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发掘自己良善的品性

宗性法师  2021/02/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发掘自己良善的品性

五十一心所,分成六位。第一是遍行心所,什么叫遍行心所呢?它描述了我们的心理活动是怎样开始的。比如说,我看到这个杯子,首先是从哪儿开始的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能不能直接看得到这个杯子?能不能直接认识它呢?答案是肯定的——不能!我们只能间接地认识到它,今天的生理学也是这样讲的:这个杯子的影子通过眼球(眼球是个透镜),然后在眼球后面的视网膜上留下影像。

遍行心所讲的就是这样认识的过程:首先是认识的境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佛法上把它叫“作意”,然后我们的认识功能就通过认识的载体接触认识的境,比如刚才提到的那个杯子,就是我们的眼识通过眼眶里的眼珠而形成的眼光,最终落在杯子上。佛法上讲识与根接触到境的过程叫“触”。

既然眼睛接触了杯子,就会立刻升起觉知反应感受,这就是“受”。通过“受”采集来的简单信息再做综合判断,这就是“想”。在了知是杯子之后再去进一步做对杯子的取舍的判断,这种行为趣向的思考,就是“思”。

我们再整理一下遍行心所:作意、触、受、想和思构成了我们整个认识的过程。之所以在这里跟大家讲这几个心所,主要目的是要大家意识到认识的复杂性,从而了解人性的复杂性。

比如某人看到有个和尚戴眼镜,或者是看到人家坐车打的,就盲目地作些草率的判断,甚至还升起谤佛的念头,这就不应该了。我们现在了解了遍行心所,知道认识的最后一个过程是“思”,那么我们就应该在审定事物的时候谨慎的对待这个“思”了。如果大家真的能够谨慎而“思”,对于人性的判断就会简单多了。当然,我这个简单是建立在能够谨慎而思的基础之上的哈!它不是像大家想象的那样由单一的某个器官对事物的单一的认识。

第二是别境心所,有五个,因为跟今天讲座的内容没多大关系,在这里就不一一跟大家介绍了,有兴趣的可以看看《百法明门论》,里面有详尽的解释。

第三是善心所,有十一个,分别是信、精进、惭、愧、无贪、无嗔、无痴、轻安、不放逸、行舍和不害。这些心所,是让我们升起信心、升起正念、抵制诱惑、刻苦学习的良善心所,是值得提倡的,这也是前面讲的需要、也应该认真有效地开发的。

而我们的人性为什么不能什么都开发,什么都张扬,什么都解放出来的原因,就在于下面要说的这几十个坏的、不良性的心所。也就是排在第四的六个根本烦恼心所和第五的二十个随烦恼心所,其中随烦恼心所大多由根本烦恼衍生而成。

第六是说不清好坏、善恶的不定心所,又叫无记心所。

学佛法的人,大概都知道贪、嗔、痴、慢、疑、不正见这六个根本烦恼。其中贪是对欲望的不满足,嗔是对不顺心的过激的发泄。

说到贪,诸位,我们自己扪心自问一下,我们就没有欲望吗?说到嗔,我们不妨再问问,我们自己的内心真的很平静吗?

以前看到一则新闻,说在国外某学校发生了枪击事件,造成几个学生无辜丧命。像这样的事件,在西方国家来说简直是不稀奇的,为什么?因为他们张扬个性啊!他们不提倡谦逊,提倡强势,你看西方的文化艺术都在宣扬表现强势才能够彰显个性,甚至认为谦逊是懦弱的表现。

各位,这就是让人痛心的地方啊,如今优良的传统变成了缺点,而强力反而变成了彰显个性的优点!现在社会上流行一个术语——暴力美学!虽然这个“暴力美学”说的好像是拍电影的美学,但是诸位,想想看,电影作为传播的媒介,对当今一代的年轻人,当然也包括在座的诸位,是有巨大的影响力的,道理很简单,近墨者黑嘛!天天都接触这些信息,还不保存在你的硬盘——阿赖耶识里吗?

诸位你们看,这暴力都上升到美学了。如果真的要拯救目前这种心性的状态,应该要从我们每一个人做起,做什么呢?努力断掉上面所说的这些邪恶的心所啊!而不是像有些人提倡的那样,开放人性,张扬个性。

跟大家讲这些心所的目的,是要大家认识到:其实我们人的内心世界里,恶的、不良性的心性远远多于良性的心性。明白之后,我们才能够有效的发掘自己的良善的品性,抵制、束缚自己邪恶的、不良善的习性。

了解了内心世界,了解了人性的构成,才能够全面、正确地认识人的自由和权利。在中正平和的心态下自由发挥自己的才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宗性法师文章列表

善人杨自惩的故事

鄞人杨自惩,初为县吏,存心仁厚,守法公平。时县宰严...

存心与择法

一、存心 即普通一般人所谓存心好坏的存心。明显的说,...

一匹马带来的慈悲与忏悔

阿拉伯有位甲生意人,他有一匹非常健壮的马,一天当中...

说话的石门

山里燃起了大火,只有一个山洞可以躲避烈火的攻击。山...

要常常好运气,须自心觉悟

要常常好运气,须自心觉悟。明白深解人世间之理,以及...

【佛学漫画】安于平凡的好人不平凡

安于平凡的好人不平凡...

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那么,愿生西方极乐世界又有什么样的依据呢?他能得到...

善良,让人生的机遇不曾错过他

圣保罗国际影业公司计划筹拍一部情感电影《中央车站》...

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

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解深密经

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

【注音版】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到了极乐你可以选择留在那里,也可以回入娑婆度有情

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

真正的布施是不求回报

无所求的布施,才是真正的布施。 真正的布施是不要求...

暂执圣号已胜百年之福,一发大心已越历劫善根

佛在《阿弥陀经》中讲到: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

念佛人的悟处

净土法门的困惑 佛教传入中国两千多年来,一直就有许多...

【佛教词典】曼陀罗

(植物)Mandārava,又曰漫陀罗。花名。译作圆华、白...

【佛教词典】六种义

【六种义】 p0295 瑜伽十五卷二十一页云:又复略说有六...

八关斋戒略说

第一、八关斋戒与三长斋月 我们有机会当七天的和尚,这...

为何专说极乐世界?因为这个法门殊胜

容易跟特别难,这两者是绝对相反的。有的说很难,有的...

找回那份迷失的心与爱

独在教室,掩卷遐思,倏尔一阵腊梅花的幽香飘入鼻中。...

婚外恋产生的究其根源

受西方性自由思潮的影响,包二奶、养情人、纳妾等有损...

愚人与智者之区别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为比丘们开示愚...

修行人不要搞名堂

北方有一个地方经常所谓的行头陀,他头陀是什么都搞不...

人生的七宝

人总想要拥有一些财宝,金银、珍珠、钻石、房屋、地产...

慧律法师:学佛并非都要出家

谈到出世,连带就会说到出家。好多人都误以为信仰佛教...

姐姐虔诵观音圣号,度弟弟过生死劫难

二〇一八年七月二十日晚九点半,弟媳来电急告弟弟突然...

三界如粪坑 应早求出离

如果今生错过了念佛往生一法,那就无量劫都难以再逢到...

智者大师与净土法门

智者大师,名智顗,字德安,姓陈,颍川人。母亲怀孕时...

智者大师开示的十个忏法

智者大师在讲这个修习止观的方法,分成了十科,第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