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了解果报的痛苦,才能怖畏当来的果报

净界法师  2014/07/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了解果报的痛苦,才能怖畏当来的果报

古德说: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所以从这个地方可以看得出来,本经在大乘的修学当中的定位就是引导你开悟。所谓的开悟,简单的讲,就是引导我们去了解这整个十法界的因缘果报,到底它是从什么地方而来。佛法认为生命的重点是它的根源,因为你不能掌握它的根源,你就不能去改造生命。你从什么地方来?如果我们连我们自己的身心世界从什么地方而来,我们都不知道,那我们怎么去改变自己呢?

本经当中的开悟,它的一个方向的思考,简单的讲就是正念真如。真如这个字它的意思就是说,一个真实的,不变化的东西。在本经当中所谓的真如简单的说,就是我们众生本具,诸佛所证的现前一念心性。我们无始劫来在心性当中一念的妄动,我们可以说是背离了真如本性,心外求法,就是真如不守自性,一念妄动,然后创造了我法二执,才会有现在生死轮回的果报。

所以在本经当中你会发觉,佛陀在开示因缘的时候,他会不断的告诉我们把心带回家。《楞严经》的思考,他一旦入了《首楞严王三昧》以后,它不管遇到什么人事的因缘,它就把心安住在一念的心性,从一念心性来观察整个人生。所以它刚开始第一件事情,安住现前一念心性,我空法空相应的一个明了清净的心性,先在那个地方安住下来,然后再做一个空假中的调整。

其实本经我认为它不完全只是开悟,它有一种修正烦恼的效果。当我们从身心世界观进去心性以后,所谓的正念真如以后,那这时候要起观,空假中三观。空观是照了心性不变之体,我们观察一切诸法的因缘,都是缘起性空的,也就是当我们入空观的时候是本来没有这个东西,我们生命本来没有这个身心世界。假观这是重点,这一大科是讲假观,当我们念头一动的时候,那就有很多的假名、假相、假用。

前一科讲到情想的时候,本经是把假观分二部份:一、随顺情想的妄想,这是一个开启众苦之门的观,第二、随顺智慧观照这一部份的假,这是开启了整个安乐功德之门。假观就好像一个开关,你这个开关一打开机器就启动,你开启的是一种痛苦的开关,就启动了惑业苦,你开启的是一种安乐的开关,它所启动的是般若、解脱、法身,所以这个假观是重点。当然我们过去习惯性的是心随妄转,我们开启的是痛苦的开关,所以我们在心性的十法界之门当中,我们启动了六凡法界之门,其实我们另外一个门,我们一直没有打开,但那个门是存在的。

所以这地方就是说,我们现在的重点,是我们怎么去把心中的情感降低,把心中智慧理智的这一部分增加,这时候你就开始启发诸佛的功德之门,也就是我们改造我们的生命,你要先改造你对生命的心态,心态要改变。

我们这一科,今天的主题来看,我觉得佛陀他的方法是……怎么改变心态?他从二方面来改变,第一个他要你先了解这个果报的痛苦,你要怖畏当来的果报。你看它每一个烦恼都有一个结果,菩萨看到这结果的时候要生大怖畏想。我们要改造烦恼,如果对这烦恼所带来的后果一点都不怕,你很难改变。所以你看本经,我们马上要开展的整个十习因,六交报,就是你要先怖畏当来的果报,怖畏果报。

第二、由因地产生出离之想,你对烦恼跟罪业产生厌离心,我从今以后不再起贪瞋痴,你要这种厌离的想,然后你再生起空观的对治,观察你内心本来就没有这个烦恼,那个时候才有力量。也就是说,我们虽然平常经常修空观、修不净观、修无常观,但是因为我们对烦恼的结果没有产生怖畏,所以我们没有力道,那个觉心不够。

所以在修假观当中,我们先观察痛苦的结果,然后再找寻痛苦之因,先对结果产生怖畏,再对因地产生厌离,那你怖畏心、厌离心成就以后,你就容易修行上路。

我们看佛陀怎么引导我们对烦恼跟罪业,乃至于整个痛苦果报产生怖畏心、厌离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世间的一百一十种苦

谓有一苦。依无差别流转之苦。一切有情无不皆堕流转苦...

地狱是你自己的业所现,实际上没有

《地藏菩萨本愿经》云:狱中有床。遍满万里。一人受罪...

【推荐】送别公公——我所亲见的死亡过程及思考

今年二月二十六日,久病于榻的公公病逝于长沙。最后的...

生死无数劫,闻佛无量德

生死无数劫,意而有勇;闻佛无量德,志而不倦。 在《付...

自杀真的能「一了百了」吗

自杀是人世间最大的不幸!走到了这个地步,是相当可悲...

走出心中的妄想,才能去受用弥陀的光明

过去有一位年轻人,这个年轻人他跟一个女孩谈恋爱,谈...

从净土宗角度看器官捐赠

现在有很多人提倡器官捐赠,器官捐赠在佛教界有多次地...

灭佛的因果报应非常大

在中国历史上历代的帝王、将相都在护持佛法,但也有一...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咒

大佛顶首楞严咒...

【注音版】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

楞严经卷第一 楞严经卷第二 楞严经卷第三 楞严经卷第...

观一切法是空的,是假的

我们凡夫我们愿意离苦得乐是对的,苦恼来了我不高兴,...

年轻人压力大,有时烦恼,该如何化解

问: 师父您好,请问年轻人压力大,有时烦恼,如何化...

学佛修行的11大禁忌

1、永远都要记住学佛就是修心;就是勤修戒定慧、熄灭...

孝顺父母可改变诸事不顺

第一篇:原理为什么孝顺父母,可以解决工作、姻缘、资...

【佛教词典】诸天说

阐说佛教经典者有五种人,诸天即为其一。如帝释天常于...

【佛教词典】簏

资持记·释二衣篇:“簏,即竹箱笼等。”(事钞记卷三...

想持斋,但美味佳肴总忍不住要吃,怎么办

问: 我很想持斋,但面前摆着美味佳肴,总忍不住要吃...

佛门戒律中的「三聚净戒」

《菩萨戒义疏》云三聚戒:聚、集也,戒、禁戒。此三种...

烤鸡鸭背后的真相

学习传统文化一年多了,今年四月,偶然回家乡一趟,闻...

快乐如果是真的,那它就不应该消失

一位年青的西方僧侣刚到阿姜查的森林寺院中的一家分院...

身与触即如来藏性

这个身根,是一个内处;外在的触尘冷热涩滑,是外处。...

【推荐】改变价值观——执着变洒脱

快乐无忧是名为佛 禅宗有一位祖师说:快乐无忧,是名为...

修空观的三种观法

智慧的观照应该怎么观照呢?就是我们遇境逢缘应该怎么...

星云大师:生命如水

水有四德:沐浴群生,流通万物,仁也;扬清激浊,荡去...

突发疾病去世,如何判断是否往生

问: 弟子的母亲三年前接触佛法,经常听您讲经开示,早...

把三界的苦「观」出来

我们对于痛苦应该持什么态度呢?你不能逃避,也不能断...

优填王与吉星女

佛陀时代,印度的俱昙弥国为优填王所统领,他的王后不...

为富不仁非为贵,见色不乱方为贵

宋朝韩琦任宰相时,买了一个妾姓张,容貌美丽。订立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