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降伏顽固的不良情绪

宗性法师  2020/08/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降伏顽固的不良情绪

“根本烦恼”,是最顽固的不良情绪。这类情绪有六种:贪、嗔、痴、慢、疑、邪见。

为什么叫“根本烦恼”?前面的小随烦恼、中随烦恼和大随烦恼,都是由它衍生出来的。就像树一样,小随烦恼相当于树叶,中随烦恼相当于树枝,大随烦恼相当于树干,根本烦恼呢?相当于地下的根。

如果把树的上半截锯掉,它死了没有?没有,因为根还活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到明年它又长起来了。佛法讲,要想控制不良情绪,就要把最顽固的不良情绪——“根本烦恼”连根拔除,这样不良情绪才能得到彻底地管理。

“贪”,就是平常讲的贪婪。前面讲的“谄”是不是贪婪的表现呀?肯定是了。因为想得到利益,所以才会谄曲。因此,贪就是占有的欲望,也就是今天讲的占有欲。

人类的占有欲太大,而欲望又是永远都无法满足的无底深渊。看看大家穿的衣服,就知道欲望的可怕。我常讲,有几件衣服是被你穿破了才扔的?总是在不停地购买,不停地占有。所以,你们要检讨自己。

“嗔”,嗔恨的意思。前面讲的“忿”算不算嗔?“恨”算不算嗔?“恼”算不算嗔?“嫉”算不算嗔?“害”人的心算不算嗔?都算。这些都是嗔恨的表现。所以,嗔恨在我们的内心世界非常活跃。

“痴”,就是愚痴,没有智慧。说假话的“诳”,也算愚痴的表现。为什么?有没有永远的谎言?谎言到最后都是要干嘛呀?被戳穿的。所以,谎言就是在不好吃的东西上包了一层巧克力,让你感觉它无比地诱人。拿来一吃,才知道上当了。所以,“痴”在我们的人生中占据了大量的空间。

“慢”,就是贡高我慢。这也是一种根本烦恼。在佛法中,对“慢”的解析非常具体。比如:“慢”有慢、过慢、慢过慢、我慢、增上慢、卑慢、邪慢。这说明“慢”的表现形式很多样。

有些“慢”是没有自知之名的。本来自己比别人差,但他心里却认为对方比自己好不到哪里去。还有更没有自知之名的,本来别人比他高,比他好,他却认为自己和对方一样高、一样好。这种“慢”就有点超乎寻常了。

还有更恶劣的,别人本来比他优秀,他反倒认为自己比别人优秀。你们遇到过这样的人吗?这种心理正常吗?不正常。就算你确实比别人优秀,也不提倡有慢心,更何况你比别人差。

佛法讲,贡高我慢是不可以的,因为一切众生皆平等。你现在优秀,但能保证永远优秀吗?如果认为自己优秀一点就了不起,你还能有进步吗?不能进步了。所以,不要把你的优秀作为人生的资本和法码,不要总是躺在你的优秀上面。

最后这个优秀会把你怎么样?埋葬掉!所以,过去的诗人都知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你永远都要往前走,不要被优秀迷惑。

“疑”,怀疑,对任何东西都不认同。佛法讲,任何事物都是有因果的。你们认不认同因果呢?虽然嘴上说认同,但内心是摇摆的。有时候觉得好像是,有时候又觉得不是,有时候连是和不是也不能确定。这就是“疑”。这是不可以有的情绪。特别是轻易就怀疑,轻易就下结论,轻易就排斥,这非常可怕,也非常不好。

邪见

“邪见”,又叫“不正见”,就是错误的见解。这种心理活动有点邪门,不正确。佛法讲,世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有因果的,这是“正见”。但你却不认同,认为没有因果,这就是“邪见”。

什么是因果呢?肚子饿了就要吃饭。吃饭是因,饱了是果。这就是因果。但是,佛法讲的因果没这么简单。佛法中的因果要通三世:过去、现在、未来。也就是说,你今生所受的,很可能是前世所造的;今世所造的,来生还要干什么?还要受这个结果。所以,“三世因果”从时空上把因果拉长了。

但是,很多人认识不了“三世因果”。曾经有许多人来问我同一个问题:“和尚,三世因果到底有没有?轮回到底有没有?”我说:“这东西玄呀!”他问:“你怎么说玄呢?”我说:“我又不能把它放在手心里给你看,顶多手里拿个苹果。而因果是拿不出来的,要靠你用智慧力来判断。”他听了觉得很迷茫。

我又告诉他:“我们先不讨论过去、现在、未来的三世因果到底有没有,我们就说眼前。昨天、今天、明天有没有?”他说:“有。”我说:“既然你承认昨天、今天、明天,如果每个人都是‘今朝有酒今朝醉’,会怎样?”这句话的背后,暴露出人生有很多的无奈和绝望。所以,人就有一种消极主义,也就是现实主义、功利主义。

因此,一般人都只顾今天。可到了明天怎么办?到了后天怎么办?不知道!我说:“如果每个人都是‘今天主义’,这个世间乱不乱套呀?早乱套了。为什么?都去及时行乐了。今天吃完,就不管明天有没有吃的;今天用完,明天还有没有用的也不管。”

