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心念决定业力的强弱与方向

净界法师  2023/02/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心念决定业力的强弱与方向

业力的形成是由心念决定的。心念是邪恶的,不管做什么就是恶业;心念是善良的,即便诃责你的儿子,它也是善业。

考大家一个问题:因果的道理。你坐在苹果树下,苹果掉下来砸到你,它打得你很痛,这个是善业还是恶业?答案是:它不是业。它没有心识,它是个果报。你看地震,地震也不能成为业,因为地震没有人造的。业一定要有一个明了的心,要有心识引导的行为才叫业。苹果没有造业的能力,它没有心识,怎么造业?它是植物。要知道,业力一定是由思想引导的。

讲一个例子给大家参考。佛在世时,另外一个护法,叫做波斯匿王。波斯匿王有三个公主,其中一个,叫善光公主。她长得最庄严、最讨人喜欢、最有德行,也是波斯匿王三个女儿里最有名气的。因为她长得庄严又善解人意,所以得到波斯匿王的宠爱。波斯匿王经常办完公事后,就到她的花园散散步,善光公主就陪他聊聊天。

有一天,波斯匿王处理完公事后,又到善光公主的花园里和她聊天。波斯匿王就说:“女儿啊!你长得这么庄严,受到别人的赞美,那是因为父王对你的疼爱,父王对你的加持。”善光公主一般都是很随顺父王,但是突然间,她说了一句话:“父王,您这句话说得不对。我今生的安乐果报,是我过去的善业所感。”波斯匿王就不高兴地走掉了。第二天他又提起了,他说:“你的善业是我加持你的。”结果善光公主的回答还是一样,她说:“这是我的善业所感。”连续三天都是这样回答,把波斯匿王激怒了。波斯匿王说:“好,我看是你的善业力量大,还是我国王的威德力量大。”就叫侍从去街上找一个乞丐。找到以后,就跟他说:“我把女儿嫁给你,好不好?”乞丐说:“当然好啊!”善光公主就嫁给这个乞丐了。

嫁给乞丐以后,善光公主知命认命,安住道法的人,跟一般人不一样,她对道法的胜解、皈依,不会改变认知的。她嫁给乞丐以后,就问乞丐:“你家住哪里?”乞丐说:“我没有家,我做乞丐。”“那你以前小时候住哪里?”乞丐说:“我们小时候,本来也是大富长者,后来发生了火灾,父母都死了,所以我们兄弟姊妹只好在外面流浪做乞丐了。”善光公主说:“好,那我们去你的老家看看。”乞丐就带了善光公主到他老家去看,一片荒野,那个房子烧得不能用了。善光公主说:“没关系,我们先安顿下来。”两个人就种种菜,种种田,开始过日子。

夫妇两人在种田时,锄头一铲下去,突然间叩的一声,里面有东西,结果挖到了祖先留下的珍宝。乞丐把珍宝拿出来,盖了一座比善光公主以前住的宫殿还更大的宫殿,里面的设备更豪华。

波斯匿王当然一时赌气啦,气消了以后,就派人去打听一下现在公主过得怎么样。结果那个侍者一看,回来报告说:现在公主住的宫殿比以前的宫殿更漂亮。波斯匿王非常惊讶!领着他的侍从赶过来看。善光公主很欢喜地把她父王请进来。他一看:果然啊!里面的设备比以前更好。

这时波斯匿王就领着善光公主去见佛陀,请佛陀开示,是什么因缘造成这个结果。佛陀说:善光公主是生生世世喜欢布施的,这种布施已经形成善根了。这是善念,胜解,对道法的胜解。佛陀说:她今生的富贵,很重要的是其中一生,就是在释迦牟尼佛的上一尊佛──迦叶佛时代,佛陀有四大弟子,善光公主对四大弟子平均地供养。那时她是一个妇人,没有工作,她先生赚钱。她就把先生的钱,除了日常生活用的以外,拿一点钱去供养迦叶佛的四大弟子。一开始她先生是反对的,说这个钱我们自己用就好,为什么要去供养修行者呢?但是善光公主再三地劝她先生,说我们应该去供养,来生才有富贵的果报。后来她先生就勉强同意了。

