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修行很简单,就是恢复我们的本来面目

净界法师  2020/10/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修行很简单,就是恢复我们的本来面目

我们再看第七意识蕅祖的批注:

此之意根,从无始来,内缘第八识见分,虚妄执为实我、实法,故名为末那识。

意根是指第七意识,第七意识从无始劫以来,它的明了性不像第六意识那么广泛─性界受三恒转易,根随信等总相连。第七意识的活动非常保守,就做一件事,什么事呢?内缘第八识见分,虚妄执为实我、实法。

意思是说:第七意识明了性,它从无始劫以来,就是向内攀缘第八识的见分(第八识的明了性),然后虚妄执着这就是真实的我、真实的法。

这里,有一个要注意的地方就是虚妄这两个字,也就是说我们的第六意识,感觉有一个我的存在,其实这不是第六意识想出来的,是因为第七意识的活动。第七意识是第六意识的根,第六意识要依止根才能生起了别。无我的真理通于凡圣,只是凡夫看不到因缘法的真相。

换句话说,本来是无我的,是我们的第七意识虚妄执为实我、实法,是第七意识想出一个我的相貌出来。但是第七意识没有修习止观的力量,它只是执我,但不能造业,所以非得要第六意识修我空观、法空观,才能把这种虚妄的我执、法执给消灭掉。

虚妄这两个字的含义很重要。虚妄执为实我、实法,故名末那识。末那也就是染污的意思,它是染污识。梵语末那,此翻译为意,有的地方说是染污意。什么是意呢?恒审思量,为性相故,恒就是恒常,第七意识的作用是恒常、没有间断地起现行。

不像第六意识,第六意识活动范围很广、造业力很强,但是第六意识有时候活动、有时候不活动。第七识恒常起现行,所以是恒,其次审,它能够深入的观察、思惟度量为它的性相。

在《八识规矩颂》中说:恒审思量我相随,有情日夜镇昏迷,四惑八大相应起,六转呼为染净依。

这个恒审思量我相随,它恒审思量以后,就在一切法毕竟空当中,想出一个我的相貌──哦,我的生命体有一个我,这个我是谁呢?第八识,第八识就是我的常住真心,因此我相随,有情日夜镇昏迷,使令我们不论白天或晚上颠倒妄想,因为有一个我,所有好的东西都要归于我,所有恶的东西我都不要。

你有这样的心情、为了保护我,就很难不造业了。事实上,根本就没有一个真实的我存在,所以我们都做一些虚妄不实的事。没有我,你去保护谁呢?

恒审思量我相随,有情日夜镇昏迷,四惑八大相应起,六转呼为染净依。这里要注意的是:前六转识是以第七意识作染净依,即:六转识依染法或净法,全依末那识清净与否,所以六转识叫第七末那识为染净依。

换句话说:第七意识是清净,前六识都清净,第七意识是染污,前六识都染污。第七意识恒审思量这个染污的我,没有消灭,你第六意识夹带前五识去造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等善业,都变成有漏,都会被它染污了。所以这个地方很重要。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星云大师《你对我错》

我一生提倡人间佛教,非常重视人际的相处,因为人的一...

短短的六个字,把修行的方法都告诉我们

二佛神咒里面有勤转念,证菩提这两句话。虽然只是短短...

信息时代的修行违缘

在西方传播学中,一些研究媒介的学者把电视观众称为沙...

礼佛的一刹那间,十大愿王都具足了

十大愿,是总说的。我们昨天跟大家讲的是总相;十愿里...

为什么有些人越用功烦恼越重

印光大师在《文钞》中说:有些人他愈用功,佛念得愈多...

对自己没自信该怎么办

貌似现在的人都有点信心爆棚,很少有人觉得不自信! 害...

守一不移的功夫

安住当下,安住在呼吸上。在安住在当下之时,为了使我...

末法时期修念佛还是参禅

问: 现在末法时期,是修念佛法门比较好,还是参禅比...

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解深密经

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

【注音版】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早课(朝时课诵)

●大佛顶首楞严神咒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

红豆的营养

吃了半辈子红豆,你知道红豆都有啥营养吗?有人用红豆...

出家人不求名利,但名利自然也会跟着来

出家人不要喜欢衣、食、住充足,若贪享受则容易懈怠。...

世智辩聪与般若智慧

世间人书念得多,接触的事物多,看得多、想得多、观念...

夏季吃肉不如吃豆

毛豆是膳食纤维之王。 毛豆既富含植物蛋白,钾、镁元素...

【佛教词典】于三摩地进时颠倒

【于三摩地进时颠倒】 p0751   瑜伽十三卷五页云:云...

【佛教词典】河淮

(地名)河者河北。淮者淮南。支那天台之鼻祖,北齐慧...

不要用分别心来看这些事情

为什么释迦牟尼佛让观世音菩萨弘扬《地藏经》、没有让...

如何避免起贪心见佛而著魔

问: 弟子学佛时间不长,业重福轻,障深慧浅,生怕起贪...

念佛为何要求「一心不乱」

《阿弥陀经》要求学人执持名号七日一心不乱。 《无量寿...

一只猫的故事

女儿从北京回来,除了带给两老一些礼物外,还有一只猫...

心能与佛合,则娑婆转为极乐

心能造业,心能转业;业由心造,业随心转。心不能转业...

吾人所居之世界,具足无量诸苦

《阿弥陀经》云,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

人生的种种苦

佛教云人生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

什么样的人不能皈依佛门

【原文】 凡皈依者,必须志诚恳切,修持净土法门。若仍...

拥有「正见」,也就拥有快乐

佛法的修习违逆我们的习气,真理违反我们的欲望。因此...

忍辱求安

寒山是唐代著名的和尚诗人。他的诗大多富有禅理,令人...

经常这样修行,就能解脱生死业力

我们应该知道,这一切的境界是我自己的妄想捏造出来的...

十二时·普劝四众依教修行(敦煌歌辞)

鸡鸣丑。鸡鸣丑。曙色才能分户牖。富者高眠醉梦中,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