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畜生道之苦

净界法师  2023/03/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畜生道之苦

第三个是畜生的苦。系缚打杀,互相吞噉之苦。畜生有两种,一种是被我们人类所畜养的。如果是畜养的话,就是有时候被关起来不自在,或者是打,或者是杀死,煮来吃。

有一种是野生的,野生的虽然它能够自由自在,但是生命没有保障,互相吞噉。畜生的世界没有法律,我们讲弱肉强食。你看麻雀跑到地上来叼小虫吃,它自己也是不安定。随时叼几口它也东看西看,看是不是旁边有没有更大老鹰或者是蛇要咬牠?就是它生命体没有保障,没有法律来保障它的生命。互相吞噉之苦,野生动物的情况。《广论》云:

旁生趣中遭杀害,系缚打杀种种苦,

离诸寂灭净善者,互相吞噉极暴恶。

旁生趣就是畜生道,畜生道的生命是经常受到伤害,随时会有问题。什么问题呢?或者是被系起来,或者被绑起来。绑起来有时候被打或者杀死了。这是谁去杀它呢?离诸寂灭净善者。这些他也不想趋向于涅槃,也不想造作善业,离开了寂灭、离开了净善的人。他就是一不高兴,过去又是打、又是杀,畜生道一点反抗的能力都没有。这个指的是被畜养的畜生。野生动物:互相吞噉极暴恶,弱肉强食。

我上次看到报纸说一个杀人犯,这个杀人犯他后来自首,记者问他,没有警察抓你,你为什么自首?他说,逃亡的生活使我内心非常得恐怖不安,晚上睡觉经常就会惊醒,生命没有保障,不知道我什么时候会被抓到,内心不安。长时间下去我倒不如出来自首,就算死也死得安定一点。畜生道它的果报体,在整个畜生的循环当中,畜生跟畜生是不讲道理,也没有什么法律的保障,看谁的势力大,就把对方给吃掉。所以得到畜生道的果报,就是经常不安,随时保持不安,躁动的感觉。我今天飞出去,不知道今天能不能飞回来,不知道。就是:互相吞噉极暴恶,这个情况非常得暴恶。

我们应该要去思惟轮回当中有地狱、有饿鬼、有畜生,这种痛苦的果报存在。三恶道的苦跟我们有很密切的关系,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到三恶道去,当然不是上帝的安排,是由于我们内心有罪业。你说我有什么罪业呢?我今生学佛遵守五戒十善,乃至于出家,怎么会有罪业呢?

这个事情是这样的,我们的生命体不是今生才有生命,过去有无量无边的生命。佛法说,起心动念,无非是罪,无非是业。我们无量劫当中起了很多的恶念,造了很多罪业,都被我们的阿赖耶识保存下来,都没有得果报。虽然我们今天是造善业,但是,我们过去可也造了很多很多的罪业在阿赖耶识当中。宗大师说:已作地狱业,云何安稳住?

说虽然我们今天造了善业,但是我们内心当中的深处,也累积很多很多的罪业,这个罪业就像定时炸弹,还没有触动而已,哪一个时候要触动不知道。临命终的时候,要是触动这个罪业,一剎那间就到三恶道去得果报。

在经论上说有两个兄弟出家,做哥哥的欢喜修学圣道,从初果、二果、三果,就证个阿罗汉果。弟弟欢喜跟信徒结缘,做一些人天的善法,布施,做这些善事,当然就把时间耽误了。哥哥是阿罗汉就劝弟弟说,你不要一天到晚到处往外跑,好好地修学佛法。他弟弟说,我也是作善事啊,就是不听。有一天,他弟弟得了一场病,死掉了。阿罗汉就紧张,他哥哥就紧张,一入定观察,我弟弟到哪里去了呢?还好,到一个大富长者家做儿子去了。总是没有到三恶道去,他内心就放心下来。

大富长者的儿子慢慢长大以后,这个大富长者请了一个保姆。一天保姆要抱他从楼梯下来的时候,一不小心就把婴儿掉到地上去给摔死了,脑袋都摔破了。这个婴儿死的时候起了瞋恨心,触动了罪业就到地狱去了。他哥哥一看,哎呀,我弟弟到地狱去了,没办法。这是《阿含经》的故事。

