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探病时应注意的事项

星云大师  2012/09/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梵网经》云:「若佛子见一切疾病人,常应供养,如佛无异。八福田中,看病福田,第一福田。」佛陀曾经到一位老病比丘处所探望,亲自为其洗涤身体;又在只园精舍看望一病比丘,令其痊愈。人在生病时,感情最为脆弱,容易心生忧怖,惊惶失措,是最需要亲友关怀照顾的时候。因此,佛弟子如果能适时探护,请善知识为他说法,滋润病者的身心,使他们在病苦之中得到安慰,如同众生的良医和护士,必能获得病患与家属的欢迎。

看护病者应该要有正当的语言,正派的态度,正确的方法,否则非但不能使病者早日痊愈,而且更令病者心生恐惧,乃至加重病情。如何探病才如法?根据《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四载,有五法能使病人迅速康复:

一、为病人分辨良医;二、照顾病人要先起后卧,不可懈怠;三、善于言谈,不贪睡眠;四、以佛法供养,不贪饮食;五、能胜任与病人说法。

以现代医学观点而言,除了病者的身心需要治疗、抚慰,病者家属也应该受到关怀,给予适当的医学常识教育与心理辅导,增加对疾病的正确认识。以下为探病时应注意的事项:

1.探病时间不宜太早或太晚,以免影响病人作息。

2.每次探病人数不宜太多,与病人谈话的时间不宜太久。

3.可赠送鲜花或书籍,让病人心灵获得慰藉。

4.病人若是佛教徒,则可以带佛教文物、佛教书刊、佛像、念珠、录音带、大悲咒水等探望病人。

5.应遵从医护人员指示,不赠送病人不能食用的物品。如糖尿病患者,忌送甜食。

6.不宜介绍偏方。

7.除非经医师许可,不应介绍或带民俗治疗师前来为病人治疗。

8.不随便制造任何药物供病人服用。

9.除了心怀慈悲,真诚的关怀,并应启发病人对佛教生起信心。

10.病人焦躁不安时,可随机说法,使其心灵得到安慰。

11.耐烦倾听病人的心声,纾解其心中悲苦。

12.可阅读报章杂志、文章或趣事,排遣病患的寂寞,保持心情愉快。

13.进入病房时,表情应自然,切忌忧伤哭泣,以免影响病人及其家属的心情。

14.不宜谈论刺激病人心情的人、事、物等,以免病人情绪反应过度。

15.不与病人争执或辩论,不应教训病人。

16.应说充满希望的语言,给予病人鼓励。

17.谈话声音适量,以免妨碍其它病人。

18.不要坐在病床上,以免令病人产生不舒服的感受。

19.病人担心的问题,如家庭、事业、生活经济等,应予关怀。

20.不宜带小孩探望病人,除非病人渴望见到这个小孩。

21.感冒或患有任何传染性疾病时,最好不要去探病,以免把病菌传染给病人,加重病情。

22.病人垂危时,要为其说法,帮助他念佛,使病人能安然往生。

23.见有他人来探病,应适时告辞。

24.经医师许可范围内,可用轮椅或推床,将病人带到户外活动。

25.离开病房时,要使病人保持愉快而乐观的情绪,祝福病人早日康复。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星云大师文章列表

印光大师论念佛人如何对待疾病

生老病死是人的自然规律,疾病是人生八苦之一,念佛人...

陪病人念佛的经验

以前我在医院当医生,发现很多的患者,不能够接受传统...

疾病的原因

一切疾病的真正原因在于我们过去的妄念或恶业。所以说...

面临生死关头,才能领会我们和那些鱼儿一样

常常在病人的床底下,或者桌子上都会放着一小锅,或是...

《黄帝内经》里的三句话,把疾病的起源都讲透了

第一句是百病皆生于气。 怒则气上,容易脑溢血,眼睛充...

常见的禅病及其调治

所谓禅病,是指由禅修方法不当直接引发的身心疾病或显...

【佛学漫画】万病总治的阿伽陀药

信愿念佛,求生西方,名为阿伽陀药,万病总治,下手易...

【推荐】佛佑中阴往生——德文法师的往生纪实

东林寺丈室衣钵德文法师,于2024年1月22日23时12分,在...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

楞严经卷第一 楞严经卷第二 楞严经卷第三 楞严经卷第...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权江淮荆淛等路...

佛说施灯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舍...

星云大师《忏悔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弟子至诚恳切地匍匐在您的座前,向...

星云大师自己受用很大的「十句话」

我这一生,尤其是在佛教学院就读时,有很多人的话影响...

星云大师《为在家信众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您曾说过:「佛法难闻,善心难发,...

星云大师:药师法开示

我已出家五十多年,参加过的药师法会与弥陀佛七法会不...

【佛教词典】六喻

指六种譬喻。如金刚经谓世间诸法乃是空而无常,而以梦...

【佛教词典】十智(二)

华严经云十种智:十种智者,即三世诸佛一切种智也。如...

《佛教以孝为本论》白话译

(圆涛法师白话译) 【原文】 孝之为道,其大无外。经天...

出家人转世后能否记得前世的事情

问: 如果一个师父能转世的话那么这个师父转世后小的时...

及时为心灵沐浴和洗涤

若心污浊,则行为就污秽,行为污秽,就不能避免其痛苦...

人之所以活的累就是因为想的太多

一位搞研究的学者问:整天在紧张忙碌地工作,研究做课...

证悟到什么程度才能了生死

下面我就说说解悟与证悟和了生死的关系。解悟不能了生...

禅修需调五事

禅修需调五事:第一,调饮食;第二,调睡眠;第三,调...

忍辱波罗密

【须菩提。忍辱波罗密。如来说非忍辱波罗密。是名忍辱...

著相修行,皆是恶法,非菩提道

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此心无始已来,...

梦到底从哪里来呢

在说梦之前,我们先要说一下众生都具有的八种识:眼识...

慧律法师《僧璨大师最上乘信心铭》

沉痛殷切的呼吁 佛弟子最茫然的是:法门众多,却不知...

圣严法师《追求快乐是起点,不是目的》

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人生有苦,包括:生、老、病、死...

常律法师:修持药师法门的感应实例

药师经云: 「第三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以无量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