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生命是赚是赔,你想过吗

大安法师  2018/04/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生命是赚是赔,你想过吗

对于一件事情,我们总会先考量利害得失后,才决定是不是要做。修行也是如此,也要经过比较、选择。就好像一个人去炒股,投了一万块钱,几个月赚了两万块钱,两万块钱投下去又赚了六万块钱,他就会整天笑眯眯的,就会“再接再厉”;如果他投资两文钱,尽管只亏了一文钱,就会很忧愁,以为亏本了。

再如一个人要走路去一个地方,原来一天只能走四十里路,如果这一天走了两天的路程——八十里,他一定心里很高兴;但如果两天只走了四十里路,他就会认为耽误时间了。所以一般人对于外面的事物,如果小有所得,比原来有所进步,就会很高兴,这是喜的一面。反之就会有忧的一面。

对外面的事情都有这样敏感的忧喜,那么对于我们的生命呢?我们考虑过这个问题没有?我们这一生的时间很宝贵,最多只有七八十年的光景,这有限的光阴也就是我们生命的资本。我们的资本投在什么方面,得到什么回报,大家想没想过?如果把我们一生所有的时光、精力都投在五欲六尘上,汩没在尘劳里,就不仅没有得到功德,反而积累了很多下三恶道的资本,这样的损失是不是非常大啊?如果我们这一期的生命超升了,就赚了,是喜悦的事情;如果没有超越,反而堕落了,那就亏本了,是非常忧虑的事情了。但是很多人往往不知道去算生命的这笔帐。

我们少年时期什么都不懂;中青年时期,睡眠时间要占一半,家务、事业也要占很多时间;晚年老态龙钟,什么事情都干不了。那我们还剩下多少时间来关注我们的生命?很多人甚至一辈子都没有关心过自己当下的这颗心,糊涂生,糊涂死,生不知从什么地方来,死不知向什么地方去。这样活了一辈子,他一定是做了亏本的买卖。这是本来最值得忧虑的事情,但他从来都没有一念的忧患,这就是糊涂、麻木、愚痴啊!如果我们有对生命的忧患,有对轮回的畏惧,又在今生遇到了百千万劫都难以遭遇的净土法门,而且能够深信不疑,那所得到的利益就太大了!

但很多人遇到了净土法门,而且也开始念佛了,却不知道自己所能得到的利益有多大,所以还生不起那种欣乐、喜悦之心。《佛说无量寿经》第十八愿中的“至心信乐”,就是讲这个问题。一个人至信在他生命面临着可怕的堕落时,念佛法门可以给他以拯救,他才能够产生极大的欢喜。我们不能产生喜悦,是因为只能见小不能见大。我们只能看到世间的事业,小有所得就高兴,小有所失就忧患;而对于生命的大得和大失,由于眼光短浅,心量狭窄,智慧不够,反而认不清楚,不能了知。这是每个人生命的盲点,思惟的死角,所以现在我们对此要有一个理性、深刻的思惟。

修学净土法门,我们投资的时间少,用的精力也少,就是一杯茶的时间,却能解决往生西方做菩萨、成佛这桩大事。修净土法门所得的功德,不是投资一钱得二钱的问题,而是投资一钱可以得万钱、亿钱的问题,甚至比这个还多百千万亿倍,不是算数譬喻所能计算出来的。为什么能得这么大的利益?我们一般会思惟: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不会凭空掉馅饼,人都是要有所劳作,有所耕种,才会有所收获的。受这种思惟定式的影响,对这个用力很少而收获极大的事情,我们就可能没有办法去相信。

其实通过一个比喻,大家可能就了解了:你有一个非常慈悲的父亲,并且也很有能力,很有福报。他无比关爱你这个儿子,积攒了无量的家产,全都给你,所以你就顿然成了一个大富豪。你能成为大富豪,不是自己成年累月辛辛苦苦挣的,完全是父亲给的。阿弥陀佛也是这样,他看我们众生等同一子。他五大劫的思惟,无量劫六度万行所修的福德,全部要给我们。

怎么给?我们只要信愿持名,乃至念十声,就都能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西方极乐世界无尽的庄严,全都给我们。在那里,我们的福德是什么?念头一动,想有衣服就有衣服在身上;想要饮食,七宝钵就自然在前,百味饮食自然盈满;想宫殿,就有宫殿;想到他方世界,就分身到他方世界;一去就成不退转的菩萨,六种神通具足,马上就是佛的相好光明。你看看,种那么小的因,得那么大的果!难信就难信在这个地方。这是阿弥陀佛太慈悲了,是他恩赐给我们的。只要你信愿持名,他是无条件地救度,无条件地赐与。所以我们闻信净土法门,要有惊喜啊,要有得未曾有之感啊!想都不敢想的,忽然得到了,就好像《法华经》中的那个穷子,最后接纳了他的大富长者父亲的财富,心生大欢喜,得未曾有!

