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但肯生信发愿持佛名号,定蒙弥陀垂慈接引

传印长老  2024/04/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但肯生信发愿持佛名号,定蒙弥陀垂慈接引

唯念佛求生净土一法,专仗弥陀宏誓愿力。无论善根之熟与未熟,恶业之若轻若重,但肯生信发愿,持佛名号,临命终时,定蒙弥陀垂慈接引,往生净土。俾善根熟者,顿圆佛果;即恶业重者,亦预圣流。乃三世诸佛度生之要道,上圣下凡共修之妙法。由是诸大乘经,咸启斯要;历代祖师,莫不遵行。

论主阐明净土法门为如来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的所谓特别之处,大须著眼!总结如下:

一、净土法门专仗阿弥陀佛宏誓愿力,所谓“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

二、行人宿世与现生所有善根,无论成熟与否,但肯执持名号,临命终时与佛相应,即得蒙佛接引,往生净土。

三、善根成熟者,顿圆佛果,破无明惑,得“念不退”,证常寂光法身,直至妙觉。

四、据此可知,善根未熟者往生净土即得“行不退”,证入三贤之位。

五、行人的恶业无论重或轻,但能临命终时心不颠倒,执持佛号,一念相应,即得往生。

六、行人即使恶业重者,一得往生,即预圣流。预圣流,即意味着断除见思惑,得“位不退”,永超凡流。

诸如上事,皆有别于通途教道的一般法门,故称之曰特别法门。吾人惟当仰信佛语,遵行励修,便获如是殊胜利益。

关于善根和恶业的问题,彻悟禅师曾有言曰:

然吾人无量劫来,业力轻重,善根深浅,皆莫得而知。但业力由心转变,善根在人栽培。是故宏法者,不得不善巧方便恳切开示;而学道者,不可不竭力奋勉,勇往直前。但一言入耳,一念动心,皆可转变业力,皆能栽培善根。虽闻种种紧要开示,都无一言所入;虽遭种种逆顺境界,曾无一念奋发。是为真业力深重,真善根轻鲜,则亦莫可如何也矣!

有人问彻悟禅师:“诸方(十方诸佛)皆有净土,何以专赞西方阿弥陀佛净土?”

彻悟禅师答曰:这不是为人师者独出心裁,其缘由可有如下数端:第一,此乃我等本师释迦牟尼佛金口诚言,分明指示故;第二,大乘显密诸经共同指归故;第三,令初发心修行之人专注一境,三昧易成故;第四,阿弥陀佛立四十八愿,以此为缘,此缘异常强胜故;第五,行人十念为因,此因殊胜故;第六,阿弥陀佛与众生偏有缘故。此土众生,无论僧俗、男女、老幼、善恶之人,当其处于极顺逆、苦乐境缘之时,多必由中而发,冲口而出念佛一声。然而不念佛则已,凡念佛必念阿弥陀佛。此谁使之然?盖众生久蒙佛化,久受佛恩,与佛缘深故也。

且此《弥陀》一经,由鸠摩罗什最初译成,庐山东林寺慧远祖师,即与一百二十三人结社念佛。以次渐化,临终皆留瑞应。虽鹦鹉、八八儿(鸟)念佛,化时皆有瑞相。此非众生与佛缘深,谓之何哉?

又《无量寿经》云,当来经道灭尽,我以愿力特留此经更住百年,广度含识。夫不留他经而独留此经者,岂非以此法门下手易而摄机普、入道稳而获益速耶?以是而知,其时愈后,此法愈当机矣!

彻悟诗曰:说著莲邦雨泪垂,阎浮苦趣实堪悲。世间出世思惟遍,不念弥陀更念谁?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念佛的心态与音声

音声乃心性的外显,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即为妙音,从...

这样念佛能入如来法身果海

如来微妙色身,虽在极乐,离隔十万亿刹;如来清净法身...

相信阿弥陀佛是唯一的救助力量

如果你在临命终时还会想家亲眷属,说明你这个厌离娑婆...

修净土的正经和副经

此前,我们把《西方合论》作了一个刹土门,就是各种净...

思惟苦谛与调伏爱取是净土宗的必修

我们讲到了四圣谛。那么四圣谛从净土宗正念的角度来说...

净土教起之十因

别则专就此经,复有十义:一、大悲悯念末法,为作津梁...

破除心外无净土的邪知见

【原文】 破系心外无法者。就中有二:一、破计情。二、...

阿弥陀佛临终接引的重要性

阿弥陀佛保任一件事,这个事很重要,就是临终接引。临...

信心铭

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  洞然明白  毫...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

【注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地藏十轮经...

【注音版】金光明忏斋天法仪

金光明忏斋天法仪...

障碍是我们自己捏造出来的

其实我们这一念心性是有无量的可能性,障碍是我们自己...

人一忙起来就会糊涂,过去的习气种子就会起现行

前面第一段讲的是凡夫众生求取世间的声名,到最后声名...

观身无常、苦、空、非我,是名为慧

修智 又复观身无常、苦、空、非我,是名为慧; 前边的...

学会转变心态,幸福其实很简单

在人生的旅途中,没有哪个人能够做到一帆风顺。人生的...

【佛教词典】记论外道

(流派)谓弘毗伽罗论之人也。玄应音义二十三曰:记论...

【佛教词典】光帝头

禅宗公案名。指后唐庄宗(同光帝)对兴化存奖禅师引幞...

临命终时最好别在医院

命终的过程人人都要经过的,谁也免不了。我们经常说出...

印经说法有五种福报

(一)长寿: 因为人们听经和读经以后,不造杀业,所...

抄经的十大功德利益

一、古以写经增福延寿 抄经,古称写经,即书写佛教经典...

临命终是业力激发的时候

从今生的角度来看,我们今生造了很多的业,那么到底什...

佛开示布施应有的三因缘

布施应有的三因缘(物净、心净、福田净) 布施,梵语音...

在家人是否一定要到道场专心办道

问: 末学感觉在家人有负累,不能专心办道,希望等孩子...

布施的重点在于改造思想

所有经典的学习,是改造思考模式。我们尽量养成布施的...

股市诚可贵,生命价更高

这一段时间,不管是在微博还是微信,真可谓被这个股市...

三法印

第一法印是诸行无常。 没有任何东西能够连续两个刹那...

因果报应是自己的事

大修行者有大福报,大修行者有大功德。比如:一个修行...

莲宗二祖善导大师画传

一、年少出家,广学经论 善导大师(公元613681年),诞...

唯独拜忏不会着魔

在梦中菩萨现大神力,有时候现相,梦中有时还容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