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悭财者世世贫穷,悭法者世世愚痴

净界法师  2024/06/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悭财者世世贫穷,悭法者世世愚痴

这个“悭”就是“耽”,是“爱”的意思。不过“耽”比“爱”的势力更强大,是“爱”得很厉害了,才叫“耽”。

‘耽着财法’,内心当中对于自己的财物、或者所摄持的法门,非常的爱着,‘不能惠舍’,不愿意把你的财富,以及所学到的佛法,适当的布施出去;‘秘吝为性’,“秘”是把它隐藏,不让人家知道你有财富、你有佛法;‘吝’是吝惜不舍,吝惜不给别人。一个是隐藏、一个是吝惜。它的相貌是︰‘能障不悭,鄙涩畜积为业。’

“涩”就是不流通、阻碍住了,鄙恶的一种不流通。也就是︰这些财物、佛法,不能从你的身口意流到其他众生身上去,无法流通,‘畜积为业’,把它聚积起来,不肯施舍。

在蕅益大师的《成唯识论观心法要》上说:“悭财者,世世贫穷;悭法者,世世愚痴。不可不戒也!”对财物悭贪,有什么过失呢?世世贫穷。对法的悭贪呢?这个法有很清净的传承、很殊胜啊,但我不随便给别人,那有什么过失呢?世世愚痴。所以不可不戒也!这件事情要注意啊,这样的因地是不好的!会使令我们贫穷、愚痴。

“财”跟“法”就像流水一样,要流通才能够增长广大!以佛法的意思,要“舍”才能够“得”,舍得出去才能够得到更多;你把它保存起来,“死水不藏龙”,下辈子就糟糕了,会贫穷、愚痴。所以要用“施”波罗蜜来对治悭贪。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舍利弗侍者的宿世因果

我们相信了佛法的人,也就是相信善恶果报,相信了善恶...

现在不造恶业,则当来不受苦报

世间一切事皆可众志成城,自然所作皆办。众志者,即大...

五百沙门出家证果之宿缘

昔时,佛与常随诸大比丘众,游化至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法布施能得三十二种功德

首先讲讲什么是法布施,所谓法布施就是布施佛法,比如...

芸芸众生哪个不是为了躯壳而忙

我们凡夫都有身见,执着这个色身是我,执着得要死,身...

存害人之心的恶报

从前有一条蛇,头尾相互诤竞。尾对头说:我应为大。头...

烦恼的根源来自于颠倒

佛法的因缘观,主要就是苦、集、灭、道,有杂染的因果...

佛陀为何要拒绝姨妈供养的金缕衣

如果是长辈送给你的东西,你可以拒绝吗?佛陀为什么要...

佛说当来变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不能拿因果来衡量别人

以前我学佛后,内心很刚强,常拿因果来评价别人。说这...

随缘行善积德的方法

第一与人为善: 何谓与人为善,念念不忘为大众着想,...

佛门里的大孝

佛教里说的大孝,就是自己能够真正地学佛。自己学佛,...

学习做更好的沟通,使人际更圆融

有时我们在沟通时,会不自觉地用一些『否定式』、『命...

【佛教词典】妄念

(术语)虚妄之心念也,凡夫贪着六尘境界之心也。...

【佛教词典】无常义差别

【无常义差别】 p1072 显扬十四卷十二页云:又无常义差...

在禅定中看到的三件怪事

过去有一个高僧证得了神通,有一次出门,在禅定中看到...

明贤法师的修行因缘

我追随了一个大众很少了解的群体:他们的价值观鄙视名...

身处逆境巧作福田

处在逆境的时候也能够种植福田。这怎么种植呢?那我们...

过与不及

世间每一个人的个性都不一样,有的人谦虚自卑,有的人...

何谓「普特切罗」

普特切罗,又名补特伽罗,是梵语 pudgala的音译,意为...

【推荐】在富裕中亲尝贫困

爸爸有时候,会给我们一种处境,要我们自己去体会。自...

世间人讲公平,事实上并不究竟圆满

中国传统思想讲到,做人处事要谦让。谦,就是把自己的...

吸烟的危害超过五荤

此文由龙树菩萨札记中录出,所论烟草之害,较五荤尤烈...

拜地藏像忏悔,获菩萨现身加持

这《地藏经》,古来因读诵、受持、供养、礼拜而获得实...

生命是一个故事,还是一个事故

我在想:生命是一个故事,还是一个事故?年轻的时候,...

念佛法门为何是圆顿之教

在大乘教和小乘教当中,这部《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属于...

不看他对我如何,而看他对别人如何

一次,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对老师说:东格拉底这人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