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修行有三个次第

净界法师  2024/06/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修行有三个次第

修行有三个次第。我们看经文。

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身心圆明,不动道场。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

那么在因地当中要怎么办呢?第一件事情,转物。你应该在心中产生一个微密的智慧观照。你不是做功课要观照,你起心动念都要经常观照“达妄本空,知真本有”,慢慢地舍妄归真,那么你就慢慢地能够恢复到我们的如来的本性,恢复到我们原来的本性。所以第一个就是“转物”。

这个转物,就是说用理智来转情感,而不是转那个物质,是转心中的妄想。因为我们的妄想——你看佛陀喜欢把妄想称作物质,我们妄想是因为被物化了,你受了物质的影响,受六尘的影响。但是,我们现在用我空法空的智慧把过去物化的这个妄想转过来。这个地方是讲因地的观照。

这以下两段,是最后的果地功德。

身心圆明,不动道场。

前面是破妄,这个是显真,显这个真的体性。所以,我们就能够成就,这个身心世界就能够圆满光明,安住在一个寂静不动的道场。这个道场就是常寂光净土。所以佛陀在经典上说,我观一切的十方的国土无有寸土可得——禅宗说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个就是常寂光的道场。所以我们得到一个体性广大的自在,显真。

那么显真以后,它有什么作用呢?看它的妙用。

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

当我们真性恢复以后,我们就能够达到事事无碍的法界。什么叫事事无碍?你看,在一个那么小的东西中(最小的东西就是一个毫端,一个眉毛的尖端的地方),能够含受一个这么广大的十方国土,“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因为我们能够产生微密的观照,恢复我们的本来面目,我们的功能才能够慢慢地扩大。

这里有一个地方值得我们思考。我们一念心迷己为物,我们从这个地方来出发好了。我们的心被物化以后会产生执着,执着的结果,我们会怎么样?会产生一个错误的概念,就是追求越多越好。你看我们的生命体,我们喜欢得到,不喜欢失掉。但是当我们的心越贪越多的时候,我们的功能就慢慢地丧失掉。

其实,我们的观念如果不能改变,我们很难解脱的。我们喜欢得。你看,财物越多越好,东西越多越好,结果我们反而失去更多。你看圣人修学是舍。他越舍,越放下,他拥有越多功德,功能越多,“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从前面的譬喻你可以知道。你看,一个虚空放一个器具,虚空就产生了区隔;你把这个器具舍掉,就变成一个虚空了。

忏公师父对修行提出一个概念,他说,我们修行有一个很重要的、基础的入道法门。这个入道法门是什么?就是学吃亏。我们喜欢占便宜,因为我们希望能够劳力越少,收获越大。结果,这种思考模式使自己的我法二执更加的坚固、更加的物化。其实我们应该学吃亏的。学吃亏以后,你才能够转变那种已经物化的东西,把它全部都慢慢地消化掉,恢复你的清净本性。但这个不容易做到。不过在概念上你先承认这个观念是对的,这个是趋向解脱的。

我看广钦老和尚的开示。他说有一个居士去承天寺挂单,想要出家。这个居士很用功,做什么事都很认真。有一天他跟大众去出坡,回来以后大家把工具一丢就去吃饭,他也想要去吃饭。执事法师说:“诶,你先不要吃,把这工具拿去洗一洗,放到库房再去吃饭。”他觉得他吃亏了:大家一起做事,回来以后我要去洗!他一气之下,就想要走了。

老和尚把他叫到寮房里面来,对他说:“你一走下去,你整个修道的因缘全部都失掉了,变成障道。你要从这个地方去学吃亏才对,忍人所不能忍。”哦,他念头一转过来,很高兴地去洗一洗,再去吃饭。后来那个居士自己讲,从那天以后,他整个心胸变得非常开阔。就那个因缘转过来以后,遇境逢缘,他觉得烦恼轻薄很多,不会像以前动不动就起烦恼。

这个问题就是说,我们刚刚前面讲过,念头要转是不容易,但是如果你不转,你就跟解脱道无缘,你变成修福报。你诵经三千部,然后把它产生一个功德想,这个叫作修福报。所以,我们今天要把这个已经物化的我法二执转变过来,要开始学吃亏。这是第一步。因为你要舍,你才能够产生更大的作用、更大的功德。所以这个地方“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身心圆明,不动道场。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佛法的修学要先修心再修相

诈跟诳的共同点─都是创造一个假相来欺骗别人。我们一...

怎样处理好学佛和学习生活的关系

问: 我有个同学,他是学生。在考试之前忽然生起了出家...

我们为什么要修行

怎么个修行?怎么修法?怎么修怎么行?首先要知道我们...

修行有三个阶段

第一个,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一般对初学者,我们比较...

石头和尚的十味妙药

云南昆明华亭寺内,存有一奇特药方,它是唐朝无际石头...

不观他人过,但观自身行

佛在《法句经》里说:不观他人过,不观作不作,但观自...

星云大师:修行的真义

现在的人常说要修行,其实只不过是将修行当作懒惰的代...

怎样念佛才容易成就

我们学佛是以佛的心愿、佛的行为、佛的慈悲心来开发我...

十小咒注音版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佛说罪福报应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

念佛一念,乃出生死之净因也

【原文】 已矣哉!一切众生,流转苦道者,良因一念妄想...

「初心」与「直心」有什么不同

问: 请问初心与直心,有什么不同?或者两者本质相同而...

宏海法师:学佛答疑(洛杉矶)

性仁法师致感恩辞: 在没有请法师回答问题之前,我先讲...

能折伏情欲称为善,能灭除情欲称为圣

【原文】 喜怒好恶嗜欲,皆情也。养情为恶,纵情为贼。...

【佛教词典】内阵

又作内陈。为“外阵”之对称。指于佛堂或变相图绘等安...

【佛教词典】阎浮提

梵名 Jambu-dvīpa,巴利名 Jambu-dīpa 之音译。又作...

永惺法师圆寂:一生积极参与社会善业

5月7日讯 香港佛教联合会荣誉会长永惺法师圆寂,享年9...

坚持真如,妄想自然消失

成就三不 (不迷、不取、不动) 成就三不,你不是安住...

人生最美的心境

一位老先生怀抱「我家门前清洁,别人家门也该干净」的...

为何用女性母亲的形象,来表达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的形象在唐朝之前,甚至在唐朝的时候,观世...

业感缘起——业​果

业果 业力万殊,招感果报亦各别。此果报不外有漏果和无...

肝炎病的食疗法

中国人有几亿人有肝炎。肝炎有七种类型甲型、乙型、丙...

星云大师《逆境》

吾人生命的成长,要靠许多的逆境来磨练;当逆境来的时...

蓦地放下,则一切法了不可得

当我们的心开始带回家以后,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

【推荐】蒙山施食的由来及功用

《蒙山施食仪》是汉传佛教寺院每天晚课都必须进行的一...

星云大师《工作完成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我好欢喜,我好欢喜地要告诉您,佛...

大寂法师:三种情形会让你生起退转心

一、学佛多年的居士为什么会在重病下对佛法失去信心?...

学佛人不必不食油盐

不必不食油盐 不食油盐,固不必也。佛制无此一说,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