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法布施能得三十二种功德

2016/09/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法布施能得三十二种功德

首先讲讲什么是法布施,所谓法布施就是布施佛法,比如:劝人学佛发菩提心,劝人读佛经,劝人念佛,劝人往生净土,教导别人学佛法,对适当的人宣传佛法等等,就是法布施。

具体来说大家对世间财施的果报很清楚,也知道法布施有大功德,但是具体法布施有什么功德呢?佛经《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就记载了法布施的三十二种果报:

1、有正忆念。2、有于智慧。3、有于进趣。4、有离悭结。5、有少淫欲。6、有少嗔恚。7、有少愚痴。8、降伏自他所有结使。9、多人爱敬诸天赞叹。 10、诸龙夜叉乾闼婆等常随守护。11、不空受用人之供养。12、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不求而得。13、名称远闻十方世界。14、诸恶鬼等不得其便。15、诸佛世尊之所赞誉。16、守护正法持佛法藏。17、不堕一切诸恶道中。18、生于人天不以为难。19、不离见佛。20、不离闻法。21、不离供僧。22、得识宿命。23、生净佛土。24、生生之处诸根具足。25、得三十二相庄严之身最为上主。26、种陀罗尼根本种子。27、作无断辩智因。28、得智人眷属。 29、集大智因速疾得法。30、不起不正忆念之心。31、舍离一切世间财施。32、得大法藏辩才无尽。

佛经原文:

佛言。阿难。若有菩萨善男子善女人。于初日分以满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七宝。施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及诸缘觉乃至诸佛。如是日中日没初中后夜。如上布施满于千岁。阿难。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所得功德宁为多不。甚多世尊。甚多善逝。世尊。若于一日所得功德无量无边。况复千岁。

佛言。阿难。我今唱令是善男子善女人。为得菩提。为化众生。为转法论。受持是经读诵书写。于大众中广为显示其福为胜。何况复能如说修行。阿难。若于是经受持乃至一四句偈。在大众中广为人说其福为胜。何以故。如是之施名为法施诸施中最。如是之施即是法施。是为胜舍谓舍于法。是名上受谓受于法。是名上持谓持于法。何以故。阿难。施于法已能灭结使。财宝施已增长烦恼。是故菩萨为灭结使当行法施。佛所印可。如是法施则能摄取一切功德。

阿难。菩萨法施有三十二功德名称。何等三十二。有正忆念。有于智慧。有于进趣。有离悭结。有少淫欲。有少嗔恚。有少愚痴。降伏自他所有结使。多人爱敬诸天赞叹。诸龙夜叉乾闼婆等常随守护。不空受用人之供养。

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不求而得。名称远闻十方世界诸恶鬼等不得其便。诸佛世尊之所赞誉。守护正法持佛法藏。不堕一切诸恶道中。生于人天不以为难。不离见佛。不离闻法。不离供僧。得识宿命。生净佛土。生生之处诸根具足。得三十二相庄严之身最为上主。种陀罗尼根本种子。作无断辩智因。得智人眷属。集大智因速疾得法。不起不正忆念之心。舍离一切世间财施。得大法藏辩才无尽。阿难。菩萨法施。有是三十二功德名称。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憨山大师放生功德偈

人既爱其寿。生物爱其命。 放生合天心。放生顺佛命。...

欲求好相貌或转女身,供养地藏菩萨即可满愿

【若有女人,厌女人身,尽心供养地藏菩萨画像,及土石...

「诸供养中,法供养最」如何解释

问: 经中说:诸供养中,法供养最。请解释一下。 方海...

宝天比丘

恭喜!恭喜!恭喜长者您喜获麟儿!哇!真是太不可思议...

极乐世界的菩萨,在这个世间的示现

极乐世界的菩萨们,来我们这个世间示现的,自古及今应...

什么样的布施能成就广大功德

云何菩萨其施广大?若诸菩萨于惠施中离娑洛想。 前面是...

为何达摩说梁武帝没有功德

摩诃迦叶为了要续佛慧命,使法水常流,就是正法眼藏和...

富人多做好事,有舍更有得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台湾佛陀纪念馆历经13年筹划...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

【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注音版】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华严经·净行品

(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

潇洒人生,坦然面对死亡

生命,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也是一切宗教、哲学、文学、...

修行中的三种错乱过失

在修行当中,我们一般凡夫有三种过失。 第一种人,凡夫...

宗舜法师:念经的简单仪轨

诵完《涅槃经》后,我写了点东西,谈了一下诵经的心得...

十方诸佛净土无量,为何经论多指归极乐

若善男子、善女人,专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以诸善...

【佛教词典】六二缘经证

【六二缘经证】 p0306 成唯识论五卷七页云:又契经说:...

【佛教词典】萧琛

(476~512)南朝齐、梁时代学者。一作萧璨。兰陵(山...

每天念佛和看经的时间应如何分配

问: 每天念佛和看经的时间应如何分配? 大安法师答:...

慧律法师:心无所住就是安住

世间没有中庸,无相才是真正的中庸;心无所住就是中庸...

生命危脆不能长久

昔日佛在毗耶离城甘梨园时,比丘们观察到此地平正庄严...

在临命终之前,把所有的业力变成可携带式

作为净土宗的修行者,当我们娑婆世界的果报体投生到极...

得助念与失助念之损益比较

刘晓愚居士,名景烈,江西赣县人。少年留学东瀛,与蔡...

让目标看得见

这是一个流传很久的故事。几十年前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

受伤未尝不是另一种成全

清朝时,淄川有一个穷小子,腊月将尽,还缺吃少穿,他...

涵养也是一种财富

香港巴士阿叔是一段用手机拍摄后放到网络上的视频。前...

真心究竟在何处?就在念佛当中

圣人、佛、菩萨跟我们凡夫的差别,就在一念之间。为什...

净业若成 禅宗自得

净土宗的祖师里面,在开悟之后的一个特点置彼而取此。...

十念往生者,都是宿世善业强

一切法都是从心想生,临终能够遇善知识,十声往生,这...

圣严法师:缺少忍的工夫

有些修道的人,贪念不多,而且非常精进用功。但是,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