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对治如梦如幻的不净色身

净界法师  2023/09/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对治如梦如幻的不净色身

恩爱迷情,四大缘生妄有身。脓血交相润,臭秽常无尽。饶你会庄矜,画囊盛粪。一旦神离,不复堪亲近。切莫把未烂骷髅认作真。

我们一般修学,正常人(你如果是法身菩萨乘愿再来就不说了),一般的生死凡夫都是先修权法。先假设我们现在没有学《法华经》,所以第一句话先不要看,我们从第二句话修起。如果你一开始刚学佛,四念处第一个,“观身不净”。

“脓血交相润,臭秽常无尽。”我们不净观,第一个观,观我们身体的内相。就是把这个皮肉拨开以后,看到自己身体里面的结构,脓血屎尿等等,种种不净物,所以身体里面的结构是不清净的。

再观外相不净。“饶你会庄矜,画囊盛粪。”说我们这一层皮看起来很漂亮很庄严,但是七孔也经常流出不净,就是两个眼睛、两个鼻子、嘴巴、大便处、小便处等等,所以外相也不浄。

第三个,死后不浄。“一旦神离,不复堪亲近。”一个人死亡以后,你的色身开始腐败,然后膨胀,最后破裂,最后剩下一堆白骨。所以结论:“且莫把未烂的骷髅认作真。”

诸位!如果你是一个初学佛法者,你没学《法华经》,先没有安住真如,直接从因缘上修证,然后你一路看到你的色身,外面不净,里面不净,最后死亡以后不净,你最后会有什么结果?你将会有什么结果?你猜猜看(因缘果报嘛)。结果就是(先讲优点),你临终的时候不会贪爱色身。恭喜你!但它的后遗症,你生生世世厌恶色身这个东西,这个就是你没有入实法的后遗症,法执。你认为色身是不清净的,而这个法是真实的,不可改变的。

我要提醒求生净土的人:净土宗是大乘法门,所以他是有生命现象的,他是有依报、正报庄严的。什么叫正报庄严?他是有色身的。你没有色身,你怎么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呢?你怎么有寿命久远呢?如果我们今天因地是完全修权法,就是所谓的“执事昧理”。除非你因缘很不错,后来听到《法华经》了,开权显实了,把权法的假相拨开来,原来一切法是一念心性所变现。如果你没有遇到《法华经》,你一路的脓血交相润、臭秽常无尽,这样不断地观下去,你的后果就法执很重。

那如果加上第一句话,那就完全不一样了。我们来看:“恩爱迷情,四大缘生妄有身。”诸位!你要讨厌色身之前,先做一个动作,先把心带回家。这个色身是怎么来的?你不要一开始就扑上去,就是你不能站在色身的角度去讨厌它。你要认为色身是真实的,去讨厌它,那你以后就跟色身完全无缘。你如果修得好,可能你要先到四空定,就是无色界。无色界就是讨厌色身,把色身空掉了。其实色身是空不掉的。

诸位!五蕴是因缘所生法,色受想行识是通十法界的,色身空掉是不正常的,色身只能转变,不能断灭。它不像烦恼,不像业力,那叫多余的,那是遍计执,那是可以消灭的。依他起性是不能断灭的,色身怎么能够让你断灭呢?

我要怎么样能够破除烦恼,又不坏因缘所生法,又不坏诸法的假名假相假用?

来,第一句话:“恩爱迷情,四大缘生妄有身。”怎么有色身的?是我们过去生的临终的时候,一念的爱取烦恼,那再加上我们业力的牵导,看到父精母血的结合。所以恩爱迷情的心法,一个颠倒妄想跟这个业力所变现的,这个父精母血的结合,才虚妄有此色身。

这个“妄有身”很重要。也就是说,色身是怎么回事?是我们一念心,因为业力跟烦恼的和合变现出来的,它是唯心所现的一个影像。这样子讲那就是“借假修真”了。那这个影像有什么好断的呢?虽然是如梦如幻,但是还是要断,我们要借观照色身的不净,来断我们心中的烦恼,不是要断色身。

