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妙莲老和尚《因缘果报》

妙莲老和尚  2010/06/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诸位法师、诸位居士:

佛法讲因果,其实说来,应该是因缘果报,还要注意时间这一因素。只要因缘、时间相聚会,则果报自然成,大至宇宙,小至微尘,皆离不开此理。

俗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苦瓜怎能生出甜豆来呢?如是因,如是果,丝毫不爽。如果你种的是善因,就会得善果;种恶因,就会得恶果。有因而无果,那只是时间未到而已。谚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若是不报,时候未到。」

所以我们要探讨因果之前,必须对时间有正确的知见,因果是讲三世的——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一般凡夫俗见,眼光短浅,只信有现在世,不信有过去世,更不信有未来世。凡事只以眼前所见为真,为有。殊不知此三世时间观,极为浅显易明,今举眼前之例证明之。

人人皆知道有昨天、今天、明天;若从今天逆推,则有无量无数的昨天,此无穷极之昨天,就是过去无始啊!若再由今天顺推,则亦有无终无尽的明天,此浩瀚无际的明天,不就构成了未来无终吗?

我们怎可说未看到明天,就不承认有明天的存在;回忆不起昨天的事,就说没有昨天呢?相同的道理,如果你只知有现在世,而不知有过去世、未来世,那简直像小孩子一样,太幼稚太可怜了。请你好心学习,增长智慧,不可再愚痴狂妄,辜负已灵。

具备以上的正知见,你就不会为行善之人遭受恶报,而心愤不平。见行恶之人自在安乐,而抱怨上苍不公了。善人遭恶报,那是他过去造的恶因所感;恶人受善报,那是他过去有善因,所种的福犹未享尽。切不可只就一世来论,而味於三世原理之真谛!若明於此因果通三世的道理,即知只要时间一到了,善恶因缘成熟,必然是种善必有善报,种恶必有恶报的。所以我常说: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善人,亦没有百分之百的恶人;众生因为所造善恶因缘之不同,故所受的苦乐果报亦各有差别。怎可因今生行善或做恶之人,好像不得其应有的善恶果报,就怨天尤人呢!

明白以上的道理,那么就只须讲耕耘,不须问收获。因为有耕耘,必会有收获。虽不是马上有收获,你总不可能今天播种,就要它明天结果吧!

学佛亦是如此,你今天上山来拜观世音菩萨,就要求菩萨即刻保佑你,那你心太急了吧!说不定你今天拜了观音,下山时不小心跌倒,摔断了一条腿,那你能说观世音菩萨不慈悲吗?

学佛人头脑一定要冷静,才不会颠倒是非。其实观世音菩萨对你可说是太慈悲了,你不求,菩萨照样会保佑你,如慈母之对待子女,难道还要子女开口求母亲保护,母亲才会给予保护吗?说不定你今天会遭受生命垂危之报呢!就是因为你拜佛的功德,才只受折腿创痛而已,这就是观世音菩萨慈悲保佑,让你重报轻受而你不自知而已。这点正信都没有,你还能叫做虔诚佛教徒吗?对这种不信因果、颠倒是非而不受劝化的人,那我们惭愧自己智慧德行有限,没法化度他,真无话可说了。

你今生能修行种善因,恶报就会减轻,如果没减轻很多的话,那就是你种的善因还不够,应该生大惭愧,再努力行善。譬如一盆滚开的热水,如果只加了一杯的冷水,对於这盆热水而言,其热度是不会感觉有降低的,除非你继续不断的加上冷水,它才有可能变冷。所以今生行善,还不能摆脱恶劣环境的话,那就代表你所行的善还不够。应该再精进用功才对。怎可说观世音菩萨不慈悲,不感应呢?此番道理,只可与智者道,不足为愚者言了。

谈到感应,有的人一求就有,有的人再怎么求,佛菩萨好像视若无睹。这是怎么同事?譬如一个认真用功,守规矩的孩子,向母亲要钱,一开口就有;另一个懒惰懈怠不学好的孩子,向母亲要钱,其母亲一毛钱也不会给的。学佛亦是如此,有求而不应,是佛菩萨不慈悲吗?其实在楞严经上告诉过我们,观世音菩萨太慈悲了,求财得财,求子得子。但是这也要看你是用什么心去求的?你求财有了财后,是不是会去做好事呢?若有钱不做好事,菩萨能给你财吗?

