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修行人心不要急躁,也不要生卑劣心

悟公上人  2024/04/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修行人心不要急躁,也不要生卑劣心

《华严经》里讲:“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所以这个“信”字非常要紧!但信了以后,必须要起步,要起行;你不起行,只种善因,不能证道。

那么怎么行呢?这行不是叫你东跑西跑,乃是息诸妄想,破诸无明,也就是说修寂灭法门,这寂灭法门即如《无量寿经》里讲的:“超出世间,深乐寂灭。”

那么怎样修呢?这修行不离“止观”二字,止就是寂静修,观就是思维修,必须作到止观双运,不可偏废!而大家熟悉的念佛三昧,就具备这两种内容。

《妙法莲华经》说:“若坐若经行,除睡常摄心,以是因缘故,能生诸禅定。”由此可知,这个禅定的成就不是人家送给你的,是要自己努力争取来的。所以如果我们欲想成就念佛三昧,必须守口摄意身莫犯,做到身业清净,口业清净,意业清净,单提佛号,除睡常摄心、绵绵密密。

《大势至念佛圆通章》里说:“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这“自得心开”就是亲证“不生不灭”的体;故我常常讲,“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是不生不灭法,我们念佛,就是修不生不灭法。因地真,果地必不虚,没有如是因,必不得如是果;有如是因,必得如是果。

我们修行人,心不要急躁,就算这一生不得念佛三昧,亦能作到“念佛消旧业”呀!况且四十八愿里头,没有说你不成就念佛三昧,就不能生净土呀!更何况一生净土,不愁不开悟呀!禅门有两句话:“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我给改二个字,就是“念佛”消旧业,更莫造新殃,若不造新殃,定当生净土。

再说,我们修行人,不要生卑劣心,我们应当要争上心,怎么争呢?他既是丈夫,我也是呀!他可以成就,为甚么我不可以呢?所以不可以退屈,应当要争取。人见为圣贤,我也要学圣贤。

《增一阿含经》里讲:“若人本无善,亲近于善人,后必成善人,善名遍天下。”这个善恶是对立的,父母亲给我们生下来,这善恶两字就在心中,我不作恶事,就做善事,既然如此,何善自荐取?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推荐】法身功德在无漏 诸漏尽时法身成

杜漏歌 法身功德在无漏 诸漏尽时法身成 邪思妄想沉阴...

星云大师《如何处贫居富》

同样是人,为什么有的人很富有,有的人很贫穷?我们又...

没有信愿,持名不是真效果;没有持名,信愿得不到真感通

净土法门一直讲到说是感应法门,这个成就不是靠你的禅...

真实办道方能获得法益

往昔古人参访善知识,动辄需跋山涉水数月,艰辛之至。...

每一次的付出,都为心中砌一条大道

有三个工人在工地上砌墙砖,有人问他们在做什么。 第一...

大安法师:念佛不能走极端

我们念佛一定要有一种平实的心,不能去走极端。 我们...

随缘行善积德的方法

第一与人为善: 何谓与人为善,念念不忘为大众着想,...

净界法师:修道宗范

今天学人跟大家研究的主题是《修道宗范》。很多人都会...

佛说疗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

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

晚课(暮时课诵)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龟兹三...

龙舒增广净土文

龙舒净土文序 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

控制住散乱心,做自己心的主人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一个奥秘常常被人忽略,那就是如...

太虚大师的志行和悲愿

太虚大师精通三藏,学贯古今,智慧圆融,悲心广大。不...

释迦牟尼佛管送,阿弥陀佛管接

在《悲华经》里,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都在一尊佛面前...

谦恭价值观箴言

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尚书》 君子不自大其...

【佛教词典】平等力

为阿弥陀佛三十七号之一。阿弥陀佛证诸法平等,具有平...

【佛教词典】通达思择

【通达思择】 p1025 无性释八卷二十一页云:通达思择者...

如法的出家方式及出家功德

提起佛教,不少人马上会联想到寺院里、银幕上圆领方袍...

以德报怨的国王

佛陀时代有一段故事――佛陀来到舍卫国的只园精舍,摩...

再没有比这更简便易行的法门了

【何以令尽一口气念?以众生心散,又无暇专念,如此念...

顺情而化,导入弥陀的大悲

我们都知道,阿弥陀经讲,极乐世界有很多的鸟,都是阿...

吵闹着炫耀一番

寺院里接纳了一个年方16岁的流浪儿。这个流浪儿头脑非...

佛为优陂夷说斋戒法

昔日,佛在舍卫国弘化。当时,城东有一位妇女的孩子名...

何为四大皆空

四大皆空,这是佛教的基本思想。四大,是梵文(aturman...

虚云老和尚《上海玉佛寺禅七开示》

初七第一日开示(2月22日) 这里的大和尚(苇舫法师)...

痛中念佛时,此心常念「痛」多于念「佛」

念佛人体验佛力,就如游泳者体验水的浮力一样。末学承...

【推荐】印光大师对持咒的六点开示

一、持咒不需知道咒语的意思,只需至诚恳切 持咒以不知...

中峰和尚劝念佛诗

娑婆苦,娑婆苦,娑婆之苦谁能数? 众生反以苦为乐,...

患癌或重病,该何去何从

患癌、或重病,何去何从? 假如您是一个信佛念佛已经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