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先明白念佛的目的,你就知道如何念佛

莲池大师  2018/01/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先明白念佛的目的,你就知道如何念佛

怎么念佛

以净土念佛法门为归,以“持名”为中心,“持名念佛之功最为往生净土之要”。“大藏经,所诠者不过戒、定、慧而已”,而一心念佛,即是戒、定、慧。因为戒乃防非为义,若能一心念佛,诸恶不敢入,即戒也。定乃除散为义,若一心念佛,心不异缘,即定也。慧乃明照为义,若观佛声音,字字分明,亦观能念所念,皆不可得,即慧也。念佛一路,即是入理妙门,圆契五宗,弘该诸教,精微莫测,广大无穷。因此,不论男女老少、贵贱贤愚,都要念佛。

若人富贵,受用现成,正好念佛;若人贫穷,家小累少,正好念佛;若人有子,宗祀得托,正好念佛:若人无子,孤身自由,正好念佛;若人子孝,它受供养,正好念佛;若人子逆,免生恩爱,正好念佛;若人无病,趁身康健,正好念佛:若人有病,切近无常,正好念佛;若人年老,光景无多,正好念佛;若人年少,精神清利,正好念佛;若人处闲,心无事扰,正好念佛;若人处忙,忙里偷闲,正好念佛;若人出家,逍遥物外,正好念佛;若人在家,知是火宅,正好念佛;若人聪明,通晓净土,正好念佛;若人愚鲁,别无所能,正好念佛:若人看经,经是佛说,正好念佛;若人参禅,禅是佛心,正好念佛:若人悟道,悟须佛证,正好念佛。普劝诸人,火急念佛,九晶往生,花开见佛。

不同人不同要求

极闲人要尽心尽力念佛,每日念几千声,乃至几万声;半忙闲人要忙时治事,闲时念佛,每日念几百声,乃至几千声:极忙人要忙里偷闲念佛,每日晨早十念,乃至日间或念几百声。

净土念佛的方法

念佛有四种:持名念、观像念、观想念、实相念。四种念佛方法中,以持名念佛(即专念南无阿弥陀佛)最为简便,同时功德也最广大。持名念佛又有三种:一是高声念:二是默念;三是金刚念,即绵绵密密,声在唇齿之间。

无论采用什么方法念佛,共同的要求是专心一志。念从心,心思忆而不忘,故名曰念。真正的念佛是念从心起,心里不断思佛忆佛,永不遗忘,这才叫念。如果“口诵佛名,心游千里”,这是“读佛”而非“念佛”。佛教一般都教导人们不要“执着”,但祩宏大师认为不能一概而论,障道之着不可有,进道之着不可无,念佛就必须达到执着的程度,这是进道之着。

念佛人,至于开目闭目而观在前,摄心散心而念恒一,不举自举,不疑自疑, 皆着也。念佛的人要做到至心作观,无论开目闭目都见到相好庄严;无论摄心散心,念佛从不间断,不举念而自念,不怀疑而自疑,这就达到执着的程度了。这样, 就能不觉不知,忽入三昧。

有些人念佛不专一:彼今之念佛者,名为专修,实则不然,他们为了增寿命,便诵药师经:为了解罪愆,就拜梁皇忏;为了救济危难,则持消灾咒:为了求智慧,便念观音文,而把“向所念佛,束之高阁”。这实际上是对念佛“二三其心,莫肯信服”,这样的人要往生净土就难了。

念佛与读经是相辅相成的

有些修净土法门的人,只贵把一句佛号直念下去,而对佛教经典不屑一顾。 “佛经不可不读。” “予一生崇尚念佛,然勤勤恳恳劝人看教。何以故,念佛之说,何以来乎?非金口所宣,明载简册,今日众生,何由而知十万亿刹之外有阿弥陀也。”所以,一切有能力读经的净土信徒都要同时研读经教,只有这样,才能把修净土放在更自觉的基础上。