所以说我们随时退转,我们今生出家,可能下辈子会得到一个快乐果报,但是以后就靠不住了。只要我们没有离开三界之前,随时有可能会到三恶道去,三恶道跟我们的因缘很密切。到三恶道去以后要出来就很困难,那时间很长很长,动则几劫。像祇夜多尊者,他有一天到城里面托钵,遇到一个饿鬼。饿鬼说,尊者,我的儿子跑到城里面去找一点饮食,等了很久都没有出来。我想进去,看门的护法神不让我进去。尊者说:好,我看到你儿子就请他出来跟你见面。尊者问他说:你做鬼做多久了?

饿鬼说:我做鬼以来,看这个城被盖起来,后来破坏了,破坏以后再盖起来,又破坏,如是七次。我们水泥的房子可以挡一两百年,他看这个城七次,还作鬼,你看这个时间多久,他还在做鬼,这个很苦恼。一旦到三恶道去,恶性循环,要出离就很难。三恶道的苦不但是苦,而且时间长,就是说我们应该要赶快离开三界,避免到三恶道去。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贪心的代价

在舍卫城里有一名叫须项的婆罗门,十分擅于农事。他总...

每一天都在增上,那你的生命就有意义

我们现在是活在无始的妄想中,那要怎么转成真如而趋向...

汝年已衰老,当断爱欲了生脱死

近来身体想已大好矣。汝年已衰老,儿孙甚多,当以家事...

老鼠也能往生

清朝的时候,在浙江省杭州武林门内,有一座庵堂,住持...

佛为何不赞叹世间上的荣华富贵

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远离般若波罗蜜,如恒河沙劫寿,...

不要摆张郁郁寡欢的脸给世界看

藉着正确的静坐方法及释尊的教诲,可以根绝所有负面思...

往生的关键在你的心理素质

这一点当然古人讲了很多,就是说,要往生你必须感应道...

今世的生死只是一段短短的旅程

生死问题是人类的一个永恒的命题,人类从产生以来就一...

【注音版】佛前上供仪

出自弘化社《日诵经咒简要科仪》...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行四事能令菩萨速得陀罗尼法

经常有人会问如何修行最快捷,诵哪一部经最有功德,持...

善护口言,切莫落在绮语之中

常常说到口业四种过:恶口骂人、妄语欺骗、两舌离间、...

众生最大的也是最难断的贪

柏林禅寺在唐朝出过一个伟大的禅师赵州从谂禅师,他的...

往生到极乐后的正报身心相貌

我们看第十七,乐如漏尽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所受...

【佛教词典】待众缘

【待众缘】 p0888   此种子六义之一。成唯识论二卷十...

【佛教词典】金刚慧

(术语)达实相之理而破诸相之智也。维摩经不二品曰:...

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那么,愿生西方极乐世界又有什么样的依据呢?他能得到...

忏悔达到这个境界才是真忏悔

忏罪。我们每位道友,包括我也是这样的认识,因为佛的...

损坏的佛像跟经书怎么处理

问: 听说经典、佛像不可以烧,请问已旧或者已损坏的佛...

净土易往而无人,病根在于缺乏厌离心

我们看到一些同修,如果生活当中碰到一些挫折了,或者...

圣严法师:布施的人有福

为了保障未来的安全幸福,我们不能没有储蓄的习惯。凡...

「十不求行」帮助我们修养身心

《宝王三昧论》的十不求行能够很好的帮助我们修养身心...

大光法师:倓虚大师示寂前后

倓虚大师,在夏历癸卯年六月二十二日(即阳历一九六三...

晴日集

【存养篇】 一、得意淡然 不扬己盛 当我们面对得意的...

证严法师:珍惜食物,挽救未来

全球各地频传粮荒,然而富裕地区的人们似乎毫无所觉,...

助念只是辅助,临终者才是主导

问: 近日市面上流行一套开封念佛团,团长程晋林讲话...

参禅与修净土的人,还需要研读经教吗

原文: 有自负参禅者,辄云达摩不立文字,见性则休。有...

保持一颗赤子之心

朋友之间的友谊不是靠甜言蜜语来维系的,真正的友谊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