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没有一个业是从别人身上跑到你身上的

净界法师  2024/07/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没有一个业是从别人身上跑到你身上的

那么忏悔的第一件事情——-思惟业果。就是佛教很特别,它的修行都是先调整心态——心为业主,它跟外道不一样,外道修了半天,他不会改变心态的,佛法是先有心态才有修行。就是一个马车的思想,一定先有马才有车。就是为什么六度里面,一定先有智慧波罗蜜,才有前面的五度。因为所有的修行要构成乘,一定要有一个马,就是建立一个深信业果的心态。这个有三点,我们把它念一遍:

一、业果决定: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二、业果不失: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三、增长广大: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顆子。人生为善恶,果报还如此。

佛法的修学强调心为业主,所以修行之前先导正心态。

第一个心态,思惟业果决定。就是一个人的业跟前世有关。所以你今生接受了前生的业力,那前生的业力再加上你今生的执取造作,又形成了一个新的业力,又影响到来生。所以因果是丝毫不爽,就是因果的相续性是绝对没有差错的。

就是说,没有一个业是从别人的身上跑到你身上的,没有这回事情。简单讲就是认命。就是你有这个坏习惯,你有这个业力,你不要不服气,就算你今生没有做,也是你前生做的。我再讲一次,没有一个业力是别人给你的,说别人把业丢给你,不可能!所以第一个、业果决定。跟你自己一定有关系,可能今生、可能前生、或者是前几生等等。

第二个、业果不失。如果你不处理,它永远不会消失掉,这个就是因缘轨则,这就是水流思想,当水流从上游流下来,有干净的水,有肮脏的水,这一滩肮脏的水你不处理,它不会自己消失掉的,假使百千劫,所造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你不处理它不会自己消失。它不但不会自己消失,还会怎么样?

第三、增长广大。最可怕就在这里,你越晚处理越难处理,就是春天本来是种一个小种子,这个种子很小,像一个小粒黍一样。等到这个种子吸收了阳光、水分、泥土的养分以后,它长出来是万颗的果子。所以人生为善为恶,一开始都是很微小,但是因为你的轻忽放纵、辗转相续,最后果报变成不可思议。

这三个当中最重要引发我们惭愧心的,当然是第三个,就是增长广大。业力简单一句话就讲完了,越早处理越好,因为它不会消失掉;你拖得越久,你以后越难处理,就是这个概念。所以我们的惭愧心,来自于对业果的思惟,对真理的观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世间相的不平等是从哪里来的

我们一般的在家道友信佛之后求家庭平安,求吉祥如意,...

这个咒能够拔除一切业障的根本

我们能听到得生到净土的咒也是不容易的,这个咒大家都...

能造的心,所造的境全部是虚妄的

在唯识学当中它告诉我们说,人生的无奈来自于第八识的...

做好事没得好报?

有时候表面上看是做好事没好报,做坏事反而好处多多,...

志公禅师为什么不禁笑了起来

唐朝有一位得道高僧志公禅师,住在金陵,有一天他离开...

让你的生死业缘干干净净

一个清净的比丘跟发了菩提心的菩萨,在乡间的小路走的...

五种慷慨布施,能得大福报

昔日,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天世尊...

能忆宿命因果本末

【若能至心归敬及瞻礼赞叹。香华。衣服。种种珍宝。或...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瑜伽菩萨戒本

《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佛陀为什么要教诲断食众生肉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次断杀生,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

有我罪即生,亡功福无比

我们想要超越三界的尘劳,一定要知道方法,不是盲修瞎...

初学念佛不可散念,必须计数

念佛的人,切忌散念,因为散念不能摄心,念成习惯,就...

昏沉与睡眠的过患

能破今世后世,实乐法心,及后世生天及涅槃乐。 我们经...

【佛教词典】作余食法

亦名:余食法 子题:比丘食有二种、食有二种、不正食、...

【佛教词典】真实智

【真实智】 p0918   瑜伽十卷十七页云:云何以真实智...

福是种来的,不是求来的

过去有一个人问佛陀说:我身体一直很不好,我到处求神...

《净土决疑论》白话译

(圆涛法师白话译) 【原文】 药无贵贱,愈病者良。法无...

现代人的十大死因

人生有两个最大的问题,一是生,二是死;生之不易,死...

布施一杓饭汁,果报不可思议

芥子般的种子,能长出庇荫众人的大树。布施得福,因果...

不贪的人才是宝

春秋时,宋国有一个人得到一块美玉,献给做官的子罕,...

如何专一念佛

印光大师为什么强调十念记数?这种十念记数法就是针对...

极乐世界要修到什么果位,才需要回到娑婆

问: 请师父慈悲开示回入娑婆度有情是什么相状?我们那...

六道轮回的概况

每个宗教对人的身后,各有独特的见解;有些宗教认为身...

莫以为做和尚容易,除非你不修行

他们看到和尚没儿没女,自由自在,以为当和尚好玩。其...

信愿行的过程与差别

心即是佛,是禅宗的根本,无论讲到哪里都离不开,因一...

圣严法师《不可能让人人都满意》

在做事的过程中,常会面对很多的批评与指责。 想要让...

【推荐】所有的外境,都是你内心的影像

我们引用这个《占察业报经》里面有一段的这个无分别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