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你有什么样的心量,就有什么样的六根

净界法师  2019/06/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你有什么样的心量,就有什么样的六根

我们从六根的相状来看,我们的确看到每一个人的六根不一样,你看有些人眼睛很好,看得很远,有些人的眼睛只能看近。

你看阿罗汉的眼睛,他一入定的时候,看整个三千大千世界,就看手中的一颗槟榔果一样;菩萨能够观察百千大千世界,佛陀能够观察无量无边的世界。

为什么六根的差别差这么多呢?答案很简单,你有什么样的心量,你就有什么样的六根。

我要讲一个小故事,诸位体会一下:

在非洲地中海的南边,有一个国家叫阿尔吉利亚,这个国家的乡村种了很多稻米,稻米到快要收成的时候,农夫辛辛苦苦一段时间,要期待收成的时候,来了一群的猴子,猴子就把这些稻米比较好的都拿走,剩下都是一些比较差的。这些农夫就感到非常无奈,也非常的生气。

后来在一个村庄有一个很有智慧的老者,他就想一个办法要来对治这猴子,他做一个铁器,这铁器就像花瓶一样大,这铁器的瓶口小小的。关键在这个瓶口,你的手是放松的时候,你的手刚好伸进去,但是你的手要把它握成一个拳头的时候,你的手就拿不出来。它那个瓶口就刚好你的手可以进去,拳头就不能出来。

然后这些农夫们晚上,就把瓶子放了很多新鲜的白米在里面,再把这铁罐绑在树上。结果第二天看到好几只的猴子,手上抓着白米不放,它昨天一整个晚上就跟它瓶子在较劲,它就是不肯把手上的米放了。

不管这个村庄经过了几十年,几百年代代相传,几百年过去了,从来没有一只猴子,愿意把手上的米放掉,没有一个猴子做得到。结果这些猴子因为抓住手上这些白米,失去它一生的自由,被抓到以后,被卖到动物园去,甚至有的牺牲它的生命。

这个道理当然不只是发生在猴子身上,其实众生的心态都是这样,为什么我们一辈子都做凡夫呢?问题在哪里?为什么文殊师利菩萨,他就能够做文殊菩萨呢?

我们讲“心境决定你的处境”。

我们今生都是为了自己来谋福利。结果我们得到什么?我们从早到晚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着想,结果我们得到一个非常卑贱的六根,生生世世都没有改变,就像这个猴子一样。

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他所做所为都是为众生,他产生广大功德的六根,神通变化的六根。

那你会问说,那我的六根从哪里来呢?文殊菩萨的六根从哪里来?其实讲实在话,我们每一个人六根来的地方都一样。你说从哪里来?“清净本然,周遍法界,宁有方所”,本来就存在。

我们不能改变我们的心态,我们的生命就不断的这样下去嘛!这不是上帝创造的,不是这个意思,这个是生命一种不能改变的轨则,“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心境决定你的处境。

所以,你看所有的修行者第一件事情“发菩提心”,先把你的胸量放大。当然你说那菩提心怎么发得起来呢?先明白道理。你要把人生参透了,你能够彻底的放下,你才能够彻底的承当。

所以蕅益大师说:你没有高超的品德,你不可能产生广大的胸量,不可能有殊胜的修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如果偏执经文中一义而不能圆融,必将误人慧命

【原文】 看经须是周遍广博,方得融贯,不致偏执。盖经...

因布施而起的贪爱执着

布施如果附带不合理的条件,是可以不接受的。这是为了...

无相、无住、无念

无相、无住、无念是般若法门的三大要领。在性空、无所...

爱钻牛角尖是属于业力吗

问: 请问爱钻牛角尖是属于业力的一种? 净界法师答:...

不管信不信佛,善恶业力都是有报的

问: 六道受报轮回就是给人们受用的,不拜佛的人吃了鸡...

未生恶业令不生,这是最高的标准

唯识学把造业的过程,依据初、中、后来说明业力的轻重...

面对业力如何把握当下的自己

什么叫过去?就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就是我们生命无量...

知见影响你的心量

当我们以空观观照一念心性的本体的时候,是离一切相,...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中医博士论性开放的毁灭性后果

当人们对婚外情、一夜情、小三见怪不怪,当色情文字甚...

发掘自己良善的品性

五十一心所,分成六位。第一是遍行心所,什么叫遍行心...

六根门头无人用

我曾经一再强调,过堂也好,上殿也好,要听二磬。但发...

宏海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讲) 好,诸位,我们一起合掌。 还是依旧,先念...

【佛教词典】智者于缘起善巧

阿难陀言。云何智者于缘起善巧?佛言。智者于十二支缘...

【佛教词典】赞头

(职位)法会职务之名。赞众中之头首,发赞之音头者。...

如何处理做义工与念佛修行的关系

问: 学佛人如果想依教奉行,把念佛排在第一位而无暇参...

五种错误的闻法方式

持文不持义: 如果仅仅为了词句的美妙动听而受持,却不...

佛法的力量不会消失掉,它会不断引导你

为什么佛陀敢施设方便?往下看就知道了,佛陀他非常有...

骄傲狐狸的譬喻故事

我现在讲一个小小的故事。有一个,在山里面一个隐士,...

杀生业报因果实录

序 「因果报应」是中国社会里所熟悉的观念,每遇善人...

欲报父母恩,应当一心念佛,代父母忏悔业障

汝兄立田,天姿甚好,惜其未学。然已大半辈子过了,无...

一心归命如何运用在生活中

问: 请问师父,何谓一心归命,我们修行净土的行者,...

清净臭秽,寄此陶炼耳

【原文】 唐道积,蜀人,住益州福感寺。性慈仁,有疠疾...

厉成裁衣

明朝时有一位著名裁缝师名叫厉成,刀法如风,名官大臣...

【推荐】临终助念念佛时需注意的几个重要事项

用心照顾,徐徐念佛,切勿狂喊乱叫 如果这个人已经昏沉...

大安法师:贵贱贫富的原因

因果的法则是决定不虚的。经云,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

【推荐】投足震动魔宫殿的大势至菩萨

大势至菩萨音译摩诃那钵,又名得大势、大精进、无边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