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主导我们的见闻觉知,其实是那一念心性

净界法师  2022/10/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主导我们的见闻觉知,其实是那一念心性

在我们生命当中,主导我们见闻觉知的,不是你的眼根,也不是嘴巴,真正的背后的本来面目,最终的主人翁,其实是我们的一念心性,那个不生灭心,只是我们没有去把它找出来。

楞严经中佛陀破斥“能见是眼”的这种邪见。他说:假设一个没有眼睛的人,他看到前面是黑暗之相,但是他遇到一个好医生,把它的眼光治好,那么他从前尘的境界当中,又看到种种色尘,那么这叫眼见。因为他眼睛治好了,所以眼睛见到了。那这样子的话,从这道理来推,有一个暗室中的人,他本来看到的前面是黑暗的,你给他一个灯光,他也见到种种的色尘,那应该叫灯见,因为灯光的缘故,他见到种种色尘。那既然是灯见,灯能有见,那它就不是灯,那它就是一个心法,不是一个物质了。又则灯观,何关汝事?灯能够见,灯是身外之物,关你阿难尊者什么事情呢?

所以真正能见的是那一念心,眼睛只是一个工具,工具败坏了,他看到的是暗相,但是真正能够看到的是那一念心,那个心是不会败坏。它是随顺因缘而见明、见暗,那个能见的心是不会败坏的。我们应当了知,灯光只是帮助显现色尘的一个工具。那么真正能够见到的是眼睛而不是灯,而眼睛其实它也是一个显现色尘的工具,真正的背后的主人翁,是我们众生本具的一念心性,而不是眼根。

这个地方就道出了我们的本来面目,我们叫做日用而不知。古人说:有一个无为真人在六根门头放光动地,但是我们没有真正回光返照,不知道它的存在。开显真性一定要“借用显体”,假借事相的因缘,才知道心性的存在。

禅宗常说:什么是我们的本来面目?喝茶去!因为你的舌头跟茶一接触的时候,产生感受。那我们一般人不会喝茶,就说这个茶不错哦!心随境转。那么会喝茶的人(有功夫的人),他就回光返照:诶!我为什么产生这个感受呢?它从什么地方来呢?开始回光返照。哦!原来是我有一念的心性。

这个六根只是个工具,那是一个果报体,那是过去的业力创造一个工具让我们用,这个房子是借假修真!这禅宗常说:喝茶去、吃饼去!但是你得要会喝茶、会吃饼才算。你要不会喝的人,那是心随境转,那就是攀缘心。你要回光返照,找出喝茶是谁?念佛是谁?找到那个清净本然的一念明了的心性,那就是我们真实的安住处了。所以我们现在叫做日用而不知。

其实,我们真实的心性没有离开我们,它从来没有放弃我们。古人常说:在凡不减,在圣不增。我们过去造了很多的业、起了很多烦恼,到三恶道去,我们一念清净的本性从来没有离开我们,只是我们没有去承当它而已。古人常说:真妄不隔一条线。你看我现在看这一朵花,我被这个花所转:诶!这个花不错、很好!妄心!但是我同时看这个花,我也说这个花不错,并回光返照:它只是一个假名假相假用,我不迷不取不动,当下就是真心。

所以你看花,你同时是妄心,也可能同时显现真心。关键在于你向外攀缘跟向内安住,关键在这里。所以你要知道真心跟妄心不隔一条线。我们这一念心随时可以变成魔王,它随时也可以变成佛陀。你操作得当,它就显出佛的功德;你操作失当,它就显出魔王的可怕,就是这样子。佛陀跟魔王也没有隔一条线,这个大乘佛法讲不二法门,痛苦的根源也是它,安乐的根源也是它,关键你要能够了解这两个之间的差别。我们的心没有错,是我们操作失当。

所以,“如是见性,是心非眼”。就是说:我们的见性没有离开我们,你不必说要去哪里找,你只要放下妄想,它就显现了。我们自己日用而不知,我们自己不去直下承当,如此而已。是我们错失了良机,不是说:要你去远离妄想,另外找一个真心,不是!你远离妄想的当下,当下就出现!“破妄显真”:破妄的当下就是显真,显真的当下就是破妄。你把这个破除妄想跟开显真心,你刚开始的时是两方面的思考:什么是妄想?向外攀缘;什么是真心?向内安住。先把它分出来。但是你慢慢的要把这两句话要合起来,你就成功了,你就开悟了。

