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弥陀是报佛,极乐是报土

宏海法师  2025/03/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弥陀是报佛,极乐是报土

道绰大师直接提出来说极乐世界决定是报土,阿弥陀佛决定是报身。为什么呢?他说在净土成佛的,全部都是报身,实报庄严身,不是化身。在染土成佛,秽土成佛的,全部都属于化身。所以你看他这个判法,一判出来以后,最直接痛快。就像我们禅宗也讲直指,实际上净土也有直指,他直指说弥陀就是报身,极乐就是报土。你相信就好了,就这么办。大家发现了没有,为什么这么办,它有什么功德。我们研究了半天,就第一个问题,第一句话就说了这么半天,说弥陀净土到底是报土还是化土。这里说了,是报土,不是化土。

我们为什么要听这个法,讲这么多呢。大家要知道,我们来讨论这一点,是为了给这个知教义明法理者,在法上给信心安定,也就是安这个信心。大家要想想,你想想,如果阿弥陀佛如果真的是化身的话,假如果极乐世界现在正在说法的阿弥陀佛是化身,那你说我们能靠得上吗,怎么靠呀?什么光寿无量,什么一生不退,圆证三不退,一生成佛有保障,甚至四十八愿谁来兑现,这都成问题了。化现的化佛化土的话,他是有生灭的。到时候,阿弥陀佛已经在这生灭相中灭了的话,你找谁去呢。所以说在理论上来讲,我们知道阿弥陀佛是报身,是有决定性的先进的意义。为什么?有助于我们抉择法门,就是行归净土来讲很殊胜。

第二个有助于我们修法成就。为什么,有保障,四十八愿有人迟早会给你兑现,永远在那儿兑现。这法很微妙的。你最基本的,我们从事相上来讲,我们度化众生有靠山,为什么说乘愿再来,我们还能回归净土。就跟我们说的,万一说极乐世界是一个化土,阿弥陀佛是个化佛的话,万一他缘分完了,我们乘愿在娑婆世界好不容易,苦哈哈地度众生,还没有到无生法忍,指望着他来接呢,再一转身,极乐世界已经生灭相过去了,灭了,怎么办呀,上哪儿找去呀。

所以从中可见,为什么这里要辨析极乐世界到底是报土还是化土,善导大师很斩钉截铁地说,是报土不是化土。是报土不是化土。那当然他这里也讲到了说,有圣言量来证,云何得知呢,不是他自己说的,善导大师的每一句开示都是有圣言量的,是佛说的。你看他讲这里讲到,“如《大乘同性经》说:西方安乐阿弥陀佛,是报佛报土。”那大家看到了,这就是引圣言量,就是佛在这部经典里面直接说到极乐世界是报土,阿弥陀佛是报身佛。那我们现量、比量、非量、圣言量,那我们就听佛的,就不用怀疑了。这是正面来直接告诉我们。

其次,你看还有,“又《无量寿经》云:法藏比丘,在世自在王佛所,行菩萨道时,发四十八愿。有一愿言:” “有一愿言”这句话有时候叫做“一一愿言”,还有一种版本叫“一一愿言”。“若我得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愿生我国,下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这句话的重点在哪一句呢?就是在“正觉”这两个字。为什么说不取正觉呢?四十八愿都有这个,设我得佛不这样就不取正觉。什么叫做正觉?就是圆满报身佛,因圆果满,就是所有成佛的事,每一件事他都做过了,都达到标了,这才叫果满。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么他才能够说这个叫做圆满报身,叫实报庄严佛。所以这里光这一句说不取正觉,由正觉就可以确定。

“今既成佛,即是酬因之身也。”酬因之身也。那我们看,这就是圣言量的功德,圣言量的功德,为什么呢?因为他从中可以提取胜境佛知见中的证据,来引导我们肉眼凡夫的不足。你看,我们如果读这段话就未必说,这怎么能证明说一定是报土报佛呢?善导大师就有这个法眼,他都说依这个本愿来判,阿弥陀佛净土就是报身的意思。很多的大德,古来的大德,就是因为四十八愿里面都有这样的说,设我得佛不取正觉,所以就可以确定说极乐世界是实报庄严土,因为阿弥陀佛是实报庄严身。这是第二段,第一段是直接引经文明说的,第二段是从这个经文里边来论证的。

