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慧眼比天眼高明多了

本源法师  2018/08/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慧眼比天眼高明多了

前面我们讲到了天眼比肉眼要高,慧眼比天眼又要高明多了。慧眼是断除见思烦恼,证得阿罗汉果的圣人就会具足慧眼。慧眼看到一切事物皆是因缘和合而生,皆是空相,宇宙万物的本体都是空相,没有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比如说我们这些人,就拿我们人作比方,那也是众缘和合而成。我们为什么会痛苦?那就是因为执着于这个肉体的身体为我。

佛陀很清楚地告诉我们,我们所认为的这个肉体,所认为的这个“我”,它是物质的“色蕴”和精神的“受想行识”四蕴组成的。那这个地方我们就会想到这个“我”变成两个我了,一个是物质的“我”,一个是精神的“我”。但是想起来也是不对啊,物质又可以把它继续分“地水火风”这四大,精神也可以分为成“受想行识”,但每一个个体还可以继续地分解下去。

由此可见,没有一个肉体的我、就连精神上认为自我的观念,也不复存在的。释迦牟尼佛当初做太子的时候,他就是因为体悟到人生有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和五蕴炽盛这八苦,他才发心去出家修道。我们要知道八苦的根源是什么?就是因为我们执着于我们当下这个肉体为“我”,以及存在精神的自我观念。由此可见,肉体与自我意识,那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我们修学空观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我们所认为存在肉体的我、精神上的自我意识,只是一个假相而已,众缘和合而生,是空的。这个时候围绕着这样一个身心世界的八苦,它也就不存在了。我们观想这个假象的身体,我们的精神、自我意识是假的,是空的,不复存在。围绕我们身体的这个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蕴炽盛苦)这八苦也就不存在了,生死轮回的八苦也就不会存在了,也就消失了。

当达到这种境界的时候,就已经证得了慧眼,证得了空性。这种空性是无比的法喜,就好像在黑暗当中迷失方向后,遇到了明灯一样的喜悦。当时追随在佛陀身边的很多弟子,都证得了这种境界,具足了慧眼。但佛陀当时就提醒他的弟子,这种空性也不可以执着。我们要知道人最大的毛病就是执着,所以他具足肉眼跟天眼的时候,他们通过肉眼跟天眼去看外面的世界,以他们的境界就错认为苦、空、无常、无我的世界是一个真实的世界。既然是真实的,就有了分别、执着,当无常的世界发生变化的时候就会带来无尽的痛苦。同样,当他们具足慧眼的时候,他们知道了世间苦、空、无常、无我的真相,这时又会产生对空的执着,又导致产生另外一种极端,这样又会产生执空的我。有了执着,这样就不能彻底的解脱。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本源法师文章列表

我们忙的到底是什么

看过一则中国禅宗公案故事。 有一位公差,押解着一名...

【推荐】痛苦是从执着而来的

我们看《百法明门论》这个贪烦恼,什么叫贪呢? 以染着...

微细的「五蕴」作用

学佛要用心了解「色、受、想、行、识」五蕴,因为,我...

宝箧

从前有一个人,家境贫穷,而且债台高筑,因无力偿还,...

支配人生的三大力量

第一个最大的差别就是 名言熏习。 这个名就是名字,言...

因果相续经过哪三个阶段呢

是故由赖耶种子,生起诸法之现行,复由现行熏成种子,...

做事认真是执着吗?这种算随缘吗

问: 南无阿弥陀佛!法师慈悲!我们很多的佛子喜欢说随...

紫金钵

从前有一位高僧,名叫金碧峰,他有很深的禅定功夫。...

【注音版】佛说弥勒下生经

佛说弥勒下生经...

在家菩萨戒本

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

【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香赞: 炉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爱听佛经的鳄鱼」与「吃素的猫」

700公斤大鳄鱼爱听佛经性情温驯 中国台湾网消息据台媒...

锡杖功用与功德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进入《净行品》偈颂第六部分乞食道...

凡夫、外道、二乘人的过失

佛陀把我们一念心开出二本,一心具足二本:一个是杂染...

无论打了多少妄想,我们的心都是清净的

什么是真如呢?它的体性,经典上给它两句话,叫清净本...

【佛教词典】念法

梵语 dharmānusmrti,巴利语 dhammānussati。十念之...

【佛教词典】苏摩浮帝

梵名 Soma-bhūti。为古印度王舍城贤护长者之子。又作...

不要以为有了这张纸,你就有资本了

今天下午,几个老沙弥、沙弥尼,来求戒。都六七十岁了...

应当如何敬法及恭敬法师

当阿难向佛陀请问乐法善男子善女人应当如何敬法及恭敬...

圣严法师《谢谢癌菩萨》

病苦是帮助道心增长的逆增上缘,重病更可能是悟道的因...

粥有十利饶益有情

摩诃僧祇律云:粥有十利、饶益有情。佛住舍卫城时。难...

天灾人祸难以预料 危机意识必不可少

人在世间生活,尽管前途一帆风顺,春风得意,到处逢源...

身体少病的十个原因

1、不打别人,不虐待动物。 2、劝别人不要打人或虐待...

专修净业,一念精诚亲见圣众

清朝比丘尼清月,江苏无锡人,居住南门慈云庵,每天诵...

富人多做好事,有舍更有得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台湾佛陀纪念馆历经13年筹划...

人生成功的原则--不忘初心

我们为人处世,永远保持刚刚出来的那个心情。譬如现在...

心识如何生

问: 心识如何生? 正如法师答: 在唯识学中,所谓心...

向外求安,自古学人之通病

学人不知向上一路,但求增益知见。殊不知知见立知,即...

阿弥陀佛的慈爱超过世间父母

我们都要去理解阿弥陀佛的心,弥陀的心就是大慈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