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净土行人什么程度才算得上真信切愿

宏海法师  2020/01/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净土行人什么程度才算得上真信切愿

问:请问师父,净土宗的宗旨是“信、愿、行”,我相信阿弥陀佛,相信有极乐世界,也发愿往生极乐净土,平时也常常持念佛号。可有时候还是感觉自己的信愿并不到位不圆满,请问净土行人要深化信愿到什么程度才算得上是真信切愿?

宏海法师答:我们平常一直提倡大家要真信切愿持名念佛,那么净土行人要深化信愿到什么程度才算得上是真信切愿?真正的真信切愿到圆满状态是什么样的?我今天提一个新名词,这个词可能听起来觉得很过分,叫“不信之信,无愿之愿”。

什么叫做不信之信呢?就信而言,我们学佛修行一定要转凡成圣,那么往生净土最好成办,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早已经成形了,绝对可行,往生以后成佛指日可待,回入娑婆度众生自在无比。这一套的程序是佛亲口说的,我们听明白,听明白就好了,你就不要再在这上面议和论,该怎么办呢?

你看所有的经典里面:有诸众生,闻佛名号,欢喜信受,至心回向,愿生彼国。《无量寿经》里面说无量寿佛所有的愿力功德神通智慧,圆同太虚空一样。说实话,我们对佛的智慧,经文里面讲的大乘广智,不思议智,现在信的就那么一点点,只是狭义的信他一定会来接我而已。

可是虽然不知道他怎么来接我,一旦了解佛的智慧、神通和妙用之后,就会相信说只要按佛说的程序走,他不可能接我,他非接我不行,佛的智慧和功德圆同太虚空,周遍河沙界。你能信到这个份上,不用我们的凡情去度量,去猜测,对往生净土之法不惊不怖不畏,这样的话决定信入。

就是我信了,你不要再跟我说信不信了,那是多余的,我信了你还说什么信?这叫不信之信。早就信了,具足信了,所以这个叫做不信之信,能这样的话,经文里面讲:当知此人,已于无量佛所,深植善根,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胜诸声闻百千万亿倍。

所以说菩萨以信入佛智慧成就,经文里面叫做什么信?无边无尽信,这些话加持力很大,什么叫无边无尽信,就是连信和不信的对立都没有。就是这样,本来如此,你还说什么呀?得此信心不退转,会怎么样?心不杂乱,不可破坏,无所染着,得这三个功德。

什么叫做心不退转呢?净土稳了,不会再问他方国土有没有,阿弥陀佛在不在,对这二有法门决定生信,就不退转了。不杂乱的话只此一门决定够了,其它的不用了。不可破坏,绝不会被他宗,就是其他法门的善知识所转。

所以为什么有时候需要广学多闻?就是你越广学了以后,别人破坏不了你的净土信心。要不然稍微有人说点见好就收的话,你马上就被勾引走。

什么叫做无染着者呢?一心一意,只为往生,往生去只为成佛,只为成佛而去往生,其它的都不在这个道上,什么三界狭小的心量,有求之心,希望回报一点,赶紧给我保佑,都不在这些上面,这叫无所染着了,不在这小打小闹上弄了,这叫做不用再信之信,叫无信之信。

什么叫做无愿之愿?发愿往生是决定不改悔之事,平时就在生活中把这个往生的人生观,调制成下意识的状态,不需要提倡,还用多说吗?还用刻意地表达吗?不进行刻意的表达了就叫无愿,始终有求生的本愿,这叫无愿之愿。

对于阿弥陀佛的愿,我们怎么理解都理解不了,怎么设想都设想不到,他的愿力大到什么程度?就是一旦你知道这回事你就搞定了,就这种周彻法界。

为什么普贤偈云: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碍, 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什么大愿?普贤十大愿王,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

这段话表达的是什么呢?就是只有我们成功地往生了以后,才有可能把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让他产生圆满的实践意义。在我们这个世界,从礼敬诸佛到普皆回向根本就做不到,做不圆满,只是那么提倡一下。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有一句叫做“现前修习普贤之德”,也就是说只有往生了以后,阿弥陀佛的愿王才能让普贤菩萨的愿王变成现实,你想想普贤菩萨已经是愿王了,阿弥陀佛的愿才能让他变成现实。

