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禅门的修行路:饥来吃饭,困来即眠

2012/06/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一般人听到佛教在讲“修道”、“证道”,都以为是一门高深莫测的玄理,更谈不上进入“道”的境界。有些人对《妙法莲华经》的“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都难以理解,其实如果我们真正明白佛教的道理,进而细心体察人生,品味生活,都会意外地发现原来道不仅仅在高山深处,亦不单单在寺院道场,而是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中,大至大千世界,小至一花一草,同样能体会到“道”的妙谛和意境,正所谓“佛法遍一切处,无处不是道”。 

中国禅宗的特色亦是提倡搬柴运水都是道。为什么搬柴运水都是道呢?道,其实只是心中并无杂念,亦不起妄念,这个时候,无论你搬柴运水也好、做任何事情也好,你都是在道中。否则,搬柴运水时妄念纷飞,例如搬柴运水时一直埋怨好重啊、埋怨路不好走,这样,搬柴运水只是搬柴运水,并不是道。

马祖道一禅师看到了这一点,便倡导“平常心是道”,他常常开示弟子们说:“道不用修,但莫污染,何为污染?但有生死心,造作趋向,皆是污染。若要直会其道,平常心是道。何谓平常心?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非凡夫行、非圣贤行、是菩萨行”。

马祖的“平常心”是要远离虚假造作,没有是与非,没有取与舍,当然亦没有凡圣和善恶的分别。这种不落于任何一边,而契合中道的意境不是是非不明,善恶不辨,而是不受这些相对的观念来染污本有的佛性。

究竟什么是平常心呢?曾经有人问过景岑招贤禅师如何是平常心,他轻描淡写的说:“要眠即眠,要坐即坐。”但这个人还不明白,更问:“学人不会,意旨如何?”他亳不厌烦的回答:“热即取凉,寒即向火。”另外,又有人问文钦禅师如何是平常心合乎于道,他说:“吃茶吃饭随时过,看水看山实畅情。”每天只是吃茶吃饭看水看山度日,这种无欲无求的生活,那里还有束缚,这正是解脱,岂不自在!

现在我再举几则为人熟悉关于平常心的禅门公案:

有一次,源律禅师问大珠慧海禅师:“和尚修道,还要用功吗?”大珠答:“当然用功啦。”源律问:“如何用功?”大珠答:“饥来吃饭,困来即眠。”源律说:“一切人都是如此,与大师是否一样的用功呢?”大珠答:“不同。”源律道:“为什么不同?”大珠答:“他们吃饭时不肯吃饭,却百般要求;睡觉时又不肯睡觉,却千般计较。所以,他们与我的用功不同。”源律禅师无话可说了。虽然两个人用功在做同一件平常事,一个用功在挑剔计较、永不知足,这是一份执着,贪瞋妄想便很容易随之而起,结果弄得心无宁日;另一个用功在万般放下、知足常乐,既然无执着,贪瞋妄想便无从生起,自然能够进入心无所住的禅定。

有一年夏末,沩山灵佑禅师问候徒弟仰山慧寂禅师之后,说:“整个夏天不见你上山来,在下面做什么?”仰山答:“我在山下锄得一片田,还播得了一箩的种子。”他反过来却问师父沩山:“但未知和尚你整个夏天又做了些什么呢?”沩山答:“日中一食,夜后一寝。”仰山说:“和尚今夏亦不虚过。”除了日常必须的起居饮食之外,沩山禅师别无所求,最难得的,是徒弟也明白了,所以后来,徒承师业,两位禅师的教法,被誉为禅门中别树一格的沩仰宗。

石头希迁禅师和庞居士都是当代誉满天下的两大禅门高手。在庞居士初参石头禅师时,有一天,石头问庞居士:“自从你见到老僧以来,你日用事是怎样的呢?”庞居士答:“你若问我日用的事情,即无开口处。”石头说:“明知你会这么样,我才问你的。”于是庞居士呈上一偈,头两句是:“日用事无别,唯吾自偶谐。”石头禅师同意他的见地。日用事并无他,只不过是我与自己相伴和谐而矣,所以,那有开口的地方,若有开口处,只是自己对自己讲,岂不多余!

