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对于善法不要得少为足

净界法师  2023/12/3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对于善法不要得少为足

菩萨面对一切的善法,必须如贫得宝想,无有厌足,多多益善!我个人亲近过几个老和尚,给我很深的印象,第一个是忏公师父。忏公师父到八十六岁还办斋戒学会,他说他要办到九十岁,坐轮椅来办斋戒学会。真是不可思议!第二个是海公长老,海公八十几岁了还到处传戒。你说他求什么?他求名闻利养?他今生也应该够了。我们经常说:“赵州八十犹行脚,只为心头未悄然。”海公八十犹传戒,这都是我们的好榜样。有时候看到老人家在前面跑,我们后辈就觉得压力很大。因为有时候我们想:弘法三四十年,五六十岁应该退休安享晚年了。

我们后代的人,总是心胸比较狭隘,容易得少为足。特别是年轻人,他弘法没几年,就觉得够了!够了!开始就受用老本。老一代的修行人,你看他们真的是精进!他们对善法是无有厌足。达公长老也是一样,达公长老也是八十几岁往生,我印象很深刻,他往生的前一年,还跟我讲《楞严经》。他那一部《楞严经》没有讲完,讲到三卷多就往生了。他那个时候,身体已经非常虚弱,他还是照样讲经。我说:“您老人家身体不好,为什么还讲经?”他说:“我们一个人不讲经就会退步,所以我一定要讲经,让自己保持正念。”

所以,这个地方提醒菩萨,你对于善法不要得少为足,得少为足是标准的声闻种姓,菩萨种姓是多多益善。菩萨“为”了“摄受一切”波罗蜜的“善法”,是不断的“精进”。

菩萨开始历练以后,他会觉得自己还是有所不足,他应该再用功,再有进一步用功的机会。进一步的用功,第一个是要亲近善知识。善知识基本上有二种:一种是“持戒”,一个是“破戒”,我们作一个说明。这个“持戒”,就是他戒行清净、威仪具足,这种人我们很容阳“亲近”,他有摄受力。

第二种人“破戒”,这个破戒不是破四重戒,而是说他的戒行有所亏损,威仪不具足,他可能对于一些微细的戒行不重视。这二种的善知识,我们应该平等的亲近。

蕅益大师说善知识必须有三种相貌:第一个要有正见,他要通达大乘的缘起;第二个要有慈悲心,你有正见,你不喜欢教授别人也不行,要有想要利益众生的心情;第三个是方便,他有善巧方便的教化。菩萨具足正见、慈悲、善巧的时候,他表现出来的威仪,有的是威仪具足、有的是威仪不具足,这个时候,菩萨都应该要平等亲近。

我们众生,有些人的本性比较厚道,他看一个人,他很自然就能够看到他的优点,这种人一生当中,会遇到很多很多的善知识,得到很多很多的法宝,使令他心中的光明灯,很快就点燃起来,得到善知识的加持很快。有一种人是生性刻薄,他也不是故意的,他就是多生多劫有这样的等流习惯,就很容易看到别人的缺点,然后障碍自己。所以这个地方的意思是说:我们应该要调伏自己,不管别人威仪具不具足,只要他能够开导我们产生正见,我们都应该平等亲近,见得不见失,就是这个意思,叫“亲近善友”。

亲近善知识的目的,不是要攀缘,重点在于能够“听”他的开导,加强心中观照的智慧。我们一个人长时间不听法,古人说:“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一个人外表面目可憎,内心也一定是可憎。我们一个人长时间没有熏习大乘佛法,就表示你不断的熏习妄想,因为你不是被妄想熏习,就是被佛法熏习,你就是退步了。

所以说,我们一定要知道:我们的内心不断的变化流动,你一定要保持进步,就是要多“听闻”佛“法”。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懒惰变精进

过去舍卫国城里有一位富翁,拥有无数的财产和一个独生...

衍慈法师:明辨善知识

善知识这三个字,闻名为知,见面为识。善是好的意思,...

佛教中的八难是什么意思

问: 佛教中的八难是什么意思? 大安法师答: 八难是...

以敬信之心听法

一日,佛陀从俱萨罗国回到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此时,...

只能观善知识的功德,不要去观他的过失

我们现在来去亲近善知识僧呀,他也是有一些,怎么讲呢...

修道只有两个字:坚持

凡夫众生,你要一直精进的比较困难,一段时间会很精进...

走在五欲六尘的客途上,满面尘埃身心憔悴

你自己精进,就会舍这个轮回、这个南阎浮提的尘途。 尘...

不要把修行修到内心产生严重的反弹

第二个很重要,保护你的善根。这个地方有些时候要暂时...

【注音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嘉兴藏流通本)...

佛说玉耶女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长者给...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

「富裕」的三条家规

第一条,叫富而不污。 污者,浊而染。拥有了大量金钱...

【推荐】弘一大师《切莫误解佛教》

切莫误解佛教 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的历史...

老实厚道的人比较能够得到师长的加持

第二是「疑师」:对于师长的功德产生怀疑。怀疑这个师...

电视如梦 念佛醒梦

两年前,一位师兄在学佛小组分享的时候说,她已经不看...

【佛教词典】杂譬喻经

全一卷。道略集,姚秦鸠摩罗什译。收于大正藏第四册。...

【佛教词典】一切如理无间宣说圆备

【一切如理无间宣说圆备】 p0018   瑜伽九十四卷九页...

净界法师:忏悔法门(2023)

(第一讲) 学人这一堂课,跟大家共同学习的内容是佛教...

爱桩不拔难生净土

今时净业学人,终日念佛忏罪发愿,而西方尚遥,往生弗...

如何去消除病苦

如何去消病苦?病其实是三类病,佛陀说三类病。 一个是...

净土在哪里与存在的根据

我们这个世界被称为「娑婆世界」;「娑婆」也就是「堪...

我们不仅是极乐的享用者,而且是所有者

蕅益大师对信心的诠释用了六信:信自、信他、信因、信...

别人影响不了自己的光

刚工作不久的徒弟满腹委屈地回到师傅身边,抱怨道:公...

念佛就是无与伦比极为深妙的禅

禅这个词含义很广泛,有世间的禅,有出世间的禅,有祖...

「遍计执」是怎么安立的呢

这个「遍计执」是怎么安立的呢?「遍计执」它也是有一...

谁是世第一

两位梵志你一言、我一语的争论声,引来好奇的人们上前...

【推荐】邪淫极大损害人的福报

很多戒色文章都会讲到邪淫会影响一个人的运气,手淫也...

每日吃鸡贪口欲,转世为猪偿杀业

纪晓岚先生笔记上记载:河北新镇县文安城王氏的姨母,...

念佛窍诀仅一个字

宋朝的草庵禅师是一位禅宗的大德,同时也是弘扬净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