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应该用什么态度来布施

净界法师  2021/04/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应该用什么态度来布施

这个布施应该怎么做呢?实际上怎么做呢?这个地方有两段,先看过失相,再看这个功德相,这个以下有五种过失相要断,先把它念一遍:

由能损害他人方便而行惠施;自懒惰住教他行施;于来求者呵责嗤笑,旁言轻弄,粗言恐吓而后给与;违越佛制学处而施;不能如有资财而施,长时积集然后顿施,是为应断。

这以下有五种过失是要断除的,在实际的行动要断除,第一个你由于损害他人的方便而行布施,你把别人的钱财偷过来,去损害他人的利益,再来布施三宝,这个不可以,这种布施不能构成菩萨道的波罗蜜,这第一个。

第二个,自懒惰住而教他行施,你自己不布施教他人去布施,你自己没有去参与,这个不能构成波罗蜜,第二个。

第三个,于来求者呵责嗤笑,旁言轻弄,粗言恐吓而后给与。人家来向你求这个钱财,你呵责然后就是嗤笑,你就是轻慢的去讥嫌说:喔,想不到你也有这一天喔,你就讥笑他,旁言轻弄,或者用拐弯抹角的方式来调弄对方,来轻慢对方,或者以粗恶的言词,来恐吓对方然后才给他,虽然你还是有给他,但是这样的给与,不能构成波罗蜜。

第四个,违越佛制而行布施,就是你这个布施的钱财,是透过杀盗淫妄的行为获取的,这个是不可以构成布施波罗蜜的。

第五个,你不能够在如有资财的当下,就是你不能把握当下的因缘。你就是把这个钱财,说我三十年后再布施,二十年后再布施,经过长时间的积集再布施,这个无形中已经产生一种很坚固的悭贪之心,这种布施也不能构成波罗蜜。以上的五种是不能构成波罗蜜的,一个菩萨应该要断除五种过失。

我们再看正修。应该用什么态度布施才能够构成波罗蜜。我们把它念一遍。

谓舒言平视,含笑先言。随对何田,皆应恭敬。亲手应时,于他无损,耐难行苦,而行惠施。

布施当中有三种态度:

第一种,“舒言平视,含笑先言”。我们在布施的时候,最好讲一些柔软的言词来安抚对方。因为接受者本来就有自卑感了,所以你布施者要先低下头来,讲一些柔软的言词来安抚他,而且要用平等心来安慰他,不要有对立的心。“含笑先言”,我们可以主动地来跟他做一些言词上的沟通,消除他内心的罣碍。

第二种,“随对何田,皆应恭敬”。不管面对的是敬田、恩田,还是悲田,我们要把它当做是自己行菩萨道的一个很重要的资粮。我们必须要仰仗众生的相状,才成就我的布施波罗蜜,我们要心生感恩、恭敬。

第三种,“亲手应时,于他无损”,最好是亲自去做。你不能说:“欸,我把钱交给你,你帮我布施。”不可以!因为你亲自去做,你眼睛看到,耳朵听到,你就很容易激发你的菩提心,所以最好是亲自去做。“于他无损”,不要在伤害他人利益的情况之下去做。“耐难行苦”,你要有坚定的意志力,遇到困难也绝不放弃行惠施。

这三种情况的布施就能够构成波罗蜜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佛开示布施应有的三因缘

布施应有的三因缘(物净、心净、福田净) 布施,梵语音...

布施的重点在于改造思想

所有经典的学习,是改造思考模式。我们尽量养成布施的...

圣严法师:不为任何目的而奉献

以佛教的立场而言,「解脱乐」才是究竟的快乐,而追求...

文殊菩萨度众的善巧

一日,阿难尊者向舍利弗提及,自己曾亲见文殊师利所成...

以关怀代替处罚

在仙崖禅师住的禅院里,有一位学僧经常利用晚上时间,...

一句佛号,超越供养布施

一个人烦闷纠结的时候,你为他开解,那是最好的礼物。...

四摄法在弘法中的运用

第一是布施 1、财布施 我们到一个地方弘扬佛法、建立...

贫女供灯的故事

在佛陀时代,古印度舍卫国里的国王、大臣和施主们常常...

【注音版】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

【注音版】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

楞严经卷第一 楞严经卷第二 楞严经卷第三 楞严经卷第...

顿超三界乐悠悠

寒山顶上月轮孤,照见晴空一物无, 可贵天然无价宝,埋...

一个人会痛苦,他只有一种情况

我们现在都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业力,你会痛苦:这是我...

不悲观不沮丧,危机就会成为转机

不悲观、不沮丧,生命中的危机就会成为转机。 有个朋...

道源法师:在家菩萨戒本释义

在家菩萨戒本释义缘起 南投县埔里镇之佛光寺,为满该...

【佛教词典】跋提

(一)梵名 Bhadrika。又作拔提、婆提、跋提黎迦、婆帝利...

【佛教词典】末那三位

【末那三位】 唯识宗依修行阶段的浅深,而在末那识中立...

《观无量寿佛经》第三观:地观

【经文】 此想成时,一一观之,极令了了。闭目开目,不...

参禅琐语

1、二六时中不间断的看取本来面目。看到心路绝,妄情消...

不要住在你的妄想,否则生命的历史将不断重演

你可能内观以后开始修一心即假观了,就开始历事炼心,...

阿阇世王五百妃失璎珞记

释迦牟尼佛有一段时间住在摩揭陀国首府王舍城中。当时...

放下内心的毒箭

佛陀在世时,也有许多生活贫困的人,但是,也有贫中之...

未得一心前,不萌见佛之念

于未得一心前,断断(绝对)不萌见佛之念。能得一心,...

莫把他人过失扬

不责备别人的小错,不揭发别人的隐私,不惦念以前的嫌...

造的罪业太深重了,阿弥陀佛能要我吗

问: 我是一个罪业深重的人,堕胎杀生,开了十年大酒...

忏云老和尚自述吃素经历

(一) 我最初受打倒孔家店、打倒迷信、打倒偶像的影响...

圣严法师:四圣谛讲记

四圣谛是基础的佛学,释迦牟尼佛在成道之后的第一个夏...

助念是往生最大的增上缘

弘一大师在《人生之最后》当中说道:吾人临命终时,乃...

虚云老和尚悟道因缘

虚云老和尚,字古岩,又名演彻、性彻,法号德清,俗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