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让心保持在没有名言的境界

净界法师  2023/08/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让心保持在没有名言的境界

古时有一禅师修行有了心得,因为禅宗修学佛法是不立文字,所以修禅的学者要请善知识印证,于是这禅师找法演文义禅师印证,他说:我经过长时的修行,心中有心得,我现在的心境是万里晴空,一轮明月,请禅师替我印证。

万里晴空,一轮明月,这是表示他心中的乌云都已消失。法演禅师答说:你这个道,犹是阶下汉。这是说禅师与道还有一段距离。禅师谦卑的说:请师接上阶。他请法演禅师拉他一把,法演禅师答说:月落后,再来相见。若要与道相见,万里晴空,一轮明月的境界也要消失掉。

这是说,起初在对治烦恼时,内心是依止戒定慧,有戒可持,有定可修,有智慧可观照,万里晴空,一轮明月这是在修道过程中,有所破坏,有所建设,对治法门,应该说已走在通往道的路上,但若要与道相应,月落后,再来相见。最后是回归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境界,这是没有开口处,已没有对立相。所以在修行的过程中一定有对立,有能对治的戒定慧,及所对治的烦恼,但到到了道时,这时离诸对待,无有少法可得。

所以说以如幻的戒定慧,消灭如幻的烦恼,最后内心是无念无作,非修非证,不历诸位而自崇最,名之为道。

修行人在修道过程中,需要做很多事,有所破坏,有所建设,到了最后成佛,无有少法可得;虽无有少法可得,却又具足一切功德。不过在刚起修时,遍计本空,依他如幻,自己要先观空,从假入空,先不要急着观依他如幻。当遇到障碍,先把心带回家,不要相信自己的名言,我们最大的错误是相信自己的概念,犹如见到绳子,认为它是蛇,若相信它是蛇,则永远无法解脱,此生故彼生,此有故彼有,生命就变得非常复杂。

所以身在凡位,起初先否定自己,大死一番,若遇逆境,采取的第一个行动是把心带回家,自己的家应该有个法宝,如持佛号、往生咒、大悲咒,这个法宝就是自己的家,以这个法宝破除名言。不论有多好的理由,都不要相信自己,让自己的心保持在没有名言的境界,自己的修行智慧才能渐渐成长,如此才能正确的观察生命。

如果一开始不对治名言,即使修种种的布施,持戒也庄严,自己仍在颠倒之中,这个善业只是得到暂时的可乐果报,临命终时一定会起颠倒,为什么呢?因为平时颠倒,临命终时也一定颠倒。

为什么会起颠倒呢?因为从来没有消灭心中的名言,只是一直跟着感觉与名言走。在生命中虽然积集了某一部分的善业,或持戒修定,或广结善缘修善法,如是以颠倒心为基础,虽然积集了一些善业,但你颠倒的本质并没有改变。

佛法很重视消灭颠倒,也就是破除心中的名言,佛法的修行先要大死一番,然后再大活,也就是先否定再肯定。起初修时偏重在否定自己,再渐渐从空出假,许下广大的悲愿,广度众生,这是佛法的修学次第,就是我们讲的解无为法。若内心一直只在有为法中活动,生命就只是积集善业,根本谈不上所谓的解脱。因此若有志于解脱,如何超越心中的名言,超越心中的颠倒,这才是修学的重点。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功夫来时有两个岔路

生死大事,古往今来,诸位大德为了这件事也不容易得到...

末法时期修念佛还是参禅

问: 现在末法时期,是修念佛法门比较好,还是参禅比...

靠这个来了生脱死太难太难

《净土十要》里面登了一个这样的例子,禅宗在江西一带...

并不缺少佛性

赵州禅师是一位禅风非常锐利的法王,学者凡有所问,他...

只有事修没有理观,你不是妄想的对手

你临终肯定有很多很多的妄想,过去打的妄相、今生打的...

在禅定中看到的三件怪事

过去有一个高僧证得了神通,有一次出门,在禅定中看到...

转五蕴为五智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

古代禅师教化弟子的方法

古代的禅师在教化弟子时,当弟子产生妄想,失去正念的...

【注音版】佛前上供仪

出自弘化社《日诵经咒简要科仪》...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念佛当获十种功德利益

若人受持一佛名号者,现世当获十种功德利益: 我们以下...

平衡膳食,辩证用膳

平衡膳食,辩证用膳是中国传统营养学理论的精髓,在膳...

【推荐】幸福快乐到底在哪里?

现代人每天熙熙攘攘,席不暇暖,问他为什么这么忙?他...

如法的出家方式及出家功德

提起佛教,不少人马上会联想到寺院里、银幕上圆领方袍...

【佛教词典】无欲仙人

(杂名)仙人之无多欲者。行事钞下二之一曰:四分八种...

【佛教词典】加祐

(术语)神佛之力加于众生而助之也。与加被同。称赞净...

如法放生需要遵循的行为原则

放生是指解救处于生命危险和恐惧之中的众生,使它们免...

圣严法师:独修与共修的差别

常听说「宁在大庙睡觉,不在小庙办道」,也就是说个人...

没能力断烦恼,要持佛号求往生

这里得生,就是往生,能够往生四土,从四个土来判,因...

怎样才能到佛学院上学?都有哪些课程?

提起校园生活,大家都不陌生,但是说起佛学院的校园生...

供佛最好用什么水果

问: 供佛最好用什么水果,听说香蕉、梨等是不能供的...

【推荐】造寺供养舍利,非比丘正业

《僧祇律》记载这段迦叶尊者在佛陀圆寂之后,对比丘们...

注意足下 细微处见精神

日本的禅寺,往往都在门口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注...

慧律法师《荒漠甘泉》(义工大会开示法语)

真正的体贴,是不使对方难堪的。 愤怒的人,只张开嘴...

「心净则国土净」与「厌离娑婆」有没有冲突

问: 请师父慈悲开示,心净则国土净,与厌离娑婆有没有...

【推荐】念佛者得人天鬼神恭敬

一个念佛人为什么他的种性高贵?《无量寿经》说,念佛...

净宗四祖-法照大师

1.生平 法照大师(公元747---821年),身世事迹多不详...

一心念佛就能具足六度全体功德

得波罗蜜者,诸菩萨众,有恒沙劫中,修六度万行,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