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断除淫欲心是修道的一个重要根本

净界法师  2023/01/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断除淫欲心是修道的一个重要根本

淫戒的重点是在「其心不淫」。什么叫『其心不淫』呢?它的意思不是说你在佛堂拜佛,在那个地方静坐持咒,然后你都没有起烦恼,不是这个意思。你这样叫「缘缺不生」,不是其心不淫。应该是说,当你这个明了的心,受到外境刺激的时候,生起了淫欲的念头,而你能够产生一个对治的力量,那个对治的力量被你栽培起来,你产生一种抗拒的力量,甚至于是一个「调伏」的力量,这个就是「其心不淫」。

这个地方,也并不是说你完全没有「淫欲心」,完全没淫欲心,你就是圣人,那制这个戒对你就没有帮助,这个地方是针对末法「凡夫众生」来制的。就是说,你有烦恼,但是你开始抗拒烦恼、调伏烦恼,「走上了菩提的正道」,这个叫做「其心不淫」。

修大乘的真如三昧,你的目标是要出离三界,但是假设一个人,他对「淫欲的心」不加以对治,不加以对治就等于放纵,(就两种情况:你不是加以对治,就是放纵),那么三界的生死是不可能出离的。

这个人对于淫欲的念头,一再的放纵,他可不是一般人,他是「修行人」,所以他就会有什么功德力呢?「多智」,他有很多  多闻的智慧。(这里只有闻慧,没有思慧)。

第二个他有少分的禅定(这里指的是欲界定九心住);因为初禅不可能有淫欲的烦恼。欲界定就是少分的禅定。这个人他应该有福德力、有多闻的智慧,有少分的禅定,但是他内心当中不断淫,对于淫欲的烦恼,采取放纵的态度。这样他淫欲的烦恼,经过他的智慧、禅定两种资粮的加持,结果是必落魔道。

魔道的根本就是以「淫欲心」为根本,它的浅深分出三品:(一)上品魔王。魔王有三个特色,第一个淫欲炽盛,他的淫欲心特别重。第二个福报广大,这个人在人世间做了很多慈善事业,福报很大。第三个心灵特别的灵巧,他有一些小聪明的,这种人就做魔王。

(二)中品的魔民。这个是男众的魔民,魔王的眷属。

(三)下品的变成一个女众的魔女。不管是魔王、魔民、魔女,他们都有很多、很多的徒众,就是有很多的魔子、魔孙;他们内心是「各各自谓成无上道」。问题出在这个地方,各各谓自己「已经成就无上道」。

一个人为什么堕入魔道呢?不是说他今天犯了淫欲的烦恼,就堕入魔道,不是这个意思。一个人他是「破见」,邪知邪见,他自己认为放纵淫欲可以成就无上道。在「大乘佛法」的因缘观里面,「破戒」你还有救。你烦恼很重,抗拒不了你的烦恼、抗拒不了外在的诱惑,你犯了罪,可是你起增上惭愧,你这个人还有希望,因为你的菩提种性没有失掉。

那这些人为什么修到最后,他不是成就佛道,是成就魔道呢?因为「破见」邪知邪见,以淫欲的烦恼做功德想。他说:诶,淫欲并不障道,甚至于是对修道有帮助的。所以楞严经说:他是因地发心就错了,他是以「淫欲」为本,佛陀比喻说:你用沙想做饭,你煮不出饭来的。问题点在「破见」邪知邪见。他在整个修学过程当中,他自己还是生死凡夫,却放纵自己的欲望,虽然修福修慧,而自认为成就无上道了。这样以淫欲为根本,最后的结果就是落入魔道;你用沙去煮东西,最后当然只有一个结果,就是热沙。

佛陀预言末法时代会出现的情况,说在末法时代,这些魔子魔孙,就开始流行炽盛于世间了!为什么魔子魔孙在正法、像法不出来?因为他出来没有用啊,那个时候的善知识威德力强;在正法、像法时代,那些住持正法的善知识都是大威德力的,到末法时代,那些大威德善知识都走掉了,糟糕了!众生烦恼也特别重,善根也薄弱了,这时候魔子魔孙就有机可乘,开始出来活动啦!

