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印光大师《三皈与五戒十善》

印光大师  2010/09/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悲哉众生!从无始来,轮回六道,流转四生,无救无归,无依无托,若失父之孤子,犹丧家之穷人,总由烦恼恶业,感斯生死苦果,盲无慧目,不能自出。大觉世尊愍而哀之,示生世间,为其说法,令受三归,为翻邪归正之本,令持五戒,为断恶修善之源,令行十善,为清净身口意三业之根,从兹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三业既净,然后可以遵修道品,令其背尘合觉,转凡成圣。断贪嗔痴烦恼之根本,成戒定慧菩提之大道,故为说四谛、十二因缘、六度、三十七助道品等无量法门。又欲令速出生死,顿成佛道,故为说念佛求生净土法门,使其不费多力,即生成办。噫,世尊之恩,可谓极矣,虽父母不足譬,天地不足喻矣。不慧受恩实深,报恩无由,今汝等谬听人言,不远数千里来,欲以我为师,然我自揣无德,再四推却,汝等犹不应允,今不得已,将如来出世说法度生之意,略与汝等言之,并将三归五戒十善,及净土法门,略释其义,使汝等有所取法,有所遵守。其四谛,乃至三十七助道品等,非汝等智力所知,故略而不书。汝等若能依教奉行,便是以佛为师,何况不慧。若不依教奉行,则尚负不慧之恩,何况佛恩。

三归者: 一归依佛,二归依法,三归依僧。

归者归投,依者依托,如人堕海,忽有船来,即便趣向,是归投义,上船安坐,是依托义。生死为海,三宝为船,众生归依,即登彼岸。既归依佛,以佛为师,从今日起,乃至命终,不得归依天魔外道,邪鬼邪神。既归依法,以法为师,从今日起,乃至命终,不得归依外道典籍。既归依僧,以僧为师,从于今日,至命终时,不得归依外道徒众。

五戒者: 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

好生恶死,物我同然,我既爱生,物岂愿死,由是思之,生可杀乎?一切众生,轮回六道,随善恶业,升降超沈,我与彼等,于多劫中,互为父母,互为子女,当思拯拔,何忍杀乎?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于未来世,皆当成佛,我若堕落,尚望拔济,又既造杀业,必堕恶道,酬偿宿债,展转互杀,无有了期,由是思之,何敢杀乎?然杀生之由,起于食肉,若知如上所说因缘,自不敢食肉矣。又愚人谓肉为美,不知本是精血所成,内盛屎尿,外杂粪秽,腥臊臭秽,美从何来?常作不净观,食之当发呕矣!又生谓人及禽兽,蛆虫鱼虾,蚊虻蚤虱,凡有命者皆是,不可谓大者不可杀,小者可杀也。佛经广说戒杀放生功德利益,俗人不能得读,当观安士先生万善先资,可以知其梗概矣。

不偷盗者,即是见得思义,不与不取也。此事知廉耻者,便能不犯,然细论之,非大圣大贤,皆所难免。何也?以公济私,克人益己,以势取财,用计谋物,忌人富贵,愿人贫贱,阳取为善之名,遇诸善事,心不认真,如设义学,不择严师,误人子弟,施医药,不辨真假,误人性命,凡见急难,漠不速救,缓慢浮游,或致误事,但取塞责了事,糜费他人钱财,于自心中,不关紧要。如斯之类,皆名偷盗。以汝等身居善堂,故摘其利弊而略言之。

不邪淫者,俗人男女居室,生男育女,上关风化,下关祭祀,夫妇行淫,非其所禁,但当相敬如宾,为承宗祀。不可以为快乐,徇欲忘身,虽是己妻,贪乐亦犯,但其罪轻微。若非己妻,苟合交通,即名邪淫,其罪极重。行邪淫者,是以人身行畜生事,报终命尽,先堕地狱饿鬼,后生畜生道中,千万亿劫,不能出离。一切众生,从淫欲生,所以此戒难持易犯,纵是贤达,或时失足,何况愚人。若立志修持,须先明利害,及对治方法,则如见毒蛇,如遇怨贼,恐畏怖惧,欲心自息矣。对治方法,广载佛经,俗人无缘观览,当看安士先生欲海回狂,可以知其梗概矣。

不妄语者,言而有信,不虚妄发也。若见言不见,不见言见,以虚为实,以有为无等,凡是心口不相应,欲欺哄于人者皆是。又若自未断惑,谓为断惑,自未得道,谓为得道,名大妄语,其罪极重,命终之后,决定直堕阿鼻地狱,永无出期。今之修行而不知佛法教理者,比比皆是,当痛戒之,切要切要。以上四事,不论出家在家,受戒不受戒,犯之皆有罪过,以体性是恶故也。然不受戒人,一层罪过,受戒之人,两层罪过,于作恶事罪上,又加一犯戒罪故。若持而不犯,功德无量无边,切须勉之。

不饮酒者,酒能迷乱人心,坏智慧种,饮之令人颠倒昏狂,妄作非为,故佛制而断之,凡修行者,皆不许饮。并及葱韭薤蒜,五种荤菜,气味臭秽,体不清洁,熟食发淫,生啖增恚,凡修行人,皆不许食。然此一事,未受戒者,饮之食之,皆无罪过,受戒饮食,一层罪过,即是犯佛戒罪。佛已禁制,汝又去犯,故有罪也。

