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吉祥人生的四个道德实践

明海法师  2020/11/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吉祥人生的四个道德实践

讲到吉祥人生的道德实践,这就落实到我们每个人自己身上了。这四个偈子,我把它作了一个概括:

第一个偈子“多闻工艺精,严持诸禁戒,言谈悦人心,是为最吉祥!”——讲职业道德;

第二“奉养父母亲,爱护妻与子,从业要无害,是为最吉祥!”——讲家庭美德;

第三“布施好品德,帮助众亲眷,行为无瑕疵,是为最吉祥!”——讲社会公德;

第四“邪行须禁止,克己不饮酒,美德坚不移,是为最吉祥!”——讲个人品德。

第一、职业道德

第一个是职业道德,就是要培养才智、养成才智。多闻指学问,工艺指技能,这点在不同的人身上可能表现不一样。佛教有个词叫“工巧明”,有的人以工巧明利生。我们在社会上要有利生的根本,因为要养家糊口。

“严持诸禁戒”,其实我们在任何一个工作岗位都有很多规范,规范是为了保证我们工作能做得更好。释迦牟尼佛告诫我们要想有吉祥人生就要持戒。关于五戒有很多的内容,通常我们对戒有误解。

我非常赞同法国一行禅师用英文讲佛学的时候,关于戒,用的一个词— training(训练),他说五戒就是五种训练。

training这个词用得太好了,因为戒律在我们汉传佛教的翻译里有时候翻译成“学处”。学处的意思是我们要学习、训练的地方,所以一行禅师用英文的training来翻译戒,非常对。

因为一讲戒,它给西方人的印象是什么?禁忌,宗教的禁忌,你不能破,破了会有人惩罚你。其实没有人要惩罚你,佛根本不会惩罚我们。

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讲戒是对我们的身心(身口意)提出了一套训练方法,你可能不会一来就能做到,中间也许会有进有退,偏左或者偏右,在这个训练过程中,逐渐地矫正自己的意思。这是第一点可能会有的误解。

第二个误解,有人觉得戒会限制我们的自由,其实戒律是给予我们自由。什么是自由?自由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如果你今天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明天你就会不想干什么必须干什么。谁愿意被关在一个封闭的带铁丝网的院子里不能出去?可是犯了罪的人必须在监狱里,不想干什么就得干什么,没办法。

而佛法里讲的自由有时候跟自在一起用,自由自在,当我们的内心没有任何压力,没有心理包袱,没有关于我们过去行为的后悔,没有关于未来的焦虑和担忧,没有关于现在生活的抱怨,我们的心就是最自由、最自在的。

要保证这种自由自在,就要按戒律去生活,所以戒律是自由的保证。作为在家人,你们把五戒持好,最起码把前面四戒持好,第五条不饮酒戒可以灵活一点,你把前面的四条戒持好,你就会拥有一个非常自由自在的人生。

“言谈悦人心”,言谈,谈吐,我们在工作中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跟别人沟通,沟通就要言谈,所以我觉得要修习生活禅,大家要修两个法门,第一个要修行说话,第二个要修行听别人说话。

第二、家庭美德

下面讲到家庭美德。“奉养父母亲,爱护妻与子,从业要无害,是为最吉祥!”在家人有家庭责任,首要的责任是要“奉养父母亲,爱护妻与子”。

佛陀给在家居士在戒律中提出要求,在家人首先要把自己的收入用于保证父母和妻子的生活。我们有的信徒把自己的收入全部拿到寺院,他觉得他很虔诚,其实这有违佛陀的教导。

如果父母妻子的生活没有照料好,你把钱全部拿去造佛像,你以为佛会高兴吗?佛并不是说你对他好他才高兴,佛在佛经里讲得很清楚:你想让我欢喜吗?你要让众生欢喜!家里的父母妻子是跟你关系最密切的众生,你应该首先让他们欢喜。

从业就是指我们的工作,在八正道里叫正命。我们的职业,我们赖以谋生的手段要清净,不能有杀生,不能有偷盗,比如贩毒,不能有色情服务,不能有诈骗,那些都属于邪命。

第三、社会公德

接下来讲社会公德。“布施好品德,帮助众亲眷,行为无瑕疵,是为最吉祥!”

社会公德最重要的就是布施。我们在社会上不管是工作还是参与事业都是布施。当我们有能力有条件的时候要帮助亲戚和朋友,要让我们在每一方面的行为都经得住考验。

做人是很难的,你要对父母、妻子、领导、还有你的客户等等都照顾周全。人生又像是一个人下很多盘棋,还不能出错,一个地方错了,就很麻烦,这就是我们的社会责任。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句话是马克思说的。社会属性确实是我们人的重要属性。我个人把人分成三个层面,首先是自然人,然后是社会人,第三是宇宙人。作为宇宙人来说,那就是信仰问题。

关于布施的内容其实很丰富,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布施,不一定是财物,我们可以布施我们的知识,可以布施我们的笑脸,布施我们的心态,甚至一个安慰,一个鼓励,这叫无畏施。