不主张信徒烧身燃臂求生净土

唐代僧人智钦、专习禅业,又礼念万五千佛名,乃至百遍。后于柳州阿育王塔前燃一臂求生净土。大乘佛经中虽然常常有烧身燃臂礼佛之记载,但求西方者,当学钦公之习禅礼佛,不必效其燃臂。若能用燃臂之精虔勇猛,以治其恶习,则所燃亦多矣。

念佛的目的

念佛法门,人知为亡殁之归宿,而不知生存之利益……据实而论,求生净土本为成佛度生,既非图身后之乐,复何计身前之利与否哉!”念佛不仅对来世有大利益,对现世也有大利益。从更深层上说,念佛是为了“成佛度生”,既不是图来世之乐,也不是为了身前的利益。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莲池大师文章列表

同一念佛无别道 远通四海皆兄弟

在《往生论注》中,如来净华众,正觉华化生,是讲阿弥...

念佛时头很憋很涨,该怎么解决

问: 为什么念佛时头很憋很涨,越精进越难受,而且近...

【推荐】三界这一关跳出去,后面那一段就很好走了

为什么说要往生净土呢? 前面我们只讲到念佛能够破除障...

持戒念佛,本是一门,净戒为因,净土为果

《华严经》云:戒是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净戒。若能...

庐山东林寺昼夜经行︱三界如火宅 念佛归安养

2018年8月12日,东林寺每月一次的昼夜经行如期举行。下...

不求现世长寿康宁,唯求临终往生净土

仲春来山,瞬息半载。纵寿百年,弹指即过。一息尚存,...

末法众生专修净土法门

佛说了生脱死的修持法门很多,大体分为律、教、禅、密...

修行以念佛为稳当

百丈大智禅师丛林要则二十条 丛林以无事为兴盛。修行以...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

【注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地藏十轮经...

【注音版】金光明忏斋天法仪

金光明忏斋天法仪...

【注音版】雨宝陀罗尼

雨宝陀罗尼...

人在福祸快要来时,观察他的举动,决定能事先知道

【春秋诸大夫,见人言动,亿而谈其祸福,靡不验者,左...

出家与在家的比较

下边就是在家出家的问题了。这个我们也要讲一下,因为...

人身不用来修行,实在可惜

世间人迷惑了,就很苦。比如从健康来看。你想要健康,...

制怒、心静如水、养心

制怒 有一个煤矿老板,年产值过亿,聪明能干,精力旺...

【佛教词典】立宗

立宗者,谓以所应成自所许义,宣示于他令彼解了。所以...

【佛教词典】散华

(杂语)称经句之偈颂曰贯华,其散文曰散华。文句一曰...

怎样对待别人的过失

凡夫之人,那能无过。除非入正定聚的圣人,就不会有过...

思衣得衣,思食得食,凡所受用,无不如意

思衣得衣,思食得食。凡所受用,无不如意。而诸凡用度...

四摄法在弘法中的运用

第一是布施 1、财布施 我们到一个地方弘扬佛法、建立...

如何放下烦恼

问: 如何放下烦恼? 正如法师答: 人生在世,烦恼总是...

读楞严经看什么

大家都是佛弟子,我们在佛门里面常会感慨,或者听闻到...

慧律法师《断除四烦恼》

一、四烦恼 二、建立正确心态 三、结语 一、四烦恼 ...

当生了生脱死的最好方法

问: 我现在得到一部佛经《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

戒法是否允许重受

关于重受的问题: ▲《业疏》云:若准《多论》,不得重...

斋日和斋月

六斋日是指每个月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

净界法师:唯识三十颂直解

本颂是印度的大论师天亲菩萨所作,虽然只有三十个偈颂...

很有道理的60句

1,老鼠嘲笑猫的时候,身旁必有一个洞。 2,站在山顶...

大和尚「绝情」度贫母

有一个老妪,儿子幼时出家,现在她很老了,连讨饭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