我们再来看第三段,“又《观经》中,上辈三人,临命终时,皆言阿弥陀佛及与化佛来迎此人。然报身兼化共来授手,故名为‘与’。以此文证,故知是报。”这个就更通俗易懂了,什么意思呢?在《观无量寿经》里边,上品三生往生的时候,经中都明文讲到说什么呀,说阿弥陀佛与,与,这里的这个论证点在“与”字了,就是阿弥陀佛与化佛前来接引。

那大家想想这就说明什么呀?如果说,这个比喻不知道是否恰当啊,比如说报身佛是父亲,化身佛是儿子,善导大师意思是,人家经典里面就说了,说父亲与儿子来同时接引,你现在,与儿子来接引,那就证明,只要儿子来了,父亲肯定就不是儿子,对不对?父亲就是父亲,儿子是儿子,父亲跟儿子来了,从中可见,父亲跟儿子一起来就说明,父亲一定是父亲,不是儿子。既然阿弥陀佛与化佛一起来,就说明阿弥陀佛绝不是化佛,而是报佛。就是从这一点来论证,这是第三段,以此文证,故知阿弥陀佛是报佛,极乐世界是报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净土学人要做钝功夫

对净土经典的熏修如果没有达到熟悉的程度,我们的举心...

临终最怕不是风动幡动,而是仁者心动

接着来谈一谈净土法门跟圣道法门之间的结合。净土宗的...

西方极乐世界在当下

《弥陀经》上释迦佛告诉我们,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

【推荐】往生论(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

(婆薮槃头菩萨 造 元魏菩提流支 译) 世尊我一心,归命...

念佛普摄华严法界

原文 : 又问:华严法界,密义重重,以无量修多罗而为...

念佛是修行的捷径法门

净土法门由阿弥陀佛大慈悲心、大平等心中所流出,尽摄...

【佛学漫画】悟灵法师引母往生、感化僧俗随其念佛

悟灵法师的故事...

助念可以围着亡者边绕行边念佛吗

问: 助念的时候,助念人员围着亡者边绕行边念佛,可...

【注音版】劝发菩提心文

劝发菩提心文...

佛说罪福报应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赞

普贤菩萨行愿赞...

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

持诵礼观音,无不随感而应

今年春节过后,家中不知从何处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一只老...

微小的供养,便能获得巨大的果报

僧如大地,能长养一切善法功德。 《杂譬喻经》中记载:...

老子论企业家的三宝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

攀缘心是怎么生起的

再看欻然,就是起火的助缘。当我们人寿越来越少,进入...

【佛教词典】仙鹿王

(术语)鹿栖于山,故曰仙。超绝于同类中,故曰王。佛...

【佛教词典】受取蕴

【受取蕴】 p0726   大毗婆沙论七十五卷三页云:问:...

浅说佛教八苦

八苦:既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

懈之一字,为世间最恶毒之物

懈者,倦之渊薮也。世之万事,若沾住一懈字,作事者纵...

野鸭子飞过去了,你的心在哪里

理观的智慧,特色就是安住一念心性,这是根本。 安住一...

太虚大师《念佛往生的原理》

佛法明因缘所生法,有两种力:一、可思议力,二、不可...

怎样才能减少痛苦

你要经常思惟,现在我们生存的现实生活以及周围环境的...

九幅寺院佛系楹联,感受清凉智慧【图】

九幅寺院佛系楹联,一起感受清凉智慧...

超越轮回导归净土的路

是以欲透尘劳,须知要径。将施妙药,先候病源。若细意...

看到莲华跟佛出现在空中,该怎么办

问: 请教老和尚一个修行上的问题,遇到了境界。如果有...

时时刻刻多用心

「用心」对修行者而言是多么重要啊!「用心」虽然只是...

整个佛法的修学,都在修正我们的思想

当我们站在佛教的角度,来观察生命的时候,我们会发觉...

最具魅力

有一位女施主,家境非常富裕,不论其财富、地位、能力...

何必等到有事才持斋

无论佛教、道教或是民间信仰,很多人都相信持斋有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