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法的修学要先修心再修相

净界法师  2015/02/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法的修学要先修心再修相

诈跟诳的共同点─都是创造一个假相来欺骗别人。我们一般的修学有两个重点:

第一个:就是内心的真实功德。

第二个:是你外表的相状。

佛教徒─他是先成就真实的功德,再现出因缘假相出来,所以佛教的修学是由内而外的,你一定有菩提心,才有资格去修学六波罗蜜的法门。

但是外道不同,外道他的修学,是只有修假相。

诸位看看经典,尤其是《阿含经》,当你被外道的咒术所障碍了,你持佛教的咒语肯定可以破坏它,因为外道的咒语,它没有真实的功德,它是一个假相,它完全是颠倒想,它是依止禅定的力量创造出来而已。而佛教的咒语,它是从内心的真实义的功德而发动了这个语言文字相,它这个假相有真实义在里面。

所以为什么外道的神通,跟佛弟子的神通一接触的时候,马上就被破坏掉了?因为它没有真实义的功德。

我们讲一个小故事,诸位可以体会一下:

有一次,释迦牟尼佛带着目犍连尊者到忉利天去说法,到了忉利天,帝释看到目犍连尊者很欢喜啊,他心里想说:诶…舍利弗尊者怎么没有来呢?他们两个是左右的大弟子啊。他的想法是希望舍利弗也能够过来,当然大智慧的佛陀知道他的心意,就跟目犍连尊者说:你赶快叫你师兄舍利弗尊者赶快过来。目犍连尊者是神通第一的,他的神通变化特别的精妙,他马上一飞步就到了舍利弗的寮房,那时候舍利弗尊者正在缝袈裟。

目犍连尊者说:师兄啊!师父要你赶快到天上去,他有事找你。舍利弗尊者说:好,我知道了,你先去吧,我袈裟缝好,马上过去。目犍连尊者心很急,就说:师父要你赶快过去…你还不去!他说:你再不去啊,我用我神通力,把你整个寮房抬过去。舍利弗尊者抬头看一下他说:你要有本事把这个针从地上拔起来,你再来动我的身体吧!就把这个针插在地上,结果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他就是没办法动摇这一根针,没办法!目犍连尊者只好先回去,当他到了忉利天的时候,舍利弗尊者已经早就到了。

我们看目犍连尊者的神通跟舍利弗的神通──

当我们看到假相,看到这个神通:可以把花变成一只老鼠,老鼠变成一只兔子,其实那是一个假相,那是心念的想像力丰富。但是真正神通跟神通接触的时候,是显现他内心真实的功德,就是他的止观的力量。我们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得出来,目犍连尊者的禅定力、智慧力是比不上舍利弗尊者的。

所以我们受戒的时候,为什么要缘境发心呢?为什么要得戒体呢?诸位你会注意到─佛教任何的功德,都是先有体才有相。

我小时候学过外道法门,我发觉:外道做什么事情,都只是注意事相,没有重视心理的准备。你看我们持戒,你没有得戒体,是谈不上戒行、戒相…谈不上的,你没有真实的发心,不可能持戒的。诸位看止观的书籍──不管是《小止观》也好、《摩诃止观》也好,他不是告诉你马上就要修止观,第一个它先告诉你:真正发心!

你为什么修止观?把心态调整好。

所以:你会发觉我们修学佛法,为什么我们花的时间比外道的时间长?

那当然!外道都是在修假相而已,那是空壳子的东西。但是佛弟子他很重视你的心态,一定要跟内心的菩提心、清净心相应,一旦让佛弟子修成以后,那个功德就是坚固不可破坏。

所以你看外道法很容易修,因为他就在修假相而已。

诈跟诳─就是修假相,它是向外攀缘,跟佛教的真实义的功德不相应。佛弟子所有的假相,都是由内发出来的!

佛法的修学──诸位要知道:先修心再修相,它是由内而外的,外道只是修假相而已,这一点不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七字经

天下要数忠孝贤,人间能有几个贤。 只要记得贤人语,...

五点计数念佛法的实际操作

有一个老和尚说,他讲一个譬喻很好,他说,出声念就是...

捡拾零碎时间修行

如果明天就要躺下来,面对死亡,想想你要去那里?想想...

一切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一位年轻人向清净苦述,由于自己性格耿直,心直口快,...

不随逐欲望就是修行

有些人他往往错误地认为,只要我们的所作所为跟佛法有...

一直起烦恼又一直放下,这样有机会突破吗

问: 我现在在修学上好像遇到了一个瓶颈,我们现在一直...

吕洞宾成道前的十次考试

一,洞宾自外远归,忽见家人皆病死,洞宾心无悔恨,但...

八念法门

今天给大家讲的题目是八念法门。 我过去也给大家讲过六...

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至诚改过,行善改命

古德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过能改,善莫大焉。这...

出家真正的利益在哪里

原文: 古德云:最胜儿,出家好。俗有恒言曰:一子出家...

【推荐】佛教中开光的真正含义

开光,即便是在非佛教界人士那里也不是一个陌生的词,...

不要让车轮沾上血腥味

1.在日常驾驶中小心点,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别去...

【佛教词典】万法

【万法】 又称‘诸法’。总赅万有事理之语。即色、心一...

【佛教词典】静虑异名

【静虑异名】 p1378 瑜伽十一卷九页云:复次于诸静虑名...

布施饮食获得五种福报

过去,佛陀住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里。当时,佛陀为比...

生命不止,布施不断

因果法则是宇宙人生的客观规律。无论是否学佛,每个人...

弘一法师的悲欣交集

弘一法师 (1880-1942年),俗姓李,名息,学名文涛,...

让皇帝感动的永明大师

【及至永明大师,以古佛身,乘愿出世。方显垂言教,著...

欲望来了怎么办?你需要这十五个退欲灵丹

对治手淫最重要是防患于未然,在你被淫欲控制将要手淫...

这个「想」对我们影响是很大的

我们今天每一个人都有五阴。从造业的功能而言,五阴当...

用数息观来念佛

佛开示我们一种方便,叫出入息观。出入息观就是观出入...

虚云老和尚法语

○修行要在动用中修,不一定要坐下来闭起眼睛才算修行...

好姻缘如何求

我学佛的因缘是源于算命,在我学算命的几年里,我渐渐...

割耳救雉

智舜禅师,唐代人,一向在外行脚参禅。有一天,在山上...

这两种人难入道

遇苦、受苦、知苦、觉苦,当下生什么心?厌心还是怨心...

相信因果忏悔罪业

因果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规律。有一个农民在春天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