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皈依的三宝有两种

净界法师  2021/01/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皈依的三宝有两种

我们在前面讲到皈依的两种内涵,这个地方讲到我所皈依的境——所皈依的三宝有几种三宝。

住持三宝:一、佛宝——形像塔庙;二、法宝——纸素所传;三、僧宝——戒法仪相;

理体三宝:一、佛宝——五分法身;二、法宝——灭理无为;三、僧宝——声闻学无学功德。

我们要跟三宝皈依,到底三宝是什么?

在经典中三宝有两种:一种是住持的,就是外在一种事相的,它是可以让你去见闻觉知的,有一种相状的;一个是理体三宝,它是无相的。

我们先看有相的住持三宝。第一个,佛宝,形像塔庙。佛陀灭度以后,谁代表佛呢?就是这些佛的形像。可能是纸做的,或者是铜做的,或者玻璃纤维的等等形像;塔庙就是供养佛陀的这些寺庙,所以你来到寺庙就是见到佛陀。这个是佛宝,他有住持的功能。

第二个,法宝,就是纸素所传。透过这个纸所记载的大小乘的经典,这个是法宝。文以载道,这文字当中有道。

第三个,僧宝。就是剃发受戒的现出清净庄严仪相的出家人。我们平常能够在日常生活当中接触的,叫作住持三宝。我们透过住持三宝,也可以依人、依法这样地修学。

第二种,理体三宝,这是我们内心的三宝。第一个,佛宝。就是五分法身,就是清净的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五分法身。

第二个,法宝。灭理无为。小乘就是偏空的涅槃,大乘就是真如法性。我们这个地方特别指的是大乘的真如法性。

第三个,僧宝。声闻学无学的功德,这是小乘的初果二果三果四果这种功德。当然这个理体三宝,重点在法宝。就是我们皈依心中的涅槃,安住在我们的清净本性,这个就是理体三宝。

我们刚开始是接触住持三宝,由住持三宝慢慢地熏修,才有办法产生理体三宝。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三皈依时应该要这样观想

第一遍的皈依拜下去,要这么观想: 观想对十方世界十法...

四十八大愿——(第37愿)归依感动天人

我成佛时,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的诸天人民,闻信...

不孝父母不敬三宝的苦报

地藏菩萨首先说到南阎浮提典型的罪报情形,不同于其他...

受过三皈五戒的居士可以拜神吗

问: 我们潮汕人,每年年末家家都要拜天公及帝释天神,...

住持三宝与理体三宝

住持三宝是基础,理体三宝是目标。 住持三宝: 这是外...

不要去追求那些怪里怪气的事情

问: 我是一位初学佛者,有很多事情都还不懂。现在有很...

信解和胜解的区别,怎样对佛号产生胜解

我们先把信解跟胜解做一个说明。信解其实就是闻慧,闻...

今天起傲慢心不敬佛法僧,你伤害到了谁

出家人当然会有一些水平上的问题;有一次,我听了很难...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

菩萨十八重戒之盗三宝物

《优婆塞戒经》:若优婆塞(夷),受持戒已,受招提僧...

「住在外境」对你是不利的,「回光返照」才是大功德

我们的颠倒是怎么产生的呢?「自心取自心」,第一个「...

布施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布施,就是指将财物、身体、智慧、佛法等等施与他人,...

如何在临命终时落实信愿心

念佛就能往生吗? 清朝续法法师曾著文论述念佛人的一百...

【佛教词典】擐甲精进

【擐甲精进】 p1391 瑜伽四十二卷十五页云:云何菩萨擐...

【佛教词典】阿至摸

(术语)菩萨位名。第四住。出三藏记九曰:阿至摸,晋...

【推荐】家里有这种情况,赶快给他念经做好事

【复次普广。若未来世。有男子女人。久处床枕。求生求...

以今生之苦海,渡涅般之舟

苦难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成就一个时代。知苦识苦,...

放下万缘,今生决定天上人间自我选择,做得了主

宗门下祖师立的规矩在修行中非常重要,值得我们尊敬。...

年轻人如何权衡好念佛与学业、工作的关系

问: 作为一个年轻的佛弟子,如何权衡好念佛、学业、...

怎么样做好佛教徒

一、前言 我们信仰佛教,皈依三宝,皈依后怎么去做?我...

副经中的正经

《莫到老来方修道》,我们讲到净土的部类门。此前讲过...

没有人可以伤害你的心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诸如此类的话语:你说...

净土法门之超胜

在晚清及民国初年,印光大师从大乘佛法的角度把佛法分...

没有听到佛法,人生就不能解脱

佛陀告诉我们:一切修行人都要牢牢的记住,你步入修行...

敲碎坚硬的壳

厚朴,落叶乔木,因叶大而浓荫,因花大而美丽,因药用...

修净业人,不以种种境界为事

修净业人,不以种种境界为事。 修净土法门念佛求往生的...

要懂得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中国古诗说: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