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净土三资粮之如何发愿

如瑞法师  2020/05/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净土三资粮之如何发愿

云何作愿

世亲菩萨在《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往生论)中讲:“若善男子善女人,修五念门成就者,毕竟得生安乐国土,见彼阿弥陀佛。”

这里的五念门是指:礼拜门、赞叹门、作愿门、观察门、回向门。这是说,想要往生西方极乐净土的念佛人,身要常常恭敬礼拜阿弥陀佛,口中称赞阿弥陀佛的名号,心里作意发愿往生西方极乐净土。此外,还要用智慧来观察极乐净土的种种功德庄严,发大悲心不舍弃一切苦恼众生,将所修功德回向给他们,同生西方安乐国。在此,我们着重了解一下第三作愿门。

《往生论》云:“云何作愿?心常作愿,一心专念毕竟往生安乐国土,欲如实修行奢摩他故。”

文中的“奢摩他”是梵语,翻译为止,定的别名。参照昙鸾大师的注解来说,“奢摩他”有三义。

一者,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发愿往生西方极乐净土。一心称名求往生的缘故,能够止息一切恶业,远离恶道;

二者,极乐国土横超三界,诸上善人聚会一处,“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若人往生彼国,自然止息身口意恶业;

三者,因为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摄持,自然止息求取声闻、辟支佛的二乘发心。

换句话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都是大乘根性,发菩提心直趣无上佛果的人。这三种止,都是从阿弥陀佛的如实功德出生的,因此说“欲如实修行奢摩他故”。

昙鸾大师修习净土法门的因缘

既然提到昙鸾大师,我们略说一下大师修习净土法门的因缘。

昙鸾大师是山西雁门人,出生于北魏孝文帝承明元年(公元476年)。大师年少时曾游历五台山,见到种种神奇灵异的境相,因而生起信心出家修道。他考虑到人命危脆、朝不保夕,所以想求长寿来弘扬佛法,于是便从一位名叫陶弘景的道教人士那里请来《仙经》十卷。

梁武帝大通三年(公元529年),昙鸾大师经过洛阳时,遇到了三藏法师菩提留支。昙鸾大师请问法师:“佛法中有没有长生不死之法,能胜过这本仙经的?”

菩提留支说:“娑婆世界哪里有长生不死之法?纵然能够长寿,年少时不死,也是一定要死的,很快又要轮转六道,有什么尊贵殊胜的呢?真正长生不死的法,就是佛法呀!”

说完,菩提留支给了昙鸾法师一本《十六观经》(观无量寿佛经),并告诉他说:“学习修持这部经,三界之内不会再来投生,六道之中不必再来轮转。盛衰祸福、得失成败等有为之事,再不会找上你。而且寿命很长,并非恒河沙劫能够计算描述,这可是我佛大觉金仙的长生法啊!”

昙鸾大师听后非常欢喜,于是就烧毁了《仙经》,专修念佛法门,练习净土观法。不但自我修行还教化众生,广泛流布弘扬此法。

他所作的《往生论注》,阐明了如来净土的因果事理,以及西方极乐净土的庄严殊胜是源于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众生之所以能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实际是阿弥陀佛本愿的加持力。注中还详尽说明了难行道和易行道的差别,秉佛愿力往生西方极乐净土的修行方法,正是易行道。

东魏孝静帝兴和四年(公元542年),一天晚上,一位梵僧出现在昙鸾大师的房间对他说:“我就是龙树,在西方极乐净土已经居住多年。由于你和我志同道合的缘故,我特地前来和你相见。”

听了龙树菩萨的话,大师自知自己往生西方净土的时间已到,于是集合大众教导训诫说:“大家生生世世疲劳于生死,没有止息的时日。对于地狱无量无边的苦报,不可没有畏惧心;对于九品往生的净土法门,一定要努力修持!”

说完之后,便让弟子们高声念佛,大师在头面顶礼西方的当下,安然往生极乐净土。

当时所有在场的人,无论出家在家,都看到幢幡华盖从西方缓缓而来,天乐鸣空,久久才消失。这些瑞相传到了朝廷,皇帝敕令将昙鸾大师安葬于现在山西平阳的文谷,并建塔立碑来纪念大师的功德。

从昙鸾大师的修道事迹可以看出,修学佛法贵在志向专一、愿力持久、精纯无杂、循序渐进。我们一旦遇到并选择了净土法门,就应该坚持学修,不动摇不荒废。真能如此,久久功夫纯熟,临终定能蒙阿弥陀佛接引,如愿往生西方极乐净土。

正谓:一句弥陀信愿真切珍惜光阴诚修净业。

让我们一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十句)万善同归西方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愿大家开心自在、吉祥如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如瑞法师文章列表

修净土者皆不妨一切世务,人何为而不修乎

原文: 譬如人入大城中,必先觅安下处,却出干事,抵暮...

错过班车 意外免祸

这是我亲耳听到的一则有关念佛消灾免难的感应故事。 在...

为什么要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佛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净土难信。得人身有多难呢...

临终的两种正念

临终的正念它是有两种正念: 第一个是圣人的正念、祖师...

修虽有三,成功则一

经云: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此言正因佛性,人人本...

持名念佛虽易,亦须真信切愿

《解》又于一切念佛法门中,求其至简易,至稳当者,莫...

如何做临终开导

临终开导很重要,而临终开导,你也不要太生硬地非得就...

李炳南居士《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

1.西方极乐世界从什么地方去? 从心上去。这个问题必...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权江淮荆淛等路...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印光大师校印版本)...

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

菩萨八法

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中重点指出八所以,即我们之所以...

整个佛法的修学,都在修正我们的思想

当我们站在佛教的角度,来观察生命的时候,我们会发觉...

不发急三字,能办成佛之大事

参禅人,学成佛之大法,必立高上志,发宽大愿。幸我今...

念一声「阿弥陀佛」能获得了什么

大家天天念佛,可是根本不知道自己获得了什么!当您知...

【佛教词典】有我论者

【有我论者】 p0544   瑜伽八十八卷二十六页云:云何...

【佛教词典】弥陀供

(修法)又曰阿弥陀护摩。阿弥陀如来之供养法也。多为...

两百岁老人的故事

人生是苦是美,要看站在什么角度去看、用什么心情去感...

总觉得往生很容易,平时念佛就不是很精进

问: 弟子总觉得往生很容易,只要具足信愿就可以,所以...

在家佛弟子该如何修行诵哪些经

问: 在家佛弟子该如何修行?早晚课该诵哪些经?时间...

生命的根源在哪里

我们在修学佛法的时候,应该要先建立二种大乘的正见,...

梦参老和尚《办慈善事业必须真情实意》

2009年冬至2010年春,梦参老和尚南行弘法之行的首站来...

年轻是培养福报的好时​光

每次共修,看到大悲殿的观音菩萨,庄严面相,两耳垂肩...

看到美女后的五种境界

一、随欲逐相型 大部分人属于这种类型。看到美女经过...

每逢佳节更要精进用功回向众生

世间有句话: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佛弟子应该每逢佳节...

星云大师《我怎样走向世界》

各位乡亲,各位父老兄弟姐妹,大家好。 我是扬州人。...

无力救度菜场的许多物命,该怎么办

问: 在菜场面对许多物命,自己无力救度,当如何处置?...

人生的试金石

著名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在一次火灾中被毁之后,人们在废...

路边的「阿弥陀佛」

在台湾参学其间,我发现一个现象,在台湾的道边路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