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一个人的成败就是看你离心性有多近

净界法师  2023/03/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一个人的成败就是看你离心性有多近

我们一般的因果的修证是向外,从因缘所生法去修因证果,这个是远路。而《法华经》不是,注意啊!法华经说一个人改变因果的捷径是从内心改变!你只要能够启动佛法界的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缘果报,就可以了。

这里的关键在相状,因为如是性,这个心是不可捉摸的。我们现在是借相修心,我们要借悲智双运的相状来启发我们的菩提心;我们通过涅槃寂静的相状启发我们的出离心。你看《法华经》到最后,你说,欸,我去哪里去找悲智双运啊?我看每一个人都不是悲智双运!那你就要诵经了,你在凡夫法界很难找到佛的法界的相状,遇到《法华经》这种大乘经典以后,那你要多多读诵经典了,就是借佛菩萨的这种功德相,来启动我们的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作、因、缘、果、报。

《大乘止观法门》中慧思禅师说:【心性自清净,诸法唯一心。此心即众生,此心菩萨佛。生死亦是心,涅槃亦是心。一心而作二,二还无二相。】

“心性自清净,诸法唯一心。”我们要修行,要把因果的法则拉到一念心性,这才是捷径。不能从因缘所生法去修因证果,这样子就糟糕了。心性有本体跟作用。本体就是当体即空,就是本来清净;但是当我们起作用的时候,就落入十法界十如是,就有很多的理具事造。

当它起作用的时候,“此心即众生,此心菩萨佛”。当我们迷惑的时候,我们违背我们的清净本性,叫做背觉合尘。这个时候我们启动的是众生法界的如是相、性、体、力、作、因、缘、果、报;如果我们回光返照我们一念心本自清净、本自具足,叫做背尘合觉,那我们启动的是佛菩萨的如是相、性、体、力、作、因、缘、果、报。

所以,生死是它,涅槃也是它。一心,因为迷悟的因缘而开出了染净的因果;但是当它回归到本体的时候,还是清净本然,周遍法界,本自具足。也就是说,心性是最公平的。你怎么操作它,它就现什么给你受用。当我们离心性越远的时候,就是你这个人离家出走越远,你就越堕落了。

从佛法看一个人好坏,如果你还在说这个人修多少善业,那表明你还是一个初学者。真正入大乘法门的人,他只要问你一句话,他看你的讲话离心性有多远,就是古人讲的“道一句”,如果你都是心外求法,那你这个人有福报也没什么用,都是魔业。这个福报为什么没有用呢?因为福报只会让你放逸而已。

一个迷惑的人,福报越大越危险。福报不见得是好事,看你怎么用。用得好,你借假修真,用福报力来成就功德;弄得不好,你在福报中迷失自己,那你造的业是非常可怕的。所以,一个人的成败,从观心的角度,就是看你离心性有多近。也就是说,从这个乞丐离家有多近(他的观照力有多强),就看得出来这个人成佛的时间还有多久。所以观心是关键。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心中的佛可否带我们到极乐去呢

问: 佛教都在说不可著相、著般若,唯有一心,更无别法...

如何对佛法生起胜解心而不退转

问: 闻思修当中,如何对佛法生起胜解心而不退转?如何...

万境本闲,唯心自闹

【原文】 人苦日在烦恼中,尚不知是烦恼;若知是烦恼,...

六即佛之理即佛

六显因果之事相 即显佛性之理体 佛性的理体是平等的,...

为何你要甘受轮回

激扬生死凡夫,令起欣厌者,以诸众生沉迷自性,甘受轮...

房门反锁,念佛穿墙

⒈董子明居士,民国时期山东蓬莱人,学识渊博,曾经担...

听自己的念佛声,还要同时返闻自性吗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

佛教对心的五种描述

我们的所作所为,无不是由我们的心来指挥。我们的心性...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

正法念处经

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

【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龙藏本)...

十种容易患癌的人群

第一个是十类容易患癌的人群,如果有的话赶快改正过来...

接纳无常、无我和苦,始是大人用心

开始用禅宗的功夫,有几样道理是必须要明白的。修行人...

历代高僧大德开悟顿彻诗100首

1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境台,时时勤拂试,莫使有尘埃。...

真正的六度,重点在调整我们的心态

这个六度的功德,它每一个法在心中操作的时候都能够灭...

【佛教词典】拘睒弥犍度

(术语)十诵律作俱舍弥法。四分律作拘睒弥犍度。此国...

【佛教词典】天人师

(传说)如来十号之一。梵语曰舍多提婆摩菟舍喃Devama...

受持弘扬楞严经的真实功德和意义

我们好好的去受持《楞严经》、弘扬本经,到底有什么样...

皈依后在家人就可以穿海青了吗

海青,《佛光大辞典》解释得非常全面,对于我们增广见...

罗状元十叹无常歌

一、 叹无常,叹无常,一叹无常好凄凉; 为名苦,为利...

神通不是辨别正法与邪法的标准

神通,根据佛经上讲,有妖通、报通、证通。证通就是一...

临终开示的技巧

还有一件事要提醒大家的:我们常常会劝临终人万缘放下...

本焕长老行愿无尽

临近清明时节,本焕长老静静地走了。 坊间传说,本老...

信忍、悟忍、喜忍

只要仰信佛的知见,把它转为自己的知见,我们也就大悟...

祭祀酒肉反而害了祖先

明代高僧莲池大师所著的《竹窗随笔》上记载:浙江省钱...

凡做大事的人,于小事决不肯轻忽

【原文】 当一切时,小心勤慎。且莫学说大话,不认真用...

「成功学」背后的社会焦虑

一、问世间成功为何物 几年前,我以记者身份,去中国最...

【推荐】佛教是不孝顺父母的吗

佛教是不孝顺父母的吗?的确,我国有些人士喜欢如此地...

星云大师:八种不动心

一个人如果没有修养,没有定力,就会变得很脆弱。常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