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往生的重点——法华与净土的修学

净界法师  2023/10/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往生的重点——法华与净土的修学

(1)往生关键

皈依佛陀 —— 自他不二,真实信心。

厌离娑婆 —— 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欣求极乐 —— 是我心具,是我心造,即此心具、心造净土,为所观境,念想欣求。

—— 海印三昧

临命终的时候,一个净土宗人,你要面对三个问题:

第一个,阿弥陀佛,你跟阿弥陀佛是什么关系。

这个很重要,因为这个会影响到你的信心,你往生的信心。如果你到临命终的时候还是觉得阿弥陀佛是万德庄严,你是业障深重,你这个信心就危险了,因为你们落差太大。如果你在临终的时候不是很顺利,阿弥陀佛没有马上现前,你的信心就动摇。因为你老是觉得你是一个乞丐,阿弥陀佛是大富长者,你高攀不上。这个信心是薄弱的,这个事相因缘的信心是薄弱的。临终顺利还好,如果有逆境的话你就禁不起考验。

所以第一个,我们跟阿弥陀佛关系,很简单,他就是我的父亲,我们就是他的儿子,我是一时流浪的。但是我不管怎么样,父子关系叫做天伦,不可改变的。就是自他不二,我跟佛陀是同体的。既然同体,当然就可以感应道交。而这样的从理观的信心,叫做坚定不可破坏的信心。不管阿弥陀佛什么时候来都没关系,反正我跟他同体的,这第一个。

第二个,你怎么看待娑婆世界。

我们今天不是在娑婆世界活一生两生了,诸位!我们是无量劫来的生命,在娑婆世界有无量无数次的生命现象,上至天上的飞鸟,下至地上的蚂蚁,都跟我们有密切关系。离开一个非常熟悉的人事地物,那我们面对娑婆世界的时候,最难的就是收心的问题了。你怎么放下?你告诉我你怎么放下?你说放下就放下?那么熟的一个环境,娑婆世界每一块石头,不要说人了,每一块石头都跟你很熟,你怎么放下?

放下,我告诉你怎么放下,就这句话——“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人生一场梦,这是最好的收心。就是说,你昨天晚上做一个梦,从小时候到长大,但是你醒了,哦,一场梦!我相信,你从梦里醒过来的时候,你不会去想说,哦,梦的时候怎么样怎么样。因为它是一场梦。

诸位!你把娑婆世界当真,娑婆世界就没办法收心了,没那么简单了。它之间的恩恩怨怨,你怎么收心?你告诉我,你怎么收心?就靠理观来收心嘛。就是本来没有娑婆世界,就是我一念妄想做了一场梦,现在我醒过来以后,这个梦本来就没有。这就是收心,就是这样收心的,用梦来收心。那这个娑婆世界收心,是第二个。

第三个,是极乐世界的开启。

诸位!我们没有人去过极乐世界,你也没有去过,我也没去过,而且又距离那么遥远,你说我怎么就能够去到极乐世界呢?

来,我们看。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是我心具,是我心造。即此心具心造的净土为所观境,念想欣求。诸位!极乐世界是你本来具足的,你就凭这一点去往生了。本来具足的,它是你生命的一部分,我过去是忽略了它而已,我忽略它不表示它不存在。你如果把极乐世界不从心性的具足来看,你把它当作在十万亿佛土外,那就坏了。极乐世界对你来说是十万亿佛土外,这有那么长的距离,那你就增长你的恐惧了。

所以,三种观照:第一个,对佛陀的观照,建立真实信心。第二个,对娑婆世界的观照,圆满收心。你娑婆世界怎么收心,怎么收尾。第三个,对极乐世界的观照,你怎么启动极乐世界的功德。就是靠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三种智慧的观照。

诸位!养兵千日,用在一朝。你学《法华经》就是在处理这三个问题,用理观来疏通你事修上的这种因缘的差别相。

我们看第二段,结论。

(2)结论 —— 安住一念心性

观照佛陀 —— 自他不二

观照娑婆 —— 达妄本空

观照净土 —— 知真本有

—— 理事无碍

这个地方你要永远记住,你平常就要收心了。反正你临命终一定要面对三个问题:

第一个,你怎么看待佛陀?自他不二。我们把因缘所生法拿掉,看到佛陀的本质跟我的本质是不二的,自他不二,所以建立感应道交。

第二个,你怎么看待娑婆世界?娑婆世界是本来没有的,那是一念的颠倒妄想创造出来,就跟做梦一样。现在我觉悟了,觉后空空无大千。本来就没有,所以很好收心。你本来就没有,那只是恢复本来面目而已。

第三个,你怎么看待净土?是我内心本具的,所以我只要忆念,它就会出现,这很正常。

这样子,理观事修就不二了。

那现在有一个问题来了,最后,那万一我在临终的时候,没想到这一点怎么办?

