法门,应当依照大势至菩萨讲的,用如子忆母...

是邪是正

渐源仲兴禅师在道吾禅师处任侍者时,有一次端茶给道吾...

再怎么聪明,也抵不过业力

修行和做事业有些类似,成功的不多,失败的很多。为什...

自性的映现

莲池大师《自知录》上说:「怨天尤人最损福,一次减三...

这样的老实头,就能预知时至自在往生

老实头很可爱,知道自己业障深重,知道自己一钱不值,...

「持戒」与「修善」的差别

若持戒者,既绝恶求,清净行绝,乃至佛果。如果我们能...

口业清净得大智慧

密迹金刚力士告诉寂意菩萨:过去久远世时,有位神仙名...

身患苦,心不患苦

佛住在婆只国设首婆罗山的鹿野深林时,有位一百二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