因为我们生活在现实中,就不仅要考虑把今天过好,明天、后天能否过好也要考虑。正因为有这样的心理,人才有希望,人才会努力。知道吧?我说:“你只要把今天、明天和后天想清楚,自然就会明白什么是过去、现在和未来。”

我接着说:“虽然今天没法用实验证明给你看,但至少有一条,也就是它的积极意义,能让所有的人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负责任。”为什么呢?他至少会担心,不让今生的东西对来生产生不好的影响。因此,他会对自己的语言和行为有所警惕,让自己发自内心地对因果生起敬畏之心。

有了这种警惕和敬畏的心理,总比功利主义和及时行乐主义对社会的匡扶作用大吧?不仅大,而且大了一百倍、一千倍!

所以,最正确、最根本的信仰,是建立在因果之上的。今天有很多人说自己有信仰。你问他:“你信佛呀?”他说:“我信佛。”又问:“你信什么样的佛?”他回答:“我信我现在就是佛。”

佛法虽然告诉你人人都是佛,但是你不能因此而狂妄。难道说你真的不用修行了吗?不是这样的。你现在是佛,这是理论上的佛。最终还要靠你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努力达到。

如果对因果和轮回的正确认知没有建立起来,很难有真正的信仰。因此,为了建立真正的信仰,就需要排除邪见。不要认为人死如灯灭,什么东西都没了。如果你真那样认为,就叫“邪见”,是根本烦恼。

上面讲的六种根本烦恼,是最顽固的不良情绪,需要我们很好地管理它们。

我刚才讲了四大类的情绪,分别是小随烦恼、中随烦恼、大随烦恼和根本烦恼。这些都需要我们对其进行管理。可是,你把不好的情绪管起来了,心里面会不会觉得空呀?会不会觉得没事干了呀?不会。为什么?佛法有两句话:“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诸恶莫作”,就是把你内心里面不好的东西管起来,最后将其消除。与此同时,还要“众善奉行”,就是要培养良善的情绪。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宗性法师文章列表

烦恼痛苦的根本原因

欧洲有一位著名的音乐家舒伯特,有一天正在作曲的时候...

活在当下益处多多

有人曾问释迦牟尼佛:梵行圣者,你们居住在树林简陋的...

法不对机听了烦恼,反而生出障碍

佛说的法,就像一个病人害病了,害病了得吃药,那这就...

大安法师:念佛人正确的目标定位

阿弥陀佛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我们每天系念佛号这很好,...

从不好的果报中推出前因

我们看一个人,他今生的果,就要推出他往世的因,这是...

慧律法师《感受错误就会增添烦恼》

信徒问:师父!什么是开悟? 开悟,就是找到真正的生...

业障是怎么来的

根据经典及祖师所说,业障的聚集有以下几种原因: 1、...

三障未除,不可安眠

这以下分三段,别释当中分三小段,第一小段 约果报,报...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注音版】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

【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

学佛后为什么更倒霉了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五 是人今世恶业成就,或因贪欲瞋恚...

怎样求得平安

同样是拜佛,许多人的目的,并不尽同;有的求福,有的...

印祖告诉我们家里怎么恒吉祥

念佛之人,当吃长素。如或不能,当持六斋,或十斋(初...

本焕老和尚:父母恩德难报一定要报

日前,笔者就佛教在线《愿天下儿女发起孝心》一书的倡...

【佛教词典】三部假名钞

凡七卷。今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三册。日僧向阿证贤撰,元...

【佛教词典】三种福业事

【三种福业事】 p0197 大毗婆沙论八十二卷十页云:如契...

佛经中说:梦见这四种相最为吉祥

《佛说发菩提心破诸魔经》中说:若人梦中见四种相者,...

有痛苦才能使意志更加坚强

人生的痛苦永远多于快乐。一个人的降生意味着痛苦的开...

人品即商品,人格即财富

人品即商品,人格即财富。一个道德败坏的人,不管是做...

知初出家,必住丛林,先修福本

参禅人,首立冲天大志,出格大志,出世大志,成佛大志...

《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要略

人生苦短,无常是生命常态,任何人都逃脱不掉。无常二...

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认为别人是什么样

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认为别人是什么样。你不能容忍他...

虚云老和尚《怎样学菩萨道》

(一)菩萨 诸位居士:今天邀晚学来参加贵会讲演佛法...

佛慧明净日,除世痴暗冥

佛慧明净日,除世痴暗冥。此二句,名庄严光明功德成就...

舍利弗的智慧:施一口水

从前舍卫国中,有一豪贵梵志,财富无数,其人也很聪慧...

莲池大师:在家学佛

在家学佛不必有庄严的形相,拘谨的仪表,重要的是,在...

珍惜生命中每一场约会

现代生活忙碌紧凑,和朋友约会、和事业相关的人商谈,...

如何帮助自卑的人

自卑的人除了会带给自己烦恼,往往也会有自大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