这些魔子魔孙是怎么出来活动呢?第一个讲到他自己的自受用。「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他以身口意的淫欲,来当作一个修道的助行,他认为这个就是善知识,这对我有帮助的,邪知邪见的,以淫欲当功德想。还不只是这样子,他还去影响别人,「令诸众生落爱见坑」,他还把这个思想,透过文字、透过语言来传达,他说:行淫欲不但不障碍圣道,还对你修学圣道是有帮助的,把众生拖入了爱欲的火坑,而失掉了菩提的善根。这个人本来是有善根的,因为跟错了善知识,结果呢,他过去的善根就隐没了,取而代之就不是善根了,是魔道邪恶的根生起了。

「末法时代」修学最严重的问题,你根本不知道哪一个是「善知识」。「末法时代」是各说各话,也不知道谁讲的是对的,就是邪恶不分了。而且更多的是,魔的力量特别大,你看那邪知邪见的人,道场盖得特别大,福报特别大,反观正知正见的人福报变少了,这个当然是不吉祥,这跟这正法、像法是完全相反。

在正法时代,正知正见的善知识都是大威德的,到了末法时代颠倒了,邪知邪见的人福报大,正知正见的人没福报了,所以问题就很严重了。佛陀教诫我们,到了末法时代,一定要教诫这个世人,修学「正念真如」的时候,要先断淫心,一定要慢慢、慢慢的调伏心中的爱欲烦恼,这是先佛世尊,第一个决定清净的明诲。这「决定」,就是不可改变的,过去诸佛如此,现在诸佛如此,未来诸佛如此,这是成就清净功德的一个很明确的教诲。也就是:「断除淫欲心」是修道的一个重要根本,这件事情是没得商量的,是明确没有一点含糊笼统的教诲、非常明确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因儒童的故事:结婚当天却出家

佛世时,有一位富家子弟,名叫因儒童。他结婚那天,请...

只要有这个欲望,想出离就没有办法

佛要我们修道人著惭愧衣,服惭愧药。惭和愧,确实我们...

男胎女胎形成的依据是什么

男中阴入胎,于母生爱,于父生瞋。女中阴入胎,于父生...

图解手淫的危害

摘要: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面临着道德和欲望的冲突。特别...

整个菩萨道的修学,最后得到三种智慧

或有菩萨 说寂灭法 种种教诏 无数众生 或见菩萨 观诸法...

色欲招病,断欲是药

明朝邝子元,得了心脏病,神经衰弱之症,精神时常恍惚...

祖师大德的戒淫法语

毫厘系念,三途业因。瞥尔情生,万劫羁锁。 若诸世界,...

欲火害人(普明法师的故事)

唐朝有一位普明法师,是济川赵氏之子。最初在泰山灵岩...

【注音版】供灯仪轨

供灯仪轨...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聂云台居士《保富法》

内容简介 《保富法》作者聂云台先生,是清代名臣曾国藩...

莫把「小资情调」当佛法

我的一个朋友学佛有一段时间了。她很热心,到各种公益...

一句念佛是谁,戒定慧三学兼备

十一月初十开示(四七第四日) 三学兼修,一参具备。三...

劝老人一心念佛求生净土

今天我要对专修或主修净土的老人讲一点话: 老人们该好...

【佛教词典】线索

指以青、黄、赤、白、黑色五丝縒组而成之线绳。与“金...

【佛教词典】拨非

(杂语)禅家谓俗气为拨非。...

仙叹富者的布施

佛陀的过去世曾是一位大财主,名叫仙叹,非常富有。因...

念诵《普贤行愿品》能得到五种果报

即常远离恶知识,永离一切诸恶道,速见如来无量光,具...

梦里五家财

这一生都是在做一个梦,在梦境里面我们常常不知道是梦...

【佛学漫画】八正道

能在日常的生活中真正践行善法,才是为自己铺设的最佳...

魔境生起时应如何保持正念

佛陀诃责十种魔境的过失。 魔境产生的因由 阿难!如是...

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缘

当佛陀在波罗奈国鹿野苑弘法教化时,梵摩达王的妻子怀...

空是什么意思?

空是什么?就是缘起无自性。这个不太好懂,第一次听到...

往生净土的三部曲

一、信资粮 首先,我们来听听三部曲之一,也就是三资粮...

先破妄显真,再提起佛号

其实这个一佛乘,最妙的地方在哪里,诸位知道吗?在临...

谁没有熬过

初中毕业后,他开始自谋生路,第一份工作是做建筑工,...

欲识佛住处,只这语声是

打禅七的目的是求悟道,功成熟了,这个道就悟,为什么...

这样的时代,罪业众生该如何解脱

在佛的正法的时候,行人的根机都很殊胜,善知识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