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参禅无秘诀,只要生死切

中峰明本禅师  2020/08/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参禅无秘诀,只要生死切

今之参禅不灵验者,第一无古人真实志气,第二不把生死无常当作一件大事,第三拌舍积劫以来的积习不下,又不具久远不退转心。惟有痛以生死大事为己任者,死尽偷心,方堪凑泊。直下倘存毫许善恶、取舍、爱憎、断续之见,则枝末生矣。可不慎乎?”

话头真奇妙:“何则如六祖谓不思善不思恶之际孰为本来面目。乃复性之大旨也。”

“欲得现前,当依智用会,须拔能所根于一念未萌之际,空人我见于寸心不动之时,念念破无明,离妄想,断攀缘,泯闻见。”

“但远离一切见闻知觉,乃至能离所离,一齐空寂,则灵知心体宛然显露于见闻知觉之间。然欲离见闻知觉等病,只个欲离之念早是增加其病耳,于是古人别资一种善巧方便,将个无义味话头,抛向学人面前令其究竟,但知体究话头,则与见闻知觉等不期离而自离矣。”

“惟益多闻乃所知障。于道实不曾有交涉。于是近代尊宿。眼不耐见丛林中有此一病弊。待你未开口时。但只把一则无义味话头撇在学人面前。只要你放舍一切身心世间诸缘杂念。并禅道佛法语言文字等。只教你向此话头上起大疑情参取去。”

“由是据师位者不得已,而将个无义味话,放在伊识田中,教伊吞吐不行,咬嚼不破,孜孜兀兀,顿在面前,如银山铁壁,不许其斯须忘念,日深月久,情尘顿尽,心境两忘,不觉不知以之悟入。”

“近代尊宿不得已将个没义味话头瞥在你八识田中,教你去却一切知解,单单只向此话之所未哓处疑着。其所疑着,如撞着个银山铁壁相似,面前更无寸步可进。才起第二念,便是落思量,但不起第二念,即是疑情。其疑情中自然截断一切知见、解会等病。但办信心,无事不了。”

“一个所参话,即是磨镜之良具。正当磨时,只知朝也磨,暮也磨,不必问镜上之尘何日破除,镜内之光何时发现,苟存此等待之心,则愈障矣。”

密密自参究:“若要洞明佛祖大意,廓彻自己真心,不妨将此个无字,置之文字案牍间,悬之语默动静里,密密自看,是什么道理,且赵州因什么道个无字。行而参,坐而究,朝而思,暮而疑,不得暂时忘念。”

“但只将个所参话头横于胸中,今日也恁么参,明日也恁么参,于所参处,应有一切殊胜奇特境界现前,总是魔怪,更不得第二念。”

“既无入处,且只向入不得处,猛加精神,立定脚头。参来参去,参到能所两忘,不觉踢倒灯笼,掀翻露柱。”

“但将个四大分散时向何处安身立命话,置之案牍几席之上,默默参究。正当参时,于静闹顺逆不生欣厌,如失至宝欲见相似,不问年深岁远。”

“政于参时都无方便。亦无程限。但有昏沉散乱现前。亦不要顾它。参得也如此参。参不得也如此参。久远不退转。一旦情识泯伎俩都尽。不觉不知忽然开悟。”

放下又立志:“须先将一大藏教、诸灯语录、遗言往行,拈向他方世界之外,单提一把吹毛利剑,逢佛杀佛、逢祖杀祖,直教一物不得当其前,一法莫能随其后。”

“第一,须是放得从前知见会底禅道佛法净尽。第二,须把生死大事顿於胸中,念念如救头然,若不顿悟,决定不休。第三,须是作得主定,但是久远不悟,都不要起第二念,任是生与同生,死与同死,有此真实志愿,把得定,管取心空及第有日矣。”

“参禅无秘诀,只要生死切。”

“第一要念得生死无常大事真切,毕其形命不肯放过;第二要识破一切世间憎爱是非缘境,不使一尘为障为惑;第三要办取一片长远决定身心,岁月愈久,而志愿益精。”

“正当疑话头时。也莫求方便。即个话头便是方便。决定要就此话头上打彻。如打未彻。初无障碍。只是自家欠一种猛利。欠一种坚固。欠一种不退转。欠一种信得及把得定耳。”