破妄当下就是显真。因为你打妄想的心也是真心,你迷了就是全体是妄,一念迷,全真成妄;一念悟,全妄即真。你说:我成佛的时候,我在菩提道下一念的相应,诶,“夜睹明星,朗然开悟”,那一念心,跟你现在打妄想的心有没有一样?也可以说一样,也可以说不一样,体性是一样,作用不同。你打妄想的心,就是你成佛的心。

但是你也可以说不一样,你也可以说一样,这个要你去体会。你现在打妄想的心,你胡思乱想的心,跟你成就诸佛时候的那一念心,是一样也不一样:体同用别。佛陀讲“真妄不二”,妄想是启动生死的根本,真心是启动涅槃的根本,真在哪里呢?就在妄中,你觉悟了,妄想全体变成真;你起颠倒的时候,全体又变成妄。这个是大乘不二法门!这个我们要好好体会体会!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你能观照的心,也是唯心所现的一个因缘

若已了知彼义无者,蛇觉虽灭,绳觉犹在。 我们前面以无...

正当念时,西方净土依正庄严,就在我心中

最初迷真起妄,则曰一念妄动。末后返妄归真,则曰一念...

少欲守道,精进不已

佛法是要让我们增强这个智慧,这种智慧来自什么?就是...

【推荐】在世间中得解脱,要按四个步骤来修行

如何在烦恼痛苦迷惑的惑业和一切的魔境中解脱,五欲六...

高丽国普照禅师修心诀

三界热恼,犹如火宅。其忍淹留,甘受长苦。欲免轮回,...

何谓「唯心净土,自性弥陀」

问: 何谓唯心净土,自性弥陀? 妙境法师答: 何谓唯心...

一切物质现象,都与心性有密切相关

1988年,霍金教授推出惊世之著《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

找到你生命的根本

我们强调修行的法门很重要,你是拜佛,你是持什么咒,...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

【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在家居士净土早晚课的内容

一、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

佛教对自慰的看法是什么

问: 佛教对自慰的看法是什么? 智渡法师答: 现代科...

纯素有助于减少老年癡呆症的风险

持纯素有各种为你好的理由,比如,减少患心脏病、癌症...

汉传显宗有没有系统的修行次第

问: 现在的藏传佛教很兴盛,修行很有次第。汉传显宗...

【佛教词典】解脱身

【解脱身】 二佛身之一。佛身解脱烦恼障,故名解脱身。...

【佛教词典】露柱

露在外面之柱,指法堂或佛殿外正面之圆柱。与瓦砾、墙...

广钦老和尚教打坐方法

打坐时先要身心清净,然后上坐。初步练习不一定就要双...

这种人不叫有净土

悠悠泛泛,对生死心不切。有点时间就念一念,没有时间...

了解果报的痛苦,才能怖畏当来的果报

古德说: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所以从这个...

善恶果存乎一念间

昔日舍卫国的国王波斯匿,来到佛陀住处,至诚恳切地顶...

念念都想表演给别人看,你是在做一个演员吗

问: 法师,有的预知时至要往生,佛友助念了七天,但几...

【推荐】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我广东东莞一位朋友的亲戚,结婚那年,正好赶上地下六...

念佛不出声心里默念可以吗

问: 请问师父,我有一个问题就是说,先去想厌离娑婆...

大安法师:什么是根尘脱落和大光明境

问: 我一直在家念佛,也没有什么成绩,据说有人念佛...

天眼看到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我们再看什么是天眼。天眼是修学五戒十善所感招的果报...

把「空」认为没有,就会成为断灭见

心经主要是讲照见五蕴皆空,空是把五欲、八风看空。 如...

为亡者助念,怎样确定亡者生到哪里

问: 现在很多居士为亡者助念,有时候看见亡者坐莲花升...

发心的去取标准

省庵大师就告诉我们:舍就是去去掉邪的发心。邪的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