我们信愿持名,乃至十声,就能得到巨大的利益,究竟的利益,无上的利益,这是没有办法用语言来表述的。

所以我们侥幸得到人身,闻到净土法门,如果还不在五浊恶世这么苦难的时候赶快修行,那真的是“可痛惜哉,可痛惜哉”了!离开这个法门,还有什么法门可以救我们?没有了!离开这个法门,你怎么能够以一钱的投资,得到百千万亿的回报?没有这样的事了。

所以,我们这些烦恼深重的众生,能闻信净土法门,这是成佛的因缘成熟了。

很多人以为这个方法简单,念念佛没有什么了不起,他不知道这是成佛的法门。他没有这种信根,这是宿世的善根还不深厚,这都在“可痛惜哉”的范围啊!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念佛即事达理之捷径

生佛同体,方可感应道交;事理圆融,故能念佛证真。净...

持戒近善、转短命为长寿之法

僧不二将投师受戒。菩萨曰:惜哉惜哉!堂堂相貌,表表...

以念头为一根线贯穿佛号,这样还是持名念佛吗

问: 如果是以念头为一根线,贯穿佛号。那么还是持名念...

坛经与净土宗有无冲突?

来书云:《坛经》说东方人造罪求生西方等语,与莲宗有...

一位老居士的濒死体验

二〇一一年年底,我在杭州某寺院做义工,经常听老居士...

没有生存压力的极乐净土

极乐净土的资生用具应念即至,这令我们非常神往。所以...

【推荐】厌离娑婆,要厌离全面的娑婆

学习,佛法的专有名词叫作熏习。它不是一次完成,它是...

久病不念佛,生日变忌日

【原文】 一僧瘵疾经年,久惫枕席,众知必死,而彼无死...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杂譬喻经

(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

【注音版】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大悲忏)

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大悲忏)...

【注音版】供灯仪轨

供灯仪轨...

阿弥陀佛临终接引的重要性

阿弥陀佛保任一件事,这个事很重要,就是临终接引。临...

有三种福田要去耕耘

圣人告诉我们,有三种福田我们要去耕耘,会有好的报应...

走在五欲六尘的客途上,满面尘埃身心憔悴

你自己精进,就会舍这个轮回、这个南阎浮提的尘途。 尘...

正解「念佛三昧」

念佛三昧怎么理解?在《阿弥陀经》里面会谈一心不乱,...

【佛教词典】平等大慧

指唯有一乘之佛慧;即佛宣说法华经之实智,此智亦为诸...

【佛教词典】牛羊心眼

(譬喻)与牛羊眼同。金光明玄义上曰:不解此意如牛羊...

清初高僧截流大师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今天我们先讲一点玄妙的,难以置...

圣严法师《地藏菩萨的本誓愿力》

此善男子发心已来,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久已...

何为傲慢

唐朝有个赫赫有名的大将郭子仪,安禄山叛乱时,任朔方...

【推荐】会伤害我们的是对事情的想法

那天,天降大雨,他依约搭公车去赴会,车上乘客拥挤,...

修行不是在做学问

问: 如果有人教理是懂得,但是在自己的内心觉得都是浮...

净界法师:唯识学对于妄想的两种分类

第六意识在受用外境时,包括了受用跟想像,也就是受用...

念佛乃明理悟心之捷径

净土法门,为佛法中最平常,最高深之法门,若非宿具慧...

越修为何觉得自己越差劲越惭愧

问: 尊敬的宏海法师,想请教一个问题,就是越修觉得自...

唯识学的因缘观

在佛教的教理当中啊,每一个教理都有它的因缘观。因缘...

【推荐】印光大师画传

印光大师画传 (1) 地灵人杰 地灵人杰 祖师出生 一八...

大安法师《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那怎么理解这句话?对...

岭东第一禅——僧稠大师的故事

僧稠大师从幼年时就勤学苦读,到青年时已精通经史子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