感应有顺有逆,不论顺逆都是佛菩萨的慈悲。顺境固然是好,但唯有在逆境之中才谈开智慧。譬如春天温和,固然可使百花齐放、万物生长,但如果没有秋、冬怎么会有结果呢?没有严寒的冬天,怎会绽开清香扑鼻坚忍高贵的梅花呢?

所以真正有智之士,学佛愈是遭遇不顺,其道心愈是坚固,愈能成就菩提道。古今多少高僧大德,上根利器者,莫不是在苦境、逆境中成就的啊!最后祝福诸位!新年万事吉祥如意,道业广增长,早日成佛道。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妙莲老和尚文章列表

印光法师对六个诘难疑问的解答

众生在迷,如生而盲者,迷本有家。若欲归还,须待人领...

佛学常见辞汇(十二画)

【惠能】 人名,为禅宗第六祖。六祖降生时,有异僧到...

命运多舛、诸多不顺的原因是什么

导语:今生,为何有人善良厚道却诸事不顺,正直谦虚却...

在寺院上厕所要注意哪些问题

进厕所后,须三弹指,提醒坑中啖秽鬼,及时回避,这样...

中国佛教的十大宗

佛法在印度古代时,小乘有各种部执,大乘虽亦分空、有...

受菩萨戒后给家人做荤菜可否

问: 受菩萨戒后给家人做荤菜可否? 大安法师答: 受菩...

自从学佛后跟人格格不入....

一个居士说:自从学佛后,似乎跟人处处格格不入了,因...

如何获得佛法正见

佛教各乘各宗都把得到正见作为修行最重要的前提。如《...

【注音版】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浴佛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峯山顶,与大苾刍众千...

佛说疗痔病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

佛说九横经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

念一句佛菩萨名号,功德无量

何以故,诸佛具足万德庄严,诸菩萨六波罗蜜以度无量众...

手淫导致身体衰颓的一些信号

手淫无害论当下极度盛行,对青少年的危害极其严重!关...

讲经讲得不对,劝其他人不去听,是谤法吗

问: 讲经讲得不对,劝其他人不去听,是谤法吗? 仁清...

对治如梦如幻的不净色身

恩爱迷情,四大缘生妄有身。脓血交相润,臭秽常无尽。...

【佛教词典】金地国夫人殉死

(传说)智度论十一曰:舍利弗,才明见贵。目犍连,豪...

【佛教词典】五衣

梵语 paca cīvarāni,巴利语同。又称尼五衣。即僧伽...

空中楼阁

一棵树最初必由一粒种子,下土发芽生根慢慢长大而成。...

没有先学戒,定慧也是无法生起的

《济缘》云:今越次而学,行既失次,入道无由。 这一段...

事能知足心常惬,人至无求品自高

我们讲到生死疲劳,从贪欲起,那么少欲无为才能身心自...

同时因果、现生因果与隔世因果

世界上有些人持有错误的观点,不了解因果报应的真相,...

蕅益大师论出家

蕅益大师,吴县(江苏)木渎人,俗姓钟。字蕅益,号八...

念佛时有两点要注意

我们在念佛的时候,有二点要注意:一个是你能念的心,...

【推荐】修行千万不要包装打广告

现在人都喜欢用术,商业就靠打广告。术是天道最忌讳的...

不能了解生命的根本而错乱用心

我们在明白整个生命的道理当中,最重要的先要了解生死...

一个让家庭财富事业统统改变的方法

每个人都想家庭幸福、事业有成、生活富有、子孙成才,...

助念可以围着亡者边绕行边念佛吗

问: 助念的时候,助念人员围着亡者边绕行边念佛,可...

【推荐】佛法让我找到利益家人的最好方式

凌晨12点刚过,老公把我叫醒。他说接到姐姐的电话,说...

王祜植槐

宋朝有一人,姓王名祜,官做到兵部侍郎,为人十分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