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万境本闲,惟人自闹

憨山大师  2020/05/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万境本闲,惟人自闹

双轮照禅人来参,且云将隐居山中,单究向上事,乞老人住山之法。因示之曰:

古人住山,乃大舍身命处,殊非细事,专要善用其心。用心之法,单提向上一念,直须向佛祖不容处一着,立定脚跟。次则要将胸中一切知见言妙语杂毒,一齐吐却。

次则识得本体了无一法,不可被妄想习气影子,发生种种境界,惑乱正念。次则要看本参话头,如六祖“不思善,不思恶,如何是本来面目”公案,极力提撕。

但有一切恶习现前,即将本来无一语看破,切不可随他相续流转,咬定牙关,此处定要把得住,方不被他摇夺。如此用心,乃是惺惺时着力处。若用心着力太过,则懈怠心生,便起昏堕。

此时只须快着精彩,不可落在昏沉窠窟中,急须持咒,仗此咒力,足敌此魔。以藏识中多劫恶习,今被话头逼出变化无穷境界,一切魔境从妄想生,一切昏沉从散乱生,正恰用心之时,忽一念散乱即落昏沉,是须善知,永嘉寂寂惺惺四料拣语,最为切要。

古人用心,但只将一句本参话头靠定,如铁壁银山相似,若到一念不生处,亦是得力,不可作究竟会。直到工夫任运不假思惟,一念豁然,身心如脱空,方是工夫入手处,亦未是究竟。

但能至此自然轻安自在,便生欢喜,然此乃是本分事,未是奇特。若生奇特想,便堕欢喜魔,便起无端狂知狂解,此关最险。此皆老人有所试者。

古云:“枯木岩前错路多,行人到此尽蹉跎。”非细事也。纵使有力打过种种境界,正好修行,正好保护,未是到家,若以此为足,便起世间种种五欲因缘之念,此关难过,过者百无一二。所以不到古人田地,正是得少为足之过患也,饶你学人苦心一生得到此地,若被此等恶习所牵,仍是堕落生死坑中,前功尽弃,可不哀哉!

如此说话,古人语中所载不少,老人略为拈出,以末法中难得真正学道之人,盖亦曾为浪子偏怜客耳。大段古人住山,不是养懒图快活,单为自己生死大事,所以走向万重寒岩,作没伎俩活计。若在此因循度日,虚丧光阴,岂不更可悲哉?

虽然,用心差别,既已知之,其山中目前变幻境缘,即水流风动,猿吟鸟噪,云腾雾拥,枞从在前,更为喧杂,永嘉见道忘山之语,切须看破!

老人初住五台龙门时,万丈寒岩之下,冰雪堆里如埋死人,彻骨严寒五内俱透,唯有微微一息,视从冰中出入,至此返观,觅自心一念起处了不可得,此境正是助道之缘。

又大风时作,万窍怒号,日夜不休,及雪消涧流,响若奔雷,又如千军万马奔腾之状,如此杂乱境界。初最难当,因思古人有言,听水声三十年不转意根,可许入道,老人遂即发愤于独木桥上坐立,终日听水声。始则聒聒难消,久则果尔忽然寂灭,自此一切境界皆寂灭矣。所谓“万境本闲,惟人自闹。”此又是道人住山第一着工夫也,禅人记取,毋忽!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憨山大师文章列表

良好的心态才能成为命运的主人

你也许无法改变自己在工作中和生活中的位置,但完全可...

息灭妄念的三招

宋代青原禅师有参禅三重境界说:禅之初,看山是山,看...

念经时的妄想和昏沉,该如何去对治

很多道友说我念经的时候妄想很多。你若是念念经不知道...

如何判断真心与妄心

真心跟妄心,我们凡夫是永远混在一起的。我们现在修行...

被眼前的妄想误导

我们一般人很难被劝谏,活在自己的妄想很麻烦,你对一...

没有垃圾的人,只有垃圾的心

当我们眼里看到这个是垃圾人、那个是垃圾人时,我们应...

为什么会产生魔境

这以下第二段就正式说明致魔的因缘。这当中有两段。先...

一切诸相都从心所造,都是虚幻的

「一念」之道,就是佛经里所说的:「心生种种法生,心...

禅秘要法经

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肇论

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

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恒真净土变现净土

今天我们讲的净土的第三个概念,叫恒真净土。也就是释...

因果不是宿命

佛门常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有人便以为这是宿命论...

怎样观察念佛有没有进步

今天是佛七第五天了,假如根机好而又真诚心念佛的人,...

诸佛为何选择在人间而非天界成佛

《增一阿含经》中,记载过一则公案帝释天供养释尊时,...

【佛教词典】高僧传

(书名)十四卷,梁慧皎撰。外有续高僧传三十卷,唐道...

【佛教词典】七相怜愍

【七相怜愍】 p0059   瑜伽四十七卷九页云:谓诸菩萨...

别把佛法当成一门学问

若我们自称佛子,听了佛法,却不守戒,你学佛,但却把...

【推荐】我从前生的妄想而来

清朝有一个居士叫王鼎实居士,这个居士从小就很聪明,...

李炳南居士:快刀斩乱丝

人生于世,自古均免不了一死。即使是世间的圣人,时候...

培养临终的第二念

净土宗要培养临终的正念是什么意思?临终第二念的正念...

恣意追逐功名利禄五欲,则苦患无穷

佛陀时代,有一次波斯匿王在静坐中思惟:世间上很少有...

你真的确定自己是对的吗

曾经有个男人必须离家一段很长的时间,在他离开前,并...

12个最内涵的汉字,道尽人生真谛

汉字除了是语言外,还蕴含着我们老祖宗的深刻智慧,以...

【佛学漫画】阿弥陀佛是一尊什么样的佛呢

阿弥陀佛是一尊什么样的佛呢...

衍慈法师佛学问答

问:若知自己业障重,应如何是好 ? 答:若知自己业障...

星云大师《福报与福气》

福报,这是人人所希求的!人的身体胖了,就说「你发福...

人生怎么样才能圆满

不害诸有情,修慈悲喜舍,证无量梵住,圆满不为难。─...

至诚拜佛对往生的意义

东方诸佛国,其数如恒沙,彼土菩萨众,往觐无量觉。 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