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千般装点,只为半寸之眼;百种音乐,只为一豆之耳

王日休居士  2020/08/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千般装点,只为半寸之眼;百种音乐,只为一豆之耳

【原文】

千般装点,只为半寸之眼。百种音乐,只为一豆之耳。沈檀脑麝,只为两窍之鼻。食前方丈,只为三寸之舌。妙丽娇娆,只为臭腐之身。随顺逢迎,只为狂荡之意。

若能识破此理,便是无烦恼快乐之人。佛言众生无始以来,认贼为子,自劫家宝。谓惑六根之贼,而丧真性也。孟子言:唯圣人然后可以践形。盖不惑于此矣。有淫女得道。文殊问云:如何不嗔?答云:见一切众生不生。

又问:如何见十八界?答云:如见劫火烧诸世界。妙哉言乎。盖谓一切众生本来无有,唯因妄想中生,又何嗔之有。十八界,谓六根六尘六识。因有此种种故,生无量事,造无量恶。是故如劫火烧诸世界。若悟此理,虽未生净土,已如生净土矣。

【演莲法师译文】

千般装点打扮,所满足的不过是半寸大的眼睛;百种美妙的音乐,只不过为了满足一粒豆大的耳朵;种种沉香、檀香、龙脑香、麝香只不过为了满足两窍鼻孔;满桌丰盛的食物,只不过为了满足三寸舌头;妙丽娇娆的色相,只不过为了满足一具臭腐之身;喜欢他人随顺逢迎,只不过为了满足一时狂荡之意。

以此类推,若能识破这个道理,便可以做一个逍遥快乐没有烦恼的人。佛说众生无始以来,认贼做子,自劫家宝。这意思也就是说众生一直受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之贼所迷惑,以致丧失了真性。孟子说只有圣人才能使形体的行为做到中正的地步。这是因为圣人能深明其理,所以不为六根之贼所迷惑。

佛经中记载有一淫女得道,文殊菩萨试着问她:“要如何才能不起嗔心?”她回答说:“见一切众生不生。”又问:“如何见十八界?”她回答说:“如见劫火烧诸世界。”这话回答得太妙了。她的意思是说,一切众生本来没有,若见有众生,那便是由妄想心中所变现的,又何必起嗔心呢?

十八界,指的是六根、六尘、六识。因执着有此种种,故生无量事,造无量恶,所以说如劫火烧诸世界。若能悟明此理,虽未往生净土,已如生在净土了。

《龙舒净土文》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寿昌无明禅师:皮囊歌

臭皮囊,不久长,人生切莫逞豪强。 为王为宰为民卒,一...

【推荐】修无分别智要从哪里着手

问: 师父慈悲,听您上课时曾经说过,有一母亲他有两...

同样一个东西,每个人产生的想法不同

这个妄想是怎么来的呢?我们一念明了的心跟外境接触的...

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

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若离忘念,则无一切境...

六根互用的例子

这以下引出六个现实的例子来作证明。我们看下一段,举...

触物起照 断截惑根

过去,佛陀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曾经教导比丘:...

一切都虚妄不实,还有必要分辨是非善恶吗

问: 如果一切都是虚妄不实的,那有必要去分辨是非善恶...

洗手间里的宴会

女佣住在主人家附近,独自带一个四岁的男孩。主人也曾...

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

女人八条绳子就把男人捆住了

你们看过《西厢记》、《红楼梦》没有?男女害相思病的...

真正的大神通是什么

一般人学佛修道是假的,喜欢玩神通是真的,大家都求先...

开悟之后为何还要求生净土

问:诸佛出现于世间,原是为了度化众生。学佛的人只担...

正如法师《念佛以求生西方为究竟》

(第一日)念佛的利益 念佛,乃种植善根福德因缘,其...

【佛教词典】降临

(术语)佛菩萨来临也。安像三昧仪轨经曰:如来贤圣,...

【佛教词典】三摩地法

(术语)总称密教之法。以此宗之本意修三密平等之三摩...

慧律法师《保持24小时念佛的秘诀》

经常有信徒告诉我,他们在念佛的时候,会产生两种现象...

藏头白、海头黑

问: 有位出家人问马祖禅师一个佛法上的问题,马祖说...

棋品与人品密不可分

唐朝元和年间,东都留守名叫吕元应。他酷爱下棋,养有...

太虚大师:佛学的人生道德

佛学的人生道德,即是从佛教的立场和观点出发,略说人...

生命中没有一件事,是莫名奇妙出现的

我们佛教的正见,基本思想是建立在诸法因缘生。也就是...

尽量少喝八种茶

不管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茶还是琴棋书画诗酒茶的茶,为...

有情无情同圆种智,成佛不能分内外

一个人发菩提心、修六波罗蜜成佛之后,所谓心转则一切...

灾难的启示与佛教的无常观

经云:高必坠,聚必散,合必离,生必死。因一切有为法...

荣辱不惊的老子

过去的圣人多生于乱世,所以,他们会成为圣人。比如老...

传印长老:号召全国佛教界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热心公益

编者按: 中国佛教协会首届书画慈善义展于2011年7月在...

爱钻牛角尖是属于业力吗

问: 请问爱钻牛角尖是属于业力的一种? 净界法师答:...

莫大之祸起于须臾之不忍,不可不谨

佛陀成道之后,严格持守戒律,广为度化有缘众生。在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