这有两种情况:

第一个是你运气非常好,有人跟你开导。恭喜你!临终有善知识,把《法华》的思想跟你开导一下,欸,突然间你醒过来。当然你也要有善根,没有善根怎么开导也没有用。就是印光大师说的,这个佛法的道理,你平常健康的时候都学不会,怎么可能临终的时候人家给你讲几句话就会了?不可能。所以临终只能复习,不能学习。就是你本来有善根,突然间忘失了,欸,有人开导你。第一念的正念。恭喜你!你真的是多善根、多福德,广结善缘。

万一没有人开导你,我们现在追求怎么样?追求第二念的正念,第二念。就是说,在你平常的时候遇到障碍就想到理观,就是养成习惯。你顺畅的时候要修理观很难,因为你在因缘上修的,每天拜佛打坐,身体状况都很好,就是你一帆风顺,你真的很难想起理观。但是你训练你自己,一有病痛、一有烦恼,就想到理观,那你这样子可以培养第二念的正念。就是临终的时候遇到障碍,你就能够培养第二念的正念。

那你说,我前面打了妄想。没关系,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诸位!光明永远不嫌太晚,因为它是一个真实的念头,所以它不怕虚妄。

所以,第一念的正受,我临终的时候马上进入真如三昧,一心三观,那这个叫可遇不可求。除非你真的是得癌症了,因为得癌症可以规划,哦,我还有三个月。对不对?我每天去熏习。那突然间死掉的呢?就是你要有第二念的反击力量。就是障碍现前了,比方说心里的烦恼过不去了,还有你的子孙在那边哭,一天到晚刺激你。这个时候,你要能够遇到障碍突然间回光返照——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你的底线就是要有第二念的反击力量,第二念的正念。

那第二念的正念怎么来的?就你平常的时候,你记住,一遇到刺激马上回光返照,去养成遇到逆境马上内观,然后再提佛号,只能这样子。因为第一念的正念,到善知识的开导,叫做可遇不可求,不能操之在我。不能操之在我的,不能列入规划。

也就是说,我们今天把一心三观的理观跟净土宗的事修对接起来,简单讲就是说,理观叫做必修课程,尤其是净土宗更重要。因为你在净土宗,你要在短短的一生当中去处理过去生命的收尾、未来极乐世界的开拓、你跟阿弥陀佛的关系,这三个关系都不是简单的。而净土宗只论今生,就是你今生要么成功,要么就失败,它只有两种可能。

你说,欸,我今生先积集资粮,做准备,我来生来往生。不可以!净土宗的修学不能累积的。所以你在这么短的时间当中要做三件事情,那理观就必须了,因为它是捷径。

那理观的时候,我怎么知道临终理观现前呢?跟佛号配合,临终跟事修的信愿配合。平常的时候遇到障碍就想办法回光返照,先回家。这么一个情况。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净界法师:禅观与净土(基础篇)

禅观与净土,它的重点就是把大乘的禅观跟净土的念佛做...

念佛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的原理是什么

问: 阿弥陀佛!请问念佛一声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的...

佛号念不准,可以往生吗

问: 如果念佛号念不准,可以往生吗? 净界法师答:...

任你千般快乐,无常终会到来

净土宗的祖师彻悟祖师,也叫梦中禅师,在前半生之中示...

高谈玄妙拨无净土之失

世有专于参禅者云:唯心净土,岂复更有净土?自性阿弥...

五方便念佛门

隋朝天台智者大师有《五方便念佛门》一文,其介绍念佛...

信愿与持名之间的关系

这个信、愿、持名是本经的修学纲要,一个人能够往生净...

修学佛法以什么为基础和根本

问: 请法师开示,我们修学佛法以什么为基础和根本?是...

佛说疗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

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

晚课(暮时课诵)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龟兹三...

龙舒增广净土文

龙舒净土文序 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

你一造新殃,等于又添了一层污染

那时候在云居山,也有人偷懒,晚上也好白天也好,早板...

心忙则忙,心闲则闲

你请某人帮一下手,也许,他会回答你:你没看见,我正...

【推荐】浅谈念佛法门

前言 众生因无明烦恼的迷惑,才有六道轮回的业报,如...

六道众生皆是父母

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

【佛教词典】智谛

(术语)智为能照之观智,谛为所照之谛理。犹言智境。...

【佛教词典】西牛货洲

(杂名)西瞿陀尼之译名。在须弥山西方之大洲也。其俗...

教别人学佛,为何还入地狱

以下经文引自《佛说猘狗经》:原文与白话 [佛言。有...

红尘中你被什么緾住了

我们每个人都有佛性,但是为什么我们现在的佛性显现不...

探病时应注意的事项

《梵网经》云:「若佛子见一切疾病人,常应供养,如佛...

已生的恶法令断,未生的恶法令不生

当我们修习四念处之后,接下来应该要修助行四正勤。四...

临终恶习突现 助念劳而无功

下面要讲一件真实的事情,来和大家互相勉励,我们内心...

剩菜的故事

剩菜的故事是说:一个小康家庭,父母生了三个儿女,丈...

以恭敬供养的心来听法,这样才能够得到利益

这以下说明应该避免的过失,看第二段: 又者不应作意五...

修行人的心一定要直

修行人的相有多种。现在讲一个出家人,叫做持律,是民...

猕猴与猎人

过去在一座深山里,住着一只猕猴,这只猕猴不但有过人...

在声色货利的前面,我们要能自制

不轻未学难,心行平等难, 不说是非难,会善知识难, ...

「真铁汉」佛源老和尚的禅门棒喝

佛源老和尚,湖南桃江人,18岁时从益阳会龙山栖霞寺智...

佛法中有提到顺星、犯太岁吗

问: 顶礼法师,请问佛法中有提到顺星、犯太岁吗?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