不起第二念:“所言不起第二念者,于政扣己而参处,卒急不相应时,蓦忽瞥生一念,谓我莫是根器劣么?是第二念;谓我莫是罪障深么?是第二念;莫别有方便么?是第二念;谓此工夫实是难做,也是第二念;谓是易做,也是第二念;于甚易做处生欢喜心,也是第二念;于艰难境中做不上处起怕惧心,也是第二念;更有一般伶俐汉,见恁么说了,便云我但一切坐断,都不起心,正落第二念了也。”

“总不要别第二念。但只将个父母未生前那个是我本来面目话顿在胸中。默默然参取。孜孜然究取。矻矻然疑取。凛凛然做取。做到情忘识尽处。蓦忽猛省。”

“猛提起便恁么参取。正当参时。更若别起一毫心念要如何若何。则展转没交涉矣。”

“直下不起第二念,单单于话头上,奋起大疑情。”

“除却个参话头底正念之外。纵是三世佛历代祖同时现前。以第一义谛无上法要倾入我心腹中。亦须当时与呕却。亦莫管他。久后工夫熟。时节至。疑情破。须知疑者参者乃至和个话头打归自己。但辨肯心。决不相赚。”

记住十不要:

第一不要指立期限,

第二不要避喧求寂,

第三不要拣择境缘,

第四不要住心待悟,

第五不要计算功程,

第六不要别觅方便,

第七不要遇难而忧,

第八不要逢顺而喜,

第九不要警生畏怯,

第十不要取舍依违。

离此十事,谨守个四大分散时,向何处安身立命话,尽平生乃至未来际,只如此做向前,此回更做不上,不可再换所参话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修学佛法不要永远停留在「知道」

这个地方为什么讲勤修加行呢?古德注解上说,一个菩萨...

生老病死从哪里来,又将往何处去

佛陀住在维耶罗国乐音这地方时,有位贫穷的老母亲,来...

生死的意义

人自出生后,就有生命,就会面对生死。其实,人也不是...

已伸不收

隐峰和尚是马祖禅师的弟子。有一天,隐峰和尚推车从一...

生活跟修行不能分开

大家学佛,不可以将生活跟修行分两部分,其实不是的。...

但于事上通无事,见色闻声不用聋

无常迅速,生死事大。众生界中顺生死底事,如麻似粟,...

圣严法师《不要再射自己一箭》

《心经》教人照见五蕴皆空,就能度一切苦厄。但是当你...

古代与现代修行人的不同

道人重轻 古所称道人,以世所重者彼轻之,世所轻者彼重...

佛说疗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

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

晚课(暮时课诵)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龟兹三...

龙舒增广净土文

龙舒净土文序 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

佛法义理虽深妙,却又在我们日用寻常之中

佛法的精义甚深难知,不是言语可以说出来的。但他的义...

不可忘失自己清净之心,这就是道

从前的人没有禅堂,坐什么香呢?没有。六祖说:生来坐...

孝顺父母要及时

佛说:孝顺父母,世间第一福田。若能孝顺父母,则可得...

净土法门与人间佛教

一、做人是实现净土的前提 说到净土,就与人间佛教分不...

【佛教词典】无碍解道

巴利名 Patisambhidā-magga。音译波致参毗陀。为巴利...

【佛教词典】灵山净土

灵山,全称灵鹫山,为释尊说法华经之会处。即谓灵鹫山...

逼迫苦是娑婆轮回的常态

现在我们有时候有一种知见,也可能是现代人比较苦吧,...

切不可令其常常如是,否则必着悲魔

原文: 学佛之人,一举一动,皆须留心。至于念佛,必须...

云鹤教授谈行善的体会

一、行善不一定要用金钱,一个人如能劝人改过迁善、启...

圣严法师《业障病》

业障病又分为外病、内病两种。 外病是由于福报不够,...

向观音菩萨求子是如何应的

问: 恳请师父解惑,我理解:此心作观音菩萨,此心是观...

不要去找善知识的毛病

我们末法众生由于烦恼重,烦恼重的根本就是我执,我执...

送画观音

某年,杭州城疫症流行,碰巧荒年,市民贫病交迫,十分...

【推荐】如何正确处理临终

临终处理之重要 临终之际,色身四大分散,功能全失,彷...

佛教的「挂单」是什么意思

挂单是指我国汉传佛教寺院中有一些已受过具足戒的比丘...

不净的羹汤

过去,曾有人种了许多白草。这种草需于特定时节采收,...

荣西法师卖佛「金装」救饥民

日本禅师明庵荣西(公元11421215),于南宋乾道四年(...

地藏菩萨悲愿特重,功德不可思议

由于地藏菩萨悲愿特重,所以他的功德是不可思议。《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