所以她得果报时,有决定跟不决定的差别。做太太的供养这个钱是哪里来的?先生赚的,所以当然她先生有一份。但是为什么得果报时,善光公主的果报是如此地坚定不可破坏?而这位男众乞丐一定要遇到善光公主,他的果报才会激发起来?因为他是被动式的,他布施时心力羸弱,没有强烈的布施心来引导。所以,虽然他跟善光公主两个人同时布施,果报却不一样。就是两部同样的马车,一个是强壮的马在引导车子;一个是很瘦弱的、走得很慢的马在引导车子,所以业因的业力不一样。

诸位!你们会慢慢知道,明白道理再修习善法,跟没有明白道理是完全不一样。你说,我参加打佛七,会长打电话给你,不好意思才来参加,这也是善业,但是得果报的时候力量薄弱,因为你不好意思才来的。如果你主动积极,开了四五个小时的车来参加佛三,那就不一样了,这个佛号进入到你的心中,那就不一样了。

业力本身的形成是由心念主导的,心强业重,得果报时那个势力就不同。你看,她的父亲身为国王,都不能够障碍她的安乐果报,她的善业到这种程度,没有人可以去抗拒。她父亲把她嫁给了乞丐,她的福报照样显现出来。没有预期的,随便找一个乞丐,她的果报照样出来,谁都挡不了。因为她造业时,其心坚定,金刚不可破坏,她有强大的愿力。

所以,诸位要知道,业力的成就,一定要有心念的引导才能构成业力。你的心念就扮演着重要角色,决定它的强弱、它的方向。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福报不是靠争抢,而是由辛苦培植而来

有一对亲兄弟从小关系很好,各自成家后也经常往来,但...

昌臻法师《心地与命运》

什么叫心地?心地又叫心田。心像田地,能播种善恶的种...

用反作用力来改造相貌

人人都想拥有美丽的相貌,但是有时事与愿违,为什么?...

当别人遭受痛苦时不要幸灾乐祸

佛陀在《诸法集要经》中说:若见造非法,生劣心随喜,...

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

「自心取自心」,第一个自心是六根的明了性叫自心。去...

善人为何得恶报?因为你只认识了一半

我们看见的世间相好像不平等,有很多的年龄很大的都活...

圣严法师《思善、思恶》

我们先要善恶分明,才能开始修行。善恶分明的人,是正...

如何不让种下的恶因产生果报

我们如果了解了改变因果的原理,就可以知道如何做才能...

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

控制住散乱心,做自己心的主人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一个奥秘常常被人忽略,那就是如...

太虚大师的志行和悲愿

太虚大师精通三藏,学贯古今,智慧圆融,悲心广大。不...

释迦牟尼佛管送,阿弥陀佛管接

在《悲华经》里,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都在一尊佛面前...

助念不是排山倒海念佛,而是让他内心接受这句佛号

(一)冲击式的念佛效果不好 念佛的时候一定要根据临终...

【佛教词典】牵他出房戒制意

戒本疏·九十单提法:“(波逸提)牵比丘出房戒十七。...

【佛教词典】四足有情

【四足有情】 p0438 瑜伽八十三卷四页云:四足有情者:...

元代高僧中峰明本禅师

各位吉祥,阿弥陀佛。 我们中国的佛教行门就是修持的方...

及时为心灵沐浴和洗涤

若心污浊,则行为就污秽,行为污秽,就不能避免其痛苦...

哪还有什么比了生死的事大呢

我们禅七打到这个时候,应该功夫有个受用,能提得起。...

百不管老媪

本文摘自《净土圣贤录续编》。百不管是不计较世间的俗...

印光大师《三皈与五戒十善》

悲哉众生!从无始来,轮回六道,流转四生,无救无归,...

【推荐】观音菩萨在哪里呢

在各大寺礼拜佛菩萨的时候,经常听到有人说:普陀山的...

善巧方便化婆媳间的矛盾

话说兴化县商人马文安,品学兼优,且喜研究佛理,他娶...

到寺院若生这么一个心,所有功德全没了

佛所有的道场,特别是末法道场,末法道场,千万可不要...

《观无量寿佛经》第七观:华座观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

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

在此世间,每一个众生都在追求着安乐,为什么会不期而...

【推荐】解脱的四要

前言 我们学习佛法,目的在解脱烦恼的束缚,觉悟宇宙人...

印顺法师《大乘空义》

一 空为大乘深义 佛,是由于觉证空性而得自在解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