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生命的根源在哪里

净界法师  2022/10/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生命的根源在哪里

我们在修学佛法的时候,应该要先建立二种大乘的正见,第一个是所知依,就是你要先了解生命的根源在哪里?什么叫生命的根源呢?简单地说,就是你要了解生从何来,死将何去?当我们出生的时候,我们的生命是从哪里而来?当我们死亡的时候,我们的生命又将从何而去?你必须把那个生命的根源找到。这个根源,古德经常说:把心带回家。就是你要修行,你要先认识你的家在哪里。这个家,在《摄大乘论》当中有二个:

一个是暂时的家,就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这个家,它是经过长时间的流转,有很多业力的熏习,产生很多的烦恼、很多的业力、很多苦恼的果报,这个就是我们现在所依止的家。这个家在本论当中,是属于生灭门,只是暂时的家。

我们有另外一个永恒常住的家,就是我们的清净本性,也就是我们说的大圆镜智,这当中有很多清净庄严的功德。所以把心带回家,整个修行就是把我们现前这种生灭苦恼的家,带回到一个长久安乐的家。

所以,所知依这一科当中,是说明你整个修行的起跑点在哪里--阿赖耶识,你必须依止你现在的心来修行,你必须面对无始劫所熏习的烦恼障、业障、报障,每一个人不同,但是你要去承当,从这个阿赖耶识开始起修,你必须了解你这个起跑点。

第二个,你要知道你的目标在哪里--大圆镜智,这每一个人都是一样。所以,这个所知依,就是先了解我们生命的根源,一个是杂染的根源,一个是清净的根源,这个是我们第一大科的主题。

当我们知道这整个生命的根源以后,我们要知道第二个所知相──就是生命的相貌。这个相貌是从阿赖耶识,从我们现前这个杂染的家所变现的一个生命的相貌。我们现在所依止的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它每动一个念头,就会产生很多生命的相貌。这个生命的相貌,《摄大乘论》当中讲到有三个:有依他起相、遍计所执相跟圆成实相,简单地说就是,因缘、妄想、空性,我们的生命就这三个东西。

也就是说,我们生命的本质是空的,但是你动一个妄想,它就会有业力,就会创造一个因缘,可能是快乐的因缘、也可能是痛苦的因缘。我们面对这个因缘的时候,又动了一个妄想,又变成一个妄想,妄想又创造因缘,因缘又带动妄想,就在因缘跟妄想当中交互作用,使令我们的生命永远没办法回家了,阿赖耶识辗转相续,生死流转。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圣严法师《发挥自己的生命力》

般我们从学校毕了业,往往能考虑的就是就业和婚姻两个...

顿超三界乐悠悠

寒山顶上月轮孤,照见晴空一物无, 可贵天然无价宝,埋...

净土行人必须彻底斩断此等念头

以此不可思议殊胜妙行,竟作人天有漏福因。而况享福之...

佛学之宇宙论——九地

依三界施设九地,欲界一地,色界四禅分为四地,无色界...

生命是赚是赔,你想过吗

对于一件事情,我们总会先考量利害得失后,才决定是不...

放弃主宰,因为一点好处都没有

举一个例子。有一个妇人,跑到河边准备要跳河自杀。正...

看看一天当中的念头,就知道将往哪里去了

我们要永远知道,我们的生命是由我们的思想变现出来的...

只隔了一世见面,就彼此不知不识

佛在过去生行菩萨道时,曾经是帝释天,虽居崇高显荣之...

【注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地藏十轮经...

【注音版】金光明忏斋天法仪

金光明忏斋天法仪...

【注音版】雨宝陀罗尼

雨宝陀罗尼...

佛说四十二章经

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身体有金色,项有日光,飞在...

万法一幻丛,死生一幻场

余昔游海门,登妙高峰,入无际三昧,入楞伽室。睹东坡...

「十念法」到底怎么念

问: 印光法师十念法,是十口气念佛还是念十声?临终十...

做这么多功课,为什么没有感应呢

问: 师父,我做这么多功课,为什么佛菩萨没有感应呢?...

用短暂的痛苦,来解决长远的痛苦

什么叫精进呢,《广论》当中提出了两个定义。就是当我...

【佛教词典】知事法

亦名:执事人差法 子题:差僧使从下起、僧使从下座差起...

【佛教词典】五利使

五种其性猛利的烦恼,这也是五种迷于理而起之惑。即:...

净界法师:忏悔法门

(第一讲) 今天学人跟大家共同学习的主题是佛教的《忏...

四十八大愿——(第17愿)诸佛称名赞叹

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

四个不同时期的素食体验

说来我已经素食十年了。曾为了吃饭的问题头痛不已。我...

【推荐】这世上只有一个人会让你痛苦

这世上只有一个人会让你痛苦,就是你自己! 心生种种法...

功名威赫归掌上

布袋戏的历史起源有一则动人的故事。相传在明朝,有一...

永惺法师圆寂:一生积极参与社会善业

5月7日讯 香港佛教联合会荣誉会长永惺法师圆寂,享年9...

坚持真如,妄想自然消失

成就三不 (不迷、不取、不动) 成就三不,你不是安住...

人生最美的心境

一位老先生怀抱「我家门前清洁,别人家门也该干净」的...

为何用女性母亲的形象,来表达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的形象在唐朝之前,甚至在唐朝的时候,观世...

业感缘起——业​果

业果 业力万殊,招感果报亦各别。此果报不外有漏果和无...

肝炎病的食疗法

中国人有几亿人有肝炎。肝炎有七种类型甲型、乙型、丙...

星云大师《逆境》

吾人生命的成长,要靠许多的逆境来磨练;当逆境来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