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参禅与念佛法门是异是同

蕅益大师  2020/11/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参禅与念佛法门是异是同

或问蕅益子曰:参禅、教观与念佛法门,同耶?异耶?

答曰:同异皆戏论也,即亦同亦异、非同非异亦戏论也。以三种法门,无不离四句故。若知一切法,无非即心自性,仍可四句而诠显之。何者?梵语禅那,此云静虑。静即是定,虑即是慧。静即止,虑即观。静即寂,虑即照。是故定慧也,止观也,寂照也,皆一体而异名也。

或谓寂照约性,余约修,止观约因,定慧约果,不过一往语耳。夫吾人现前一念心性,虽昏迷倒惑,灵知终不可灭;虽流转纷扰,本体终未尝动。此岂非寂照真源、止观血脉、定慧根据乎?究此现前一念心性,名为参禅;达此现前一念心性,名为止观;思惟忆持此现前一念心性,名为念佛。盖念者,始觉之智,佛者,本觉之理也。

就此念佛法门,有念自佛、他佛、自他佛之不同。若单念自佛,与参禅、止观全同;若单念他佛,与参禅、止观亦异亦同;若双念自他佛,与参禅、止观非异非同。

夫念自佛者,是四念处观,所谓观身、观受、观心、观法。若一切法门不为四念处所摄,即外道法。故知与禅观同也。

夫念他佛者,或念相好,或法门,或实相,或不能作此三种念者,则但持名号。若念相好,一往似与禅观异,然必止息异缘,专观彼佛,则仍与止观同,亦仍与静虑同也。念法门者,例此可知。若念实相,虽托他果佛为异,然终无两种实相,究竟是同。

若持名号,一往亦与禅观异。然无论解与不解,而所持之名,当体无非一境三谛;能持之心,当体无非一心三观。故曰:“明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一。”是则心无异缘,即是静是止,名号历历,即是虑是观,亦究竟同也。

夫双念自他佛者,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乃托他佛,助显本性。由悟本性,故与禅观非异;由托他佛,故与禅观非同。是谓胜异方便,无上法门。《文殊般若经》、《般舟三昧经》、《观无量寿佛经》等,皆明此圆顿了义,而《妙宗钞》申之为详。凡栖心净土之士,不可不熟究而力行之也。

《灵峰宗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蕅益大师文章列表

跟众生结净土缘

佛在世的时候有这么一桩事情,有一个国家的众生很难教...

坐禅就是一个不断放下的过程

坐禅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放下的过程。不断地放下...

最后的生还者——地震废墟下念佛得救

2016年2月6号半夜凌晨三点,正当大家欢欣期待即将来临...

除念此六字外,了无一念当情

【原文】 倘肯至诚念佛,决定冥冥之中,蒙佛加被,令不...

弘扬净土法门的一个重要原则

净土法门唯佛与佛方能究尽,九法界众生靠自己的能力是...

一直打妄想还说什么五蕴皆空

不要打妄想,看好自己的话头,不知道又跑到哪里去了。...

为什么我们要选择到极乐世界修行

问: 为什么我们要选择到极乐世界修行? 大安法师答:...

【推荐】在日常生活中,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方法

如果我们想在临终时顺利地往生,那就必须在平时做好充...

【注音版】供灯仪轨

供灯仪轨...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心力和佛力的结合

在大乘佛法的修学过程当中,有两种力量是不可思议的:...

揭秘东林大佛背后的故事

新闻的一则消息,把佛教界的一件盛事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苦的定义就是逼迫,它来自三个方向

我们先看第一个示相。什么是苦呢?我们先知道,这个苦...

憨山大师开示持咒之方法

禅人以持明(持咒)为专行,从事者三十年,心地未有发...

【佛教词典】泯权归实

“揽实成权”之对称。为华严宗判教之用语。华严宗将如...

【佛教词典】准提菩萨

准提华译为清净,是赞叹心性清净的话。禅宗说准提是观...

得到吉祥的方法

今天是盂兰盆法会的第二天,看到一些居士们陆陆续续的...

满了吗

徒弟去见师傅:师傅!我已经学足了,可以出师了吧?...

你的佛号为什么没有力量

平时思惟:一、罪障深重,求出无期;二、弥陀大愿,必...

你只要不随妄转,就有救了

我们不能在因缘所生的一念心识去跟妄想对治,你不是它...

小人也可以转换成贵人

生活中,有人被他人捉弄或陷害,于是把称对方是小人,...

素食主义是一种文化行为

我吃素基于以下三方面:首先我认为吃素,身体营养不存...

把你未来的功德跟佛号连结在一起

你必须把你净土的功德跟佛号连结在一起!诸位知道这是...

净念相继如母忆子

讲几句用功的话。佛在楞严会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圣严法师《好念头,坏念头》

一般人多半认为心中的想法并不等于行为,要确实做出不...

【推荐】佛法不在远求,即依现前世间事

佛法不在远求,即依现前世间事,能作得条条是理,事事...

未证无生法忍,浊世度众无有是处

证到无生法忍,你是法身大士,你来这个世间就有宏誓的...

染尘容易出尘难,不断尘劳总是闲

憨山大师(1546-1623),名德清,字澄印,明金陵全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