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所谓的顿悟,都是从因地栽培来的

净界法师  2023/03/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所谓的顿悟,都是从因地栽培来的

这个净法的熏习,它的体性是无漏的,所以它跟阿赖耶识是不同的,它有趋向于法身跟解脱身的功德。如果是大乘,是万德庄严的法身;如果是小乘,是偏空涅槃的解脱身。这种善根的熏习是“如如熏习”,就是一次又一次的在心中不断的思惟观察,使令我们的善根从下品而转成中品,由中品转成上品,这种出世的善根是次第渐增。

这样增加的结果“如是如是,异熟果识,次第渐减,即转所依。”在我们“异熟果识”当中,出世的善根慢慢的增加,杂染的种子慢慢的减少,就能够产生一个转依,转有漏的阿赖耶识成无漏的清净识、无垢识。就是这个转,在因地是这样的做法。这个是讲熏习次第渐增。

《摄大乘论》的熏习,这个善根,是比较狭隘的针对听闻来说。我们要读《法华经》,法华经的〈方便品〉是说:“开方便门,示真实相。”《法华经》说:诸佛出世的本怀,是要使令一切众生成就佛的知见,在这样一个目标的前提之下,佛陀是广设方便的。所以你读法华经的〈方便品〉,智者大师说:法华经最重要的是〈方便品〉。有人就问说:《法华经》是讲一佛乘,它是要趋向诸法实相,为什么强调〈方便品〉呢?蕅益大师说:因为没有〈方便品〉,就没有真实的功德。

所以佛法的殊胜在〈方便品〉。虽然我们今天的目标是理体三宝,但是没有住持三宝,没有一个人可以从生死凡夫趋向理体三宝,不可以!你超越了住持三宝,你就跳跃不到理体三宝。你看《法华经》的〈方便品〉,它没讲那么高深,一定要听闻。

它说:一个生死凡夫,他做了一些生死的事业,他去赚钱回来以后,诶!经过一个佛堂的前面,他看到佛像很庄严,合掌起欢喜心,种下一个善根。种下一个善根,他来生就能够生长在有三宝住世的地方。有人盖庙,他就出个二百块,又种下一个善根。种下一个善根,他就更有可能跟三宝在一起,来生又生长在有三宝的地方。慢慢慢慢的就做一个五戒的优婆塞、优婆夷,乃至于再慢慢慢慢的出家,最后一念的相应成就圣道。

你说:诶,修行最重要就是那一念的光明现前。那要问你:他刚开始的时候,如果没有佛像让他生起欢喜心,他怎么会有最后的那一念光明出现呢?所以智者大师赞叹〈方便品〉是对的!“如如熏习下、中、上品次第渐增”。比如说:诶,都没有人要出家,没有人愿意穿这个袈裟来扮演僧宝的角色,那你怎么栽培善根呢?众生就没有办法栽培善根!这就是住持三宝。没有人盖佛庙,没有人来承办佛像,那众生也没有办法跟佛结缘。所以他这个善根是慢慢的、点点滴滴的累积,从浅到深慢慢的增加,所以因地的时候是没有跨越的。

永嘉大师在《证道歌》上,有人说永嘉大师好象是一下子就开悟了。永嘉大师说:“我也曾经累劫修”。你看禅宗的祖师三言二语就开悟了;但是你没看他过去生是怎么修的。就是说他吃三碗饭吃饱了,你看他吃到第三碗,他前面二碗饭已经吃好了。所以所谓的顿悟,都是从因地的栽培而来的,没有一个人能够跨越这个次第,不可能!一定是从闻而后思,由思而成就修,“如如熏习下、中、上品”,决定是“次第渐增”的,慢慢的有漏的这个种子渐减,出世的善根渐增。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净宗八祖莲池大师

杭州云栖祩宏禅师(莲池大师),字佛慧,号莲池,俗姓...

【推荐】古德论《阿弥陀经》少善根福德因缘与多善根福德因缘

《阿弥陀经》曰: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别小看为动物畜牲念一句咒语的功德

我们为它们诵经持咒,令它们得闻佛号及佛咒,在心识中...

开悟之后为何还要求生净土

问:诸佛出现于世间,原是为了度化众生。学佛的人只担...

出家看着简单,实际上不简单

(有一个姑娘失恋以后到庙里来要出家,师父和她说出家...

修了多劫的福报善根,才能得人身闻佛法

佛家常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得人身非常不容易,在...

往生没捷径,只有靠熏习

提到往生的问题,有很多居士问:临命终时,是不是最后...

一进佛寺心生欢喜,皆是过去生有甚深善根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这回玉佛寺打禅七,...

【注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地藏十轮经...

【注音版】金光明忏斋天法仪

金光明忏斋天法仪...

【注音版】雨宝陀罗尼

雨宝陀罗尼...

佛说四十二章经

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身体有金色,项有日光,飞在...

染尘容易出尘难,不断尘劳总是闲

憨山大师(1546-1623),名德清,字澄印,明金陵全俶人...

摄取大量蔬果,能增强记忆力

最近一项研究调查了2533名45至60岁的健康男性及女性,...

学佛人既要修福也要修慧

佛陀住世时,经常开示弟子修行要福慧双修,才可有成就...

九大古语人生智慧,受益匪浅

01 宵行者能无为奸,而不能令狗无吠也。《战国策韩策》...

【佛教词典】周忌

(杂名)一周忌也。值先亡者忌日一周年之日也。...

【佛教词典】不生不灭

【不生不灭】 此是‘生灭’的相对词,为常住之意,形容...

自我激励,思惟暇满难得

第一个,人道的暇满。 就是说,我们无量劫来在三界当中...

佛教的十善业

一、不杀生而慈心于仁 杀是杀害,生是生命,不杀害众生...

五蕴活动越炽盛,你的业力就越重

众生追求五欲,他是用什么方式来追求?他就是用五蕴,...

千金小姐万金和尚

清朝的玉琳国师,前世是一个十不全的书记师。因为受到...

学佛是要提升生命和生活的质量

现在有人以时尚佛教作为噱头吸引眼球。其实,佛教的时...

如何平衡生存与金钱的关系呢

问: 师父,都说追求金钱就是欲望,但世间的生存我们...

直须日夜常精进,莫教劳劳空过时

世谛纷纷没了期,佛门得入是便宜;直须日夜常精进,莫...

我们都在写历史

佛光山开山以来,许多年轻人跟随我奉献青春岁月,日夜...

厌离五欲,方能出离轮回

我们业力凡夫无始劫以来,都有一个特点:被这个五欲所...

富有哲理的五个不能

世间的事,有能做的,有不能做的。举手之劳,给人一点...

过去大德用功,真正是寸丝不挂万缘放下

心中默念,或持咒,或念佛,或参话头。心中用什么功人...

臭女净心

舍卫国有一位清道妇,每天清晨就在城内各通衢要道扫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