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心若有迷,便要至诚念佛,即能唤起心性觉醒

憨山大师  2023/11/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心若有迷,便要至诚念佛,即能唤起心性觉醒

【原文】

古德有言:“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梵语“阿弥陀”,此云“无量寿”,佛者觉也,乃吾人本然天真之觉性,尤见性之第一妙门也。原夫此性,先天地而不为老,后天地而不为终,生死之所不变,代谢之所不迁,直超万物,无所终穷,故称无量寿。此寿非属于形骸修短,岁月延促也,吾人能见此性,即名为佛。吾人苟知自心是佛,当审因何而作众生?盖众生与佛,如水与冰,心迷则佛作众生,心悟则众生是佛,如水成冰,冰融成水,换名不换体也。迷则不觉,不觉即众生,不迷则觉,觉则众生是佛。子欲求佛,但求自心。心若有迷,但须念佛,佛起即觉,觉自性光明,挺然独露,从前妄想,贪嗔痴业,当下冰销。业垢既销,则自心清净,脱然无累。此所谓“心净则佛土净”。事心之功,无外乎此;净土之资,亦不外于是。

【演莲法师译文】

古德有一句劝人念佛的话说:“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梵语“阿弥陀”,译为华言“无量寿”,佛是觉悟的意思,也就是我们本然天真的觉性。可见念佛,正是使众生明心见性的第一妙门。须知我们众生本具的心性,未有天地之前就已存在而并不为老,即使天地毁灭之后,此心性也并不随之而终;虽历经生死轮回而此心性始终不变,尽管日月交替变换而此心性永远不迁;直超宇宙万物之外而无所终止穷尽,故称无量寿。

此寿并非属于形骸生命的长短,也无关乎岁月的延促。我等能够悟明此心性,当下即名为佛。我等果能了知自心是佛,就应当审量因何如今而作众生?其实众生与佛,就如同水与冰,只因迷了心性,以致本然天真之佛沦为众生;一旦悟明心性,则众生当体是佛。如水凝固成冰,冰融化成水,只是换名不换体罢了。

迷则不觉,不觉即众生;不迷则觉,觉则众生是佛。所以,你既立志求佛,只须向自心中求。心中若仍然有迷,便要至诚念佛,念佛即能唤起心性的觉醒,觉则自性光明皎然独露,从前所有妄想、贪嗔痴业,当下如冰雪消融。烦恼业垢既已消除,则自心清净,从此脱离生死尘劳而无所系累。这便是所谓“心净则佛土净”。平常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之道,不外乎在于此心;念佛预办往生净土的资粮,也不外乎在于此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憨山大师文章列表

朗然比丘尼三见极乐而预知时至往生

朗然比丘尼,俗姓沈,浙江嘉兴县人。年十八岁时,见到...

生西劝持观音圣号

生西劝持观音圣号, 为什么《印光法师文钞》当中有这么...

净土宗的忏悔和积集资粮,是为了临终时用的

业果的轻重有三段:第一个,约心;第二个,约境;第三...

念佛宜早不宜迟

青少年是早上8、9点钟的太阳。人生最美的是少年年华,...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原文】 观经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凡忆佛,念佛,...

深信切愿就是无上菩提心

菩提心就是发成佛的心。菩提是佛果的意思,心是能发之...

【东林画传】净土高贤刘遗民

一、楚王后裔 弃官归隐 刘遗民是东晋时期,庐山东林寺...

万境本闲,唯心自闹

【原文】 人苦日在烦恼中,尚不知是烦恼;若知是烦恼,...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推荐】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有这十种的功德

若人受持一佛名号者,现世当获十种功德利益: 我们以下...

七难、七不净,四无常

1.凡人皆有七种不净,因而对自身不必过于执着,有这样...

人心莫测,于我有何关系

我常常这样想,假定你如果不是证了他心通的人,你无论...

有人只是小聪明,有人则拥有大智慧

能够在内心深处明是非、辨真伪,而不张扬、不虚妄,便...

【佛教词典】如法佛眼

(修法)向佛眼尊修祈祷之法也。如法二字,总名严仪之...

【佛教词典】天人散花尸上

指天人散花于其故身。据天尊说阿育王譬喻经载,有一天...

人间佛教的人情味

法师与小食客 慈惠、慈嘉二位法师留日期间,一天相约...

【推荐】香板下的祖师:来果老和尚

头陀苦行 到六月二十五日,我私自过海,准备行头陀苦行...

为什么为人处事要诚实信誉

问: 为什么为人处事要诚实信誉? 方海权答: 经中说...

定不定业对净土宗的往生有什么启示

定业就是说,这个业的结构非常坚固,它有主动得果报的...

一坐坐定,不执著一切境界

问: 我学坐禅的时候,我用的是数息法,但是我没有按照...

尊重他人的秘密,务必要守口如瓶

生活中,我们不仅要保存自己的秘密,也要尊重他人的秘...

驴的哲学

人生必须渡过逆流才能走向更高的层次,最重要的是永远...

《宗教不宜混滥论》白话译

(圆涛法师白话译) 【原文】 如来说经,诸祖造论,宗教...

念佛的七大误区

一、坚决不许打饿七 民国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年),有一...

以物药治身病,以法药治心病

疾病,是谁也不能幸免的,在佛法中说人生有老病死,把...

弥勒菩萨的象征意义

到寺院朝拜过的善男信女都知道,在汉传佛教寺院的天王...

《阿弥陀经》与《文殊》《般若经》的会通

等者,略举余经。如《文殊》所云,一行三昧。《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