我们愿力要愿到什么地步?好像不要提它,可是它念念都在呼吸之中。把愿往生的单纯性保持的极佳,法尔就是这样的因缘,法尔就是这样的成就,不刻意了就叫无愿之愿。一切都是平等的,就是发菩提心,发菩提心就是对一切法没有功德利益之想,这种愿力是自自然然的,没有刻意心,分别心,就是极致愿往生的无意识状态。

那么如果不刻意,一切都平等,我们怎么建立这个愿王的殊胜?要了解一切众生都是由我们的心建立的,我们的心性本来是清净的,本来具足无量光寿,本来一切众生常住极乐,突然间在梦中幻化出来一个娑婆世界。那么待我们梦醒的时候,娑婆还在哪里?娑婆就没了,所以真正意义上哪里有个可厌离的,哪里有可欣求的?只要梦一醒就在极乐了,入梦就在娑婆了。

你如果明白这个道理的话,没有一点多余的要往生的衔接词,自是不归归便得,这叫做无愿之愿。你如果真能够把这个无信之信,无愿之愿能解了了,能安住得上,把往生和现前修能够二合为一,又不妨碍我依然往生,这才叫真正意义上的深信切愿,万善一乘了义。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遵式大师:校量念佛功德说

大般涅槃经云:假使一月,常以衣食,供养一切众生。不...

有文化知识的人特别要做钝功夫

印祖教我们修学念佛法门的一个方法,就是一门深入。 有...

在这个五浊恶世,唯有念佛才能解脱

宗门教下,纯靠自力来解决生死问题。如果说在晋唐之际...

净界法师:如何为往生做准备

首先,学人欢迎大家来到佛学院参访。我们早上参加海公...

信愿持名,去极乐莲华里安身

念佛法门虽然简单容易,但却是至圆至顿的。蕅益大师说...

临终助念要避免「瞎张罗」

临终助念是件好事,好事要好办,要按印祖撰述的《临终...

如何去报佛恩?

问: 如何去报佛恩? 大安法师答: 要思惟佛对我们的...

是不是念佛念到清净心就叫见佛了呢

问: 什么叫见佛?是见阿弥陀佛的色身还是见自性佛?自...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注音版】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注音版】佛前上供仪

出自弘化社《日诵经咒简要科仪》...

思慧很重要,没有人可以取代

从我们学习的角度,听闻佛法很重要,思慧也是很重要!...

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

我想,我们读《阿弥陀经》,有两句话是非常重要的,是...

美国五位素食者的心路历程

去年年底,美国人道对待动物组织(PETA)举办了一次我为...

断除业力的相续,尤其净土宗更重要

外道,我们看经典上,尤其是《阿含经》,其实它这个外...

【佛教词典】圆悟

(人名)圆与圆字同。宋四川成都府昭觉寺克勤。五祖山...

【佛教词典】金刚顶超胜三界经说文殊师利菩萨秘密心真言

(经名)一卷,唐不空译。说五字文殊之法。...

观音菩萨作护法

一九六二年,我在台中护国寺做住持的时候,因为房子漏...

地藏菩萨为何不能让众生永取解脱

地藏王菩萨有这种神力,反过来说,应当使一切众生永取...

西红柿的营养功效

西红柿的营养功效 1、西红柿,又名西红柿、洋柿子、狼...

发菩提心与求生净土有互相增上作用

二明欣愿行者,复有二种。一者先明求往生之意,二者观...

懒惰变精进

过去舍卫国城里有一位富翁,拥有无数的财产和一个独生...

那种被吃的痛苦,比吃自己的肉要难受千万倍

一天,一位父亲牵着小儿的手,前来皈依。大师微笑地看...

孝心不能等

男孩是单亲家庭的孩子,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从小学到...

发心的意义与类别

发心,又作初发意。、新发意、新发心、初心、发意。发...

舍利弗侍者的宿世因果

我们相信了佛法的人,也就是相信善恶果报,相信了善恶...

关于吃豆腐您所不知道的秘密

豆腐是咱们老百姓最熟悉不过的食品了,但是,豆腐究竟...

佛教徒如何对待所谓的「瑞相」

佛在经典中告诉我们:自誓受戒的时候,一个先决条件就...

拿金斧头的观音菩萨

大悲咒的第62句叫做「摩啰那啰」,这句的意思是观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