诸位!色不迷人人自迷,色身其实没错。所以不净观只是一个方便说,因为我们喜欢色身。喜欢异性叫做淫欲心,喜欢自己的色身叫身见。

那佛陀的方便就是说,问题在于你心中的烦恼,不是色身。你看阿罗汉,看到漂亮的色身他也不贪爱嘛。那怎么办呢?我们透过一种方便门,权法。就是说,我们透过观察色身不净,来调伏我们心中的贪爱烦恼。这个方法就对了,这样的修学就完全没有后遗症。用如梦如幻的法药,来对治如梦如幻的五蕴。所以你整个修学一定要安住实法中,一定要先安住,才能够谈调伏。就像你打少林拳,一定要把马步蹲好。所以你看,你整个观身不净,你把第一句话读完再来读后面的话,那叫做“会权入实”,那就不是解脱道。

所以,我们《法华经》的修学是,把解脱道跟菩提道同时修学。调伏爱取是个解脱道,但是你安住一念心性,变成菩提道。你多一个内观真如,安住一念心性,来对治如梦如幻的不净色身。那么这样子,就把一种断灭的概念做了一种转化:我不要有漏的色身。

所以你看我们净土宗一定是两句话的,“厌离娑婆”,一定有下一句话,“欣求极乐”。没有人只修厌离娑婆的,不然你到最后跟阿罗汉一样。你不要娑婆世界,你要去哪里?所以,你少修一段,这个因地就不圆满了。

净土宗,我们要把娑婆世界的五蕴身心看破放下,但是你要怎么样?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要欣求。大乘佛法都是这样,都是转变,关键点就是安住一念心性。过去我们在〈方便品〉也一再强调一个观念,你要改变因缘所生法,你自己要先跳脱因缘。所以为什么要先“离一切相”,才有资格谈“即一切法”?先把心调整好了,再来对治。

《妙法莲华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找小鸟当证人

我们平时面对外境时,常会加以分别,却从没有好好地观...

防护六根,断除淫欲

当年佛陀住世的时候,要求出家人防护六根,并示言若纵...

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在我们大乘佛法的修学当中,佛陀的慈悲开了很多很多的...

切莫把流注心机作主张

三、观心无常 迷却真常,缘气纷纭集一腔。离彼前尘相,...

修四念处来破这四种颠倒

这个非量主要的就是我们对身心世界的这四种颠倒。我们...

如何消除欲念

问: 在学佛修行中,如何消除欲念? 妙境法师答: 对,...

观身不净是对欲望的强制压抑吗

问: 请问师父,在修止观的时候,如果观身不净是否打...

日常生活中的四念处观

修五停心得成就便入定,然后出定而观四念处,那是次第...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

【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对佛源老和尚临终的功夫特别赞叹

我亲近佛源老和尚有十几年了,一九九六年接他的法,是...

曾国藩的交友法则《八交九不交》

八交: 胜己者;盛德者;趣味者;肯吃亏者;直言者;...

历代戒杀放生诗

唐 佛印禅师 贪他一脔脔还他,古今留言终不伪。 戒杀念...

佛说人生的四大富足,你拥有了吗

人活著,总希望能过著幸福快乐的日子,但有些人观念、...

【佛教词典】仰覆世界

(界名)华严经说种种之世界,中有仰世界,有覆世界。...

【佛教词典】内心

相对于外形,故称内心。正法念处经卷二(大一七·七下...

念佛欲得一心,须发真实心为生死

原文: 念佛欲得一心,发真实心,为了生死,不为得世人...

【推荐】观男女二根极其污秽,才能破除淫欲之魔

现代人把这个婚外恋,还认为是一个很浪漫、很时尚、很...

如何化解婆媳关系

问: 弟子对长辈一向尊敬孝顺,但对于婆婆就是生不起这...

勿恃富豪而欺穷困

勿恃富豪而欺穷困, 你不要恃仗自己是富豪,而欺负那些...

两个泥牛斗入海

洞山良价禅师问潭州龙山和尚:「和尚见个什么道理,便...

原来是自己的窗户脏了

有个太太多年来不断抱怨对面的太太很懒惰,那个女人的...

「痛」并不等于「苦」

一般人常把痛苦连在一起讲,分不清痛与苦的区别,多半...

【推荐】能专念六字大经王,就一切都具足了

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西方净土是法界藏土,念一佛就等...

十大愿王导归极乐的启示

礼敬诸佛 一者礼敬诸佛。礼敬诸佛是指身业礼敬。通过礼...

正法毁于修行者自身的腐化与堕落

一次,佛在鹿野苑讲堂讲经,迦叶尊者,一身灰衣,破烂...

贫人供佛

罗阅城的大众正在商议每人出百钱,以办斋供养佛陀与僧...

净土宗的人,你要成就两种观照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这个见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