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真出家的实在难,能成大器的更不易

虚云老和尚  2023/12/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真出家的实在难,能成大器的更不易

我们跟佛学,现在都是出了家。但出家有四种:一、身出家心不出家,身参法侣,心犹顾恋;二、身在家心出家,虽受用妻子,而不生耽染;三、身心俱出家,于诸欲境,心无顾恋;四、身心俱不出家,受用妻子,心生耽染。我们自己检查一下看,这四料简中是那一类呢?

我惭愧,身虽出家,几十年骗佛饭吃。表面出了家,内心未入道。未证实相理体,未能四大皆空,未能如如不动,这就是心未出家。我就是这样苦恼,还有和我一样的,可见身心俱出家就为难了。古来身在家、心出家的大居士,如印度的维摩诘、月上女、末利夫人、韦提希夫人,中国的庞蕴、宋仁宗、张襄阳,都是深通佛法,居尘不染尘。身心俱出家的大祖师多了,都是佛门模范,为后人钦式。弘法利生,作大佛事,功德无量。清朝顺治皇帝,六岁登基,二十四岁出家,这是身心俱出家的。其身心俱不出家的就不要说了。

真出家的实在难,能成大器的更不易。扣冰古佛说:“古圣修行,须凭苦节。”黄檗老人说:“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故出家人能做到底也不容易。

了生脱死,门路很多,《楞严经》有二十五圆通,就有二十五法门。门路虽多,总不出宗、教、律、净。宗是禅宗,教是讲经,律是持戒,净是念佛,这四法最当机。禅宗虽是直下明心见性,动静一如,头头是道,就禅来说,差别也多,还有邪正大小,种种不一。讲经也一样,要到大开圆解,一念三千,性相融通,事理无碍。念佛亦要念到一心不乱,当下亲证唯心净土、自性弥陀,入萨婆若海。

一切法门,都离不了持戒。《楞严经》说:摄心为戒,如不断淫,必落魔道;如不断杀,必落神道;如不断偷,必落邪道;若不断其大妄语者,因地不真,果招纡曲。我今先说入三摩地,修学妙门,求菩萨道,要先持此四种律仪。皎如冰霜,自不生一切枝叶,心三口四,生必无因。

佛门旧制,比丘出家,五夏以前,专精戒律。五夏以后,方许听教参禅。何以如此呢?因为修行以戒为体,戒是出生死的护身符。没有戒,在生死苦海中就会沉沦汩没。佛曾以戒喻渡海浮囊,不能有丝毫破损。浮囊稍破,必定沉溺。所以宗教净三家,及一切法门,都以戒为先。但戒定慧三法不能偏废,要三法圆融,才得无碍。持戒若不明开遮,不通大小乘,不识因时制宜、种种妙用,死死守戒,固执不精,成为错路修行。三学圆明,才得上上戒品。

种种法门,皆不出一心,所以一法通则万法通,头头物物尽圆融,一法不通则一切不通,头头物物黑洞洞。一心不生,万法俱悉,能如是降伏其心,则参禅也好,念佛也好,讲经说法,世出世间,头头是道,随处无生,随处无念。有念有生,就不是了。修行人要先除我相,若无我相,诸妄顿亡。我执既除,更除法执。我执粗,法执细。平常讲话,开口就说“我什么、我什么”,若无我,则什么都瓦解冰消,那一法都无碍。由能无我,也就无人,习气毛病也无有了。

既为佛子正信出家,求出离法,就要努力忘我,勿为境转,勿在烦恼中过日子。佛子若不降伏其心,则一念错误,毫釐有差,天地悬隔,一失足成千古恨。如救头燃,业守律仪,如保护渡海浮囊,不容有一点破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虚云老和尚文章列表

不经一番寒彻骨的磨练,一碰到困难就抵不住了

修行办道这件事,首先在发心上,如果要出家的话,就在...

如何择法择师

问: 如何择法择师? 智慧法师答: 《瑜伽师地论》里...

手持锡杖时的发心

《华严经 净行品》第四十七首偈颂,文殊菩萨云:手执锡...

忍一切的劳苦,也要忍一切的辱

上午,慈航堂某法师等师徒六,七人,上山参拜老和尚,...

自在随缘安住于任何境界

佛陀在拔耆国时,与诸大阿罗汉,如舍利弗、大目犍连、...

净土法门的至简至易

净土法门的第二个特点就是胜异方便,速疾解脱。 这跟之...

贤书法师出家前写给儿子的信

刘二子: 你好! 你妈妈带来你的消息,说你读书读的很...

出家人托钵意义何在

出家,乃出离俗家牵缠杂务之束缚,以期证悟无上菩提为...

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解深密经

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

【注音版】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早课(朝时课诵)

●大佛顶首楞严神咒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

第七意识在心中所产生的影响力

我们今天了解这个所知依,当然,它主要的内容是阿赖耶...

如何修行才能培养福德因缘

问: 如何修行才能培养福德因缘? 妙境法师答: 培养福...

增添成功十大关键要点

极多烦恼皆由不明白做人处世时,造下的后患。故我们应...

阿弥陀佛普遍接引,为何那么多人还往生不了

问: 念佛的人都想生西方,阿弥陀佛大慈大悲要普遍接引...

【佛教词典】秘法

(术语)有通别之二称。通称行于密教。护摩念诵之总名...

【佛教词典】提婆五逆

(故事)法华文句八下曰:诱拐五百比丘,而破和合僧(...

阿弥陀佛圣诞日的由来

永明延寿禅师是宗门下法眼宗的第三代祖师,也是净土宗...

崔婆往生记

宋代山东东平府梁家雇了一位保姆,叫崔婆,是淄州人。...

寿昌无明禅师:皮囊歌

臭皮囊,不久长,人生切莫逞豪强。 为王为宰为民卒,一...

【佛学漫画】地藏菩萨的故事——光目救母

地藏菩萨的故事——光目救母...

布施饮食获得五种福报

过去,佛陀住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里。当时,佛陀为比...

圣严法师:时时心有法喜

《法华经》中把凡夫世界形容为火宅,把佛法形容为出离...

阻碍你们晋升的人

在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有一家大型公司。一天,员工们外...

看破五浊恶世,生发厌离心

进一步谈五浊恶世这种是为甚难。而且,特别谈到五种决...

为何佛弟子把吃素看得那么重要

【阿难!是修行人,若不断淫,及与杀生,出三界者,无...

净慧法师:佛力加持与机缘

各位大德: 第二个七又开始了,时间如流水一般逝而不...

念佛人能往生西方,但禅密行者成就后去哪里

问: 净土法门念佛往生西方,禅、密行者功成后去哪里?...

有这五心,何来心累的羁绊

养生的方法,可谓多如牛毛。其实,真正的养生是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