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圣严法师:不为任何目的而奉献

圣严法师  2011/03/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以佛教的立场而言,「解脱乐」才是究竟的快乐,而追求解脱乐的唯一道路,就是行菩萨道。然而,很多人把行菩萨道看得非常高深莫测,认为自己的层次很低,根本达不到菩萨的标准。因此,他们遇到我时总是说:「师父,因为您的修行境界已经很高了,所以才能行菩萨道!」其实我也是普通人,以我自己的经验而言,行菩萨道并不是一件做不到的事,而且我并不觉得自己是在空口说白话或是高谈阔论。事实上,每个人只要愿意尝试,也很容易做得到,而且能做到多少,就得到多少快乐。

解脱的快乐并不一定要等到彻底解脱时才能得到,只要朝着这个方向走,每走一步就会有走一步的快乐,而且一点都不是勉强得来的。例如,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身分,而且通常都身兼数职、具有很多身分,只要我们能够负担起各方面的责任,尽好自己的职责,就能品尝到解脱的滋味。

这是因为当我们做事时,如果能抱着不为任何目的而奉献的态度,一心只是为了把工作做好而尽责、尽心,丝毫没有想到背后的目的,就能够无私地付出,并体会到快乐。否则,如果总是为了特定的目的才想要奉献、付出,就很容易陷入等待、期望之中,心里老是想:「我付出这么多,而上司从未考虑提高我的待遇和升迁!为什么这么不公平?」情绪反而会因此起伏不定,痛苦不已。

相反地,如果不考虑这些问题,只知道努力付出、奉献、实践、尽责,就像俗语所说的「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结果没预期得到的东西反而得到了,而且是得来毫不费工夫。这就是菩萨精神,也是解脱的快乐。

尽责任就是默默耕耘,至于会有什么收获,自然「老天有眼」。所谓「老天」,其实就是「因果循环」,如果我们付出的多,却得到的少,就表示因缘尚未成熟,那就继续努力吧!所谓「水到渠成」,水总是会来的,如果水还没有来,就表示目前时机未到,那就再慢慢地挖地、开渠。如果能这样想,得到成果时既不觉得意外,也不觉得有什么了不起。如果没有得到,也会知道是因缘还未成熟,而不会感到气馁。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我们能不为追求任何目的,只为奉献而奉献,这种精神本身,就能为自己带来解脱的快乐。

人类历史上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多半来自伟人们「为奉献而奉献」的精神,才能获得后世对他们的歌颂和赞叹,但如果他们当初仅仅是为了自私的目的而努力,我相信他们也不会成功的。

总之,只要一件事情是自己乐意做的,而且别人让我们有机会奉献,我们就能够在其中得到快乐。所以,我们不要认为菩萨道的解脱之乐,一定要在解脱以后才享受得到,在还没有解脱以前,做了多少,就能享受多少快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佛说布施功德因缘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止住时,曾为大众开...

最简单的施食法:六字大明咒施食

丹真绒布上师餐前必做上供下施。下施时,念诵观音菩萨...

佛陀因为这样的善因,而感得健康无病的果报

过去,世尊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正值秋天,...

卖掉贫穷

这这是怎么一回事?是谁允许这个下贱的奴婢进到屋内?...

舍掉现在才能得到未来

一个菩萨的转变,他的转变是全面性的转变,色受想行识...

学佛人的一天--从供养开始

供养是佛弟子一天当中出现频率极高的行止,举凡早课前...

财布施与法布施为什么要相结合

菩萨如果你在行菩萨道的时候行菩萨道呢,六度万行以布...

三千亿无形财产

有位勤政爱民的国王,有一天出宫巡视人民的生活。一到...

【注音版】慈悲药师宝忏

慈悲药师宝忏...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注音版】佛前上供仪

出自弘化社《日诵经咒简要科仪》...

圣严法师:从有变成没有

无常的意思就是,没有的能够变成有,可是相对来说,有...

圣严法师《念观音,学观音,做观音》

2006年11月9日,这一天正是观世音菩萨出家纪念日,圣...

自信是由实力而来,而不是整容

问: 医学发达,整形变得很普遍。有人觉得,整形像化...

圣严法师《面对问题才能走出忧郁》

常常听到很多人说压力太大,不知道如何纾解,而忧郁症...

【佛教词典】剌那尸弃

(佛名)Ratna?ikhin,佛名。译曰宝顶。又宝顶经中作罽...

【佛教词典】定异

【定异】 p0806   瑜伽五十二卷十三页云:复次云何定...

学佛从受戒开始

修行了生死,除了持戒,莫说了生死的话;除了求生净土...

读《华严经》为何我们只有「随喜赞叹」的份

《摄大乘论》把六度分成两块:一个叫圣人的六度,一个...

不净观如何修

问: 不净观是对治什么烦恼?如何修? 惠敏法师答:...

持戒的功德

佛陀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时,国中的须达长者有七个儿...

念佛时妄想很多如何解决

问: 念佛的时候妄想很多,难以控制,有什么解决办法...

【推荐】如何修持地藏法门

地藏法门的经典有三部:《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简称...

圣严法师:人心是最大污染源

四十多年前,我在上海时,听过一部电影《阿里山风云》...

初学佛应克服的哪些误区

现在人一般误以为佛教是消极的出世的,甚至有一些初学...

一念及一时,普照诸佛会

无垢庄严光,一念及一时,普照诸佛会,利益诸群生。 佛...

修净土法门的感觉---法师谈话实录

居士: 我现在还是每天早晚打坐,修观心的法门。后来我...

懂得低头

被称为美国之父的富兰克林,一生功绩卓绝,这与他的一...

三种布施为修道积攒福德资粮

为什么要以财物济施贫穷呢?就是说,人在修行中必须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