所以布施包括:财施,法施,无畏施。人们往往容易狭隘地理解:布施就是拿财物。其实拿钱容易,有比拿钱更难的。

第四、个人品德

个人品德——“邪行须禁止,克己不饮酒,美德坚不移,是为最吉祥!”我们老和尚认为个人品德是前面三德的基础,不管是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都是由个人品德衍生出来的。

儒家就讲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心诚意修身在前,治国平天下在后。如果个人品德没有养成,要治国平天下,你只会给天下带来乱相,带来麻烦。

“邪行须禁止”,这个邪行就是邪淫,男女关系不正常。“克己不饮酒”,因为喝了酒以后理智容易受伤,犯别的错误。如果实在做不到,我给你的建议就是不要喝酒。你们千万不要认为自己不喝酒朋友会减少,实际上你对自己有要求了,你的朋友会越来越多,而且特别是那些好朋友、有德行的朋友会多。

“美德坚不移”,为什么佛陀要告诫我们“坚不移”呢?就是因为当我们坚持某一个德行、某一种行持的时候,最大的挑战是来自身边的人。你不抽烟,他说抽一支尝尝啊,不抽就不抽!

你们在这一点上要培养定力,说不定有天他会给你其它的东西抽呢!很多吸毒的人就是因为有人劝:你尝一下,就一次,你体验一次。就一次就把你一生给毁掉了,所以要“坚不移”!

四德讲完了。我们的人生道德实践是核心,道德实践最重要是在心性上实践,一定要落实到你的心性上,心性的认知能力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提高。

明朝有一位哲学家叫王阳明,他认为所有的人都有一种心理能力叫“良知”,又叫良心,良心的效能叫良知。

大家不要被这些词迷惑,良知其实就是我们每个人本具的佛性在道德善恶方面辨别的能力,这种能力其实跟后天的教育没关系,你本来就有。有时候虽然没有被发现,但有些事情你做了觉得别扭,心里不安,那就是良知的作用。

当我们完全认识到这种良知,顺乎于它去生活,那就是一个精进的生活,对你来说毫无勉强。那么是什么东西覆盖了我们的良心良知呢?这就要格物,把私心、私欲格掉,把它看透、观察透,最后良知良能显发。

当良知良能显发的时候,你面对各种各样的外境自然地有一种反应,这种反应就像是本能一样,而你这个本能反应都是合乎善恶的。到了这个时候,是不是就到了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了呢?所以道德实践最终我们要以信仰生活来升华它、提升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明海法师文章列表

什么才算是真正的「大」

举世之人大概都喜欢大,大文豪经典传世;大丈夫气概冲...

一物降一物

人有千般苦,心有畏惧,怕就是苦。因为心生畏惧,就表...

人人都能亲身感受的八苦

一、生苦。 一个人一生下来就哇哇大哭苦啊苦啊。因为...

弯腰拾起的尊严

很久以前,一位挪威青年男子漂洋过海到了法国,他要报...

逃离复杂,奔向简单的人生

生命驰速,人生苦短。生命脆弱,无法负重太多。人生易...

王阳明心学的四大智慧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创立了伟大的心学体...

人生的五种忍耐

1 、 耐冷: 事态炎凉,要随遇而安,坦然处之。 2、耐...

心量越大的人,越能成就大事

我们要在生活当中体验什么是发菩提心。自己真正发了菩...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知恩感恩报恩的人生观

用心思惟──知恩感恩 佛法言: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推荐】因地时有菩提心的摄持,所以每个法都坚固

我们以前没有发菩提心,是活在个人的欲望中。我们为什...

六德贤妻与五好丈夫

六德贤妻 佛陀在《玉耶女经》上面有一段开示说,世间妻...

《观无量寿佛经》第九观:真身观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此想成已,次当更观无量...

【佛教词典】五种说人

五种能宣说佛法的人,即佛自口说、佛弟子说、仙人说、...

【佛教词典】同类因

(术语)六因之一。旧谓之习因。如前念之善心为因,而...

吉凶唯人招,最好存仁道

世间上的人,常常将挫折灾难归咎于自己的命运不好,或...

净界法师《唯识学概要》名言分享【图】

《唯识学概要》名言分享...

在家居士净土早晚课的内容

一、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

西方极乐世界超越了坏苦

我们这个世间会感觉到坏苦,就是你在快乐的时候它也是...

佛教对自慰的看法是什么

问: 佛教对自慰的看法是什么? 智渡法师答: 现代科...

心怎么会有「三十二相八十随行好」呢

问: 观经说: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

若明一切境界都有前因,则自然能够放下

释迦如来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归摄在三藏十二...

【推荐】每天投五毛钱作救人基金

四十多年前,我出家时就一直在想,佛陀出生在人间是为...

毒心的恶报

过去有一个人,夫妇结婚好几年,他们一直渴望着有一个...

纯素有助于减少老年癡呆症的风险

持纯素有各种为你好的理由,比如,减少患心脏病、癌症...

对治如梦如幻的不净色身

恩爱迷情,四大缘生妄有身。脓血交相润,臭秽常无尽。...

汉传显宗有没有系统的修行次第

问: 现在的藏传佛教很兴盛,修行很有次第。汉传显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