白云守端禅师说释迦牟尼佛讲的四弘誓愿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而称法华亦有其四弘誓愿,就是:“饥来即吃饭,寒到即添衣,困时伸脚睡,热处爱风吹。”这番话虽然带点幽默和别具创意,但亦言之有理。

黄龙无门慧开禅师更加明显的道出了除了春花秋月、夏风冬雪之平常事外,只要心头无事,便是好。有偈为证:“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以上的公案,明眼人一看便知道祖师们都是心无杂念,常常心自清净,便自然安住于干粗活、大自然,甚至任何境界,这便是不谋而合的与“道”相应。

我们若能以无得无失的平常心来为人处事,定能得心应手,广结善缘,做出更大的事业。因为无得无失的心态,对人布施就能修行三轮体空,因为无得无失的心情,做事就没有忧虑与束缚,更能发挥每个人本有的才华。

由此可见平常心能让一个人更加镇定、沉着,充分表现自己,亦能在忙碌的生活中,没有紧张情绪和精神压力,可以真正体验到什么是自在洒脱的人生境界。

这就是平常心是道,总括来说,所谓道,就是每个人现前的不分别心。但现在的不分别心,却有妄想杂念、人我是非,那就不是平常心了。要随缘不变、不变随缘,遇缘而不改变我们当下的不分别心,亦不改变不分别心去随缘,才是我们的平常心,才是佛法修成的道路。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四祖道信大师的开悟因缘

四祖道信大师,俗姓司马,河内人(今河南沁阳县),生...

静中有工夫,动中亦要有工夫

用功人,以为自己的工夫很好,能可以把得住,坐下来身...

已伸不收

隐峰和尚是马祖禅师的弟子。有一天,隐峰和尚推车从一...

【推荐】静坐的姿势与数息观

【禅修的方法】 静坐的姿势 初学静坐者,即应养成正确...

禅宗与牛的因缘

在佛教中,牛是十分高贵的动物,具足威仪与德行。《胜...

马祖道一的棒喝脚踢

棒喝令开悟 从书中记载,我们可以想见马祖一定是身体伟...

中国近代禅宗大德--来果老和尚

来果老和尚,是中国近代禅宗大德,生有异慧,乘愿再来...

禅宗五家七宗——临济宗

临济宗是继沩仰宗之后而成立的一个宗派,由于此宗的开...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净界法师:妙法莲华经

整部经典的修行内涵,只有两个字,就是妙法。我们怎么...

净土的横超法门

横超这个词就是给我们点出了净土的特色,就叫横超法。...

界诠法师三十多年的出家心路

我本来是1978年农历七月初五来到平兴寺,准备出家,师...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更适合个人修行对吗

问: 大家都觉得六祖慧能的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

【佛教词典】布袍

系由道服改作而成之法衣,为日本佛教所用。其形制,黑...

【佛教词典】趣入自性

【趣入自性】 p1327 瑜伽二十一卷十六页云:云何趣入自...

烧一万个元宝,就可以免除灾难吗

问: 有个自称天人的人,说我孩子过去世是个猎人,将来...

有什么障碍可以障住佛光

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 一切的经典,只是一...

别人与你谈论是非,该如何对待

某某师到客堂来,常常一坐就开始论人众是非,且往往耗...

做人做事,败于10忌,成于10悟

做人做事,败于10忌: 1、自私、自负、自满是故步自封...

什么样的考验才知道临终有把握

我们在刚开始念佛的时候,我们在一念的散乱心当中,要...

念佛就等于修净土法门吗

问: 念佛就等于修净土法门吗? 净界法师答: 我前一阵...

持名念佛在四种念佛中最为殊妙

念佛一法当中又有多门。这多门就是讲有四种念佛,再加...

为什么要戒杀放生

问: 为什么要戒杀放生? 方海权答: 欲知世上刀兵劫...

出家人不能和俗人一样,光为这三个字忙

世界上人由少至老,都离不了衣、食、住三个字,这三个...

遥闻诸声音,而不坏耳根

虚云老和尚在他的传记里面讲一件事,我们可以知道他的...

睡觉时能戴着楞严咒吗

佛教的咒语确实是有加持力的,楞严咒也是寺院每天早课...

如何能不烦恼不忧愁

南阳慧忠禅师被唐肃宗封为国师。有一天,肃宗问他: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