十善者: 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绮语,六不两舌,七不恶口,八不悭贪,九不嗔恚,十不邪见。

此中前三名身业,中四名口业,后三名意业。业者,事也。若持而不犯,则为十善,若犯而不持,则为十恶。十恶分上中下,感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身。十善分上中下,感天人阿修罗三善道身。善因感善果,恶因感恶果,决定无疑,丝毫不错也。杀盗淫妄,已于五戒中说。

绮语者,谓无益浮词,华妙绮丽,谈说淫欲,导人邪念等。两舌者,谓向彼说此,向此说彼,挑唆是非,斗构两头等。恶口者,谓言语粗恶,如刀如剑,发人隐恶,不避忌讳。又伤人父母,名大恶口,将来当受畜生果报,既受佛戒,切莫犯此。悭贪者,自己之财,不肯施人,名之为悭,他人之财,但欲归我,名之为贪。嗔恚者,恨怒也,见人有得,愁忧愤怒,见人有失,悦乐庆快,及逞势逞气,欺侮人物等。邪见者,不信为善得福,作恶得罪,言无因果,无有后世,轻侮圣言,毁佛经教等。

然此十善,总该一切,若能遵行,无恶不断,无善不修,恐汝等不能体察,今略举其一二。当孝顺父母,无违无逆,委曲宛转,劝令入道,断荤吃素,持戒念佛,求生西方,了脱生死。父母若信,善莫大焉,如决不依从,亦勿强逼,以失孝道,但于佛前,代父母忏悔罪过,斯可矣。于兄弟则尽友。于夫妇则尽敬。于子女则极力教训,使其为良为善,切勿任意憍惯,致成匪类。于邻里乡党,当和睦忍让,为说善恶因果,使其改过迁善。于朋友则尽信。于仆使当慈爱。于公事则尽心竭力,同于私事。凡见亲识,遇父言慈,遇子言孝。若做生意,当以本求利,不可以假货哄骗于人。若以此风,化其一乡一邑,便能消祸乱于未萌,致刑罚于无用,可谓在野尽忠,居家为政矣。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印光大师文章列表

学佛之简明标准

然于佛法,各人当有理解与行为之简明标准,庶可无所歧...

没皈依但精通佛法,算是佛弟子吗

问: 有一位居士,还未到佛堂皈依,但精通佛法、研究...

现代居士学佛多年,为何没得到佛法的利益

现代居士信仰的淡化,虽然学佛多年,却没得到佛法的利...

佛教的五条基本戒律

佛教的基本戒律是五戒,不管出家在家都要遵守。菩萨戒...

人生应行的五种道德

佛教是一种道德的实践的宗教,它虽具有高深的哲理,但...

怎么能印证因果轮回呢

问: 尊敬的宏海法师,我的问题可能比较基础,佛教说人...

六斋日的渊源

佛陀之所以制定每月的六斋日受八关斋戒,我们在前面已...

为什么佛要示现涅槃

《法华经》讲,为什么佛要示现涅槃?佛可以长久住世,...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阙译人名今...

【注音版】往生论注

往生论注...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

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

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 天册金轮圣神皇帝製 盖闻:...

枉受轮回之苦,难道不悲哀吗

文钞原文: 迨至众生机尽,如来应息,而大悲利生,终无...

人死后焚化遗体的意义所在

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

印光大师:杀生吃肉的开示--杀业最碍往生

杀业最碍往生。即不往生,更须不食肉。庶免未来偿身命...

人当临终,唯此事为之有益

【原文】 人当临终,唯同声念佛为有益。若识心未去,沐...

【佛教词典】千部会

日本佛教用语。又作千僧读经、千部经。为祈愿与追思供...

【佛教词典】鹤林寺

位于江苏镇江黄鹤山下。旧名竹林寺,晋大兴四年(321)...

忍辱法门有五种

第一、生忍。 每当被辱境到来之时,无法回避,无法抵...

六种果蔬让你更帅更靓

1、西兰花。 富含抗氧化维生素C及胡萝卜素,专家证明是...

用自己的力量来度过难关

遭遇困扰和不幸时,不要把原因推到别人身上,而不反省...

宏海法师:楞严经讲解

(第一讲) 好,各位同修,请大家随着我合掌。 南无楞...

「舍」时的心念

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原本是迦毗罗卫国的悉达多太子,...

把顺逆境界转成真如本性的历练

《法华经》认为,你应该是历事炼心,把顺逆的境界转成...

舐犊之情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西部的青海省,一个极...

【佛学漫画】一心三藏

虽言有“三”,实则也是直指“一实相”,就是指万法都...

圣严法师:关于自杀的问答

问:自杀到底算不算杀生? 答:算。用自己的意志、自...

【推荐】与这件事相比,其他都只是「鸡毛蒜皮」

拿破仑在一场战斗中与部下失散,生命遭遇危险之际,一...

【推荐】佛教十宗略述

释迦世尊住世之时,说法四十九年,皆随众生根机,方便...

人生的八怕

人在世间生活,有的人春风得意,无忧无虑地享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