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让青少年超越烦恼

2011/06/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青少年朋友们,经常听到你们呐喊着:“一大堆的烦心事,好烦啊!”似乎心里头积满了无数的委屈,心里头承受了一大堆的不平,你们又会几何时回过头来静默地沉思,问题的症结在那里?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如山如海的烦恼呢?你们有没有想过,你们何其幸运生长在这个不是离乱的时代,有政府的苦心孤诣,有众多精英集智慧及体力来创造社会,建设繁荣,使你们不知什么是愁绪,什么是苦难,怎么还会有不满的呼喊和不平的怨怼呢?

你们在成长的过程,因为无法完全体认而迷失,必然会产生许多现象,谁又不是在这种矛盾的冲击下成长的呢?现在谈谈为什么你们有那么多的烦恼:

一、父母殷切的期望,带来了压力,使得你们有烦恼。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样的,那个不疼爱自己的子女,那个父母不盼望自己子女受到良好的教育,得到最好的照顾,望子成龙,望女成凰,细心呵护着,希望子女能出人头地,硕壮的站在别人的前头,难道这种想法是错了吗?但是你们都抱怨说:“用功,用功,成天用功,不知失去了多少东西。”有时你们会因成绩不理想而挨骂,骂多了,会反抗,会不满,甚至于因而自暴自弃,但是你们有没有想一想:是否已尽力去从事?是否已尽情去发挥?是否已尽心去完成?如果你并未适性发展现阶段的本分,不读书、瞎混、带女孩玩、抽烟、打架滋事等,还说什么父母啰嗦,不关心你才会这么做,说什么父母不了解你,没有提供你最好的生活享受,才会有这种事,说什么亲情间有代沟等,那完全是叛逆的举止,任何人都不会原谅你的,有再多的话要说,也无法得到别人的谅解,更何况父母责骂中含藏着多少爱怜,多少真诚与关怀。

二、学校不当的调适,带来了烦恼,使得你们有烦恼:学校是集合不同生活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当然各种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思想和看法,不会每一个都合你的意,这中间难免有冲击、有苦恼,加上学校任课老师亦有不同的引导方式,有自的可以适应,有的无法适应,诸如对不能心服的老师、同学,你就有说不完的话了。你们是否想过,学校是求知识的地方,是训练你们如何与人和睦相处的场所,所以,如何调适去接受老师的指导?如何在求学之外,学习处世的道理?这才是最重要的,聪明的你们,一定有这个能力去做,而且做的很好,不但可抛弃烦恼,还可生活地很愉快!

三、社会形态的不同,导向的偏失,使得你们有烦恼:在现在的年代里,一切都是电器化、科学化,你们生活在这里头,除了学校的生活外,还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感染不良的导向,不如此便好似自己落伍了,把持不住便成天沉迷于电动游乐场、卡拉0K等等场所,甚至于租些不良影片观赏,不知珍惜自己的还飙起车来,糟踏自己,如果有人问起或家长督促,你们总有一大串的理由,说什么大家都是如此,时代在进步,这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这也是正当的娱乐。试想,在年轻的时光里,在懵懂无知里,偏离了方向,走错了路,难道亲人的关注,师长的关怀,友情的慰勉,你难道也无动于衷吗?固执得使自己满怀委曲吗?为何不凭藉着单纯的热情,一颗不被现实击败的赤子之心,兢兢业业地守住自己身边所拥有的,切切实实地读自己爱读的书,健健康康地爱护自己,快快乐乐地与人相处,来减少无谓纷扰,能如此,也就不会有往后一切的感伤与悔恨了。

青少年朋友们,假如你们遭遇难题真的有话要说,向谁倾诉呢?那就是家中的父母、学校的良师、真挚的朋友和社会家庭服务中心。这些人是肯定不会教你们作坏的,他们对你们的体谅与关怀是真诚的,他们没有怨言,没有怒意,他们的体贴、关爱是你们行事的最佳后盾,不论大小之事,可以开诚布公地谈,可以毫不隐瞒地讲,在错得还不深时,就可以醒过来反省检讨,使得你们更成熟、更长进,超越烦恼,开拓未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苦不在外境,而在心有烦恼

修行本来就要有随遇而安的功力,在燠热酷暑的环境,要...

贤书法师出家前写给儿子的信

刘二子: 你好! 你妈妈带来你的消息,说你读书读的很...

随缘自适,烦恼即逝

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事事如意,...

瞋恨心是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烦恼

《华严经》说,一念瞋心起,火烧功德林,百万障门开。...

该如何建立新的亲子关系和观念

问: 在这个变化的时代里,我们可否用佛教的义理和智...

坟墓上的竹篮子

很久很久以前,有位老阿公与儿媳、孙子住在一起。他从...

学佛的人是求解脱的,不是来找烦恼的

我们现在听到好多的道友指责别人衣服没穿整齐啦、掌没...

念佛和教育孩子哪个优先

问: 念佛和辅导孩子学习,在时间安排上,有没有先后...

【注音版】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 佛在罗阅...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十善业道经...

佛教为何反对自杀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人是向死的存在。在人的一生中...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有位喜欢收藏古玩的中年居士说:以前喜欢古玩,碰到看...

人生短暂须自警,放逸懈怠生死径

我年青的时候接触过一些老和尚,一说到修行他们常常会...

歧路指归

歧路指归重排流通引言 时当末法,去圣时遥,人心陷溺...

【佛教词典】九上缘惑

(术语)九种缘上界上地之惑也。即见苦所断之邪见,见...

【佛教词典】大悲忏

(书名)出像大悲忏法之略名,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之...

虚云老和尚法语

○修行要在动用中修,不一定要坐下来闭起眼睛才算修行...

佛教徒应该用什么方式祭奠亡灵

佛教主张给亡灵焚烧纸钱吗? 作为寺院来讲,清明节一般...

执持名号,一心不乱的方法

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当然是多善根、多福德非常重...

禅门的修行路:饥来吃饭,困来即眠

一般人听到佛教在讲修道、证道,都以为是一门高深莫测...

【推荐】佛法智慧与身心健康

据统计显示,近年随着社会节奏加快、生活及各种压力的...

观音菩萨救苦心殷垂形六道

观世音菩萨于无量劫前,久成佛道,号正法明。但以度生...

专修净业,一念精诚亲见圣众

清朝比丘尼清月,江苏无锡人,居住南门慈云庵,每天诵...

广超法师《佛学基础知识》

业力与轮回 一、业的定义 古印度语称为竭摩,梵语(K...

强盗楼陀的故事

佛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其时舍卫城中,有一个强盗...

有四种供养因缘,使僧众心生贪爱

有一天,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向比丘们开示...

生和死的四个层次

曹山本寂禅师的《语录》记载:一次,有僧问曹山:我通...

宫殿诸楼阁,观十方无碍

宫殿诸楼阁,观十方无碍,杂树异光色,宝栏遍围绕。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