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大乘佛教修学的三个次第

净界法师  2022/10/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大乘佛教修学的三个次第

楞严经在大乘佛教当中,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法门,因为它探讨的是我们生命的根本。从佛教的角度来说,我们对于我们生命的根本,已经远离太久了,已经找不到我们自己原来的家,这是我们修行一个很大的障碍。而在智者大师的判教当中,他把大乘佛教的修学,分成三个次第:

第一、是修学安乐道:我们刚开始皈依佛门,我们依止的是一念的信心,我们相信三宝的功德是甚深广大的,我们相信因果丝毫不爽,依止这一念的信心,开始积集善业,做很多护持三宝的慈善事业;那么在这阶段当中,主要是一种业力的修学。但是这个时候,因为缺乏智慧的观照,所以在整个过程当中,虽修善业,心不安稳。

就是我们修了善业以后,我们总觉得弟子心不安,我们会有一种没有家的感觉,因为你在修善业的时候,你依止的是一个攀缘心。攀缘心的特色,我们的心是住在外境的——心有所住,而外在的环境是变化的,你根本作不了主,所以在整个阶段当中,我们总觉得内心有一种不安的感觉。但我们透过这样的善业,可以成就来世暂时的安乐,所以智者大师把它判做安乐道。

第二、慢慢的学佛时间久了之后,我们觉得自己还可以再进步,就从安乐道转上了解脱道。我们开始很慎重的学习佛陀所宣说的经典,慢慢的开启心中的智慧,我们遇到人事的时候——回光返照、正念真如,不再随外在的环境而转,开始把心带回家——安住在现前一念心性。那么这时候我们心开始安定了,外在的因缘不管怎么变化,它只是我一个生命历练的所缘境而已,智者大师把它判作解脱道。

也就是说,一个凡夫他在整个生命当中,他开始走上了出世的圣道,他内心圣道的力量开始生起了;因为他懂得回光返照,以正念我空、法空的真如理,来息灭他心中的颠倒想。

第三、从解脱道的过程当中,可能会经过三年,或者五年的时间,进一步从解脱道再趋向于菩提道,开始依止一念心性从空出假─广度众生,成就万德庄严。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楞严经的定位,就是一个解脱道的法门。为什么要研究楞严经?一言以蔽之,就是:我们必须把过去凡夫的世界,提升到圣人的世界——转凡成圣。

它的一个关键点就在首楞严王三昧,看你遇到事情的时候,是不是能够开始回光返照——把心带回家!我们一个人能够成就圣道,跟你所修的善业并没有直接的关系,那只是一个助行、一个资粮力而已。你要能够成就圣道,你要找到圣道的因,你要找到真实的因地。

佛陀在楞严经中说:你今天拿沙去煮饭,放在电锅煮了很久,它叫做热沙,它煮不出饭。为什么?因为沙非饭本,你要煮饭,你要拿米去煮。也就是说,我们今天如果还找不到圣道真实的因地,我们不可能有圣道出现,我们不可能有临终的正念出现!

虽然我们相信了三宝,也积聚了一些善业,但是我们还活在自己的妄想中,这个妄想是一个虚妄的因地,不可能产生真实的功德。所以这个首楞严王三昧,不管你是走圣道门的,或是走净土门的,你想要成就一种坚固的临终的正念,你都要经过这个阶段——回光返照、正念真如,这个阶段可以说是整个大乘佛弟子必修的课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人心旁鹜不定,应从三毒中解脱出来

僧珈逻仕达是舍卫城的一位长老比丘。他的妹妹生下儿子...

修行想快速、超近、想超过别人,这一念魔障就来了

一个人从幼儿园小班大班、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

心是如何「作茧自缚」的

作茧自缚这个成语,借用蚕吐丝作茧把自己包在里面,来...

怒宜努力消融,过要细心检点

怒宜努力消融,过要细心检点。 这一条同样是告诉我们:...

不发愿不回向不诵经咒,只念六字洪名可以吗

问: 每天一不发愿,二不回向,三不诵经咒,不上早、晚...

智者除心不除境

许多人喜欢在寂静的环境中,读书修道。如果没有这样的...

【推荐】诵经如何达到最佳状态

我们说读诵一部经典,要恭敬受持、法加持受持、随闻入...

九心住(欲界定)

我们先说明九心住,这个九心住又有一个名称叫欲界定。...

【注音版】供灯仪轨

供灯仪轨...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财布施也可得相貌庄严的果报

救济贫苦离不开钱财送贫者,买米油粮食以及各种食品施...

母亲的一切影响着孩子的未来

在中国大多数家庭由母亲承当教育孩子的主要责任的模式...

两土世尊一个遣一个接,为我们保驾护航

善导大师在给《观无量寿经》著疏的时候,对一个修净土...

你要用什么思想来面对果报

第六意识扮演的是我们所强调的受用缘起,它受用果报的...

【佛教词典】遗教

指佛、祖师等遗留予后世之教法;或特指佛临终时所说之...

【佛教词典】铄讫底

(物名)一作铄枳底。译曰戟。希麟音义七曰:铄讫底,...

弘一大师: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

杭州这个地方,实堪称为佛地,因为那边寺庙之多,约有...

发财不难,保财最难

俗话说:发财不难,保财最难。我住在上海五十余年,看...

赞誉诋毁皆有前因

赞誉或诋毁皆有前因 孟子云,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木师与画师

从前,北方有一位技艺巧妙的木师,用木头雕塑了一个相...

是不是念佛念到清净心就叫见佛了呢

问: 什么叫见佛?是见阿弥陀佛的色身还是见自性佛?自...

要想达到最高境界,不要忽视平常的小事情

大家学过《菩提道次第》,知道从修行上,根据各人发心...

慧眼比天眼高明多了

前面我们讲到了天眼比肉眼要高,慧眼比天眼又要高明多...

一句佛号,超越供养布施

一个人烦闷纠结的时候,你为他开解,那是最好的礼物。...

为什么古代禅师一句话就能令人开悟

问: 修行要长期熏修,可是为什么古代禅师往往只是一句...

圣严法师《活出老年新生命》

随着高龄化社会的来临,突显了老年人的社会问题。不论...

善恶以什么为标准

佛说戒律就是世出世间善恶的基本准则。因果是规律,戒...

如何去报佛恩?

问: 如何去报佛恩? 大安法师答: 要思惟佛对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