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极乐世界之美

2011/08/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极乐世界之美

在这个世界上 ,恐怕没有一个人不愿享受幸福安乐,也无有一人不想远离痛苦不幸。可是自从来到这个人世间,却屡遭怨憎恚、爱别离、求不得、以及病、老、死等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痛苦。如果有一个神圣的地方,那里无丝毫痛苦,安乐无比,那么,有谁不心神向往呢?

在我们居住的这个娑婆世界(“娑婆”是梵语,译作堪忍,是说,生活在这个世界的人,能忍诸恶,能忍一切痛苦。)的西方,经过十万亿佛国土遥远的距离,有一个阿弥陀佛的佛国土。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它是另外一个世界,另外一个星球。以科学家的讲法,它跟我们是不同维次的空间。

这个佛国土是十方世界中最美好的地方,为十方诸佛所赞叹。生活在那里的人,都是上善之人,都有慈悲心,都有真实智慧。他们没有妄想,没有烦恼,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贪婪、嗔恨、嫉妒,人人都是好人、善人。那里没有三途六道众生,生活在那里的人民没有我们这个世界的种种苦难,人人享受着极其安详、自在、平等、快乐的生活。这个世界称做极乐世界。

极乐世界的美妙,天下没有一个词儿足以用来形容它,它就如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之第三十九愿所说的那样:我作佛时,极乐世界的一切万物,庄严清净、光明华丽、形状色彩殊胜奇特,微妙到了极处,是无法称说衡量的。极乐世界的众生,虽然具足天眼,对于国中万物,如果能分辨出它的形状、色彩、光明相状、名字数量,以及能总说出者,我就不成佛。

由于极乐世界之美,就连具有天眼的人都不能尽说其美妙,所以,我们现在从净土三经中去看极乐世界,所看到的只是亿万分之一而已。换句话说,只是一个粗略的认识。尽管如此,已足以令人称羡、惊叹不已了!

1、国无恶道:极乐世界没有地狱、饿鬼、畜生这三种恶道。众生造作贪嗔痴等恶业,就会感得这三种极苦的报应。阿弥陀佛国中无有造贪嗔痴恶业的人。

2、国无女人:极乐世界没有女人,所有往生极乐世界的女人,命终时立即转化为男子。人人六根清净,身心净洁。永离一切烦恼,心得清凉自在,所受的快乐无比殊胜。

3、相貌端庄:所有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相貌端正庄严,都与佛一样,具足三十二种大丈夫相。头顶有圆形的顶光,身部有身光,光亮明洁,朗照显耀。

4、莲花化生:十方世界种种众生,凡是生到极乐世界的,都是从七宝池的莲花里化生出来的,全体都是清虚之身(就是不需要饮食所 长养,其身近似虚无,身轻无处不到,没有障碍。),而不是粗重的血肉之躯。

5、寿命无量:极乐世界的人都具足永远不变不坏的身体,都是寿命无量。

6、神通自在:每一个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都具足宿命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

7、黄金为地:极乐世界没有江海山丘,没有坑坎不平。平坦、整洁、广大无边的大地,是金、银、琉璃、水晶、美玉等珍宝所成,每一宝里有五百色光,这些光像花朵、像群星、像月亮,美妙奇特。

8、气候温和:极乐世界没有春秋四季的更迭,没有寒暑雨雪的变异,一味是温和、晴朗。既没有月夜晨昏,也没有年、月、日、时等时间观念。

9、宝树遍国:极乐世界有无量的宝树,宝树是由一种珍宝乃至七宝和合而成,光彩明亮,颜色美丽。极乐世界的宝树,排列分类分行,整齐且距离相等。清风应时而起,风摇枝叶,自然发出微妙悦耳的乐章。

更殊胜的是阿弥陀佛讲堂周围的菩提宝树,高达四百万里,它的花果繁茂,金珠宝铃遍悬于枝条之间,珍奇的宝网,罗复在树上。微风吹动枝叶,发出无量的妙法音声。众生见到菩提树,听到菩提树宣演的妙音,闻到它散发的香气,尝到果实的美味,接触到它的光明,都能够清净、舒畅、六根清澈,永断烦恼。

极乐世界的树,还能在树与树之间映现十方佛国庄严美好的人、事与物,让观赏的人好像在镜子里看到自己的面相一样清楚。

10、香光薰照:香乃弥陀福德之香。极乐世界,下从地起,上至虚空,一切万物,都是由无量的宝香和合而成,宝香普遍熏及,处处散发芬芳,一切众生闻到妙香,自然身心清净。

光乃弥陀智慧之光。极乐世界的一切,皆放光明,不但人身有光,连 宫殿、楼阁、宝池、色树、莲花等等都放光,故极乐世界,不须日月,自然光明。

11、宝池莲花:极乐世界有许多宝池,池水清湛、芳香、洁净。因为它具有澄净(澄清洁净)、清冷(清净凉冷)、甘美(甘甜味美)、轻软(水的性质轻浮柔软)、润泽(滋润滑泽,有益身心)、安和(安宁和平,沐浴其中,安稳舒适) 除患(喝了这种水,可以止饥渴) 增益(就是喝了这种水,或是洗澡,可以增长善根,身体安乐,心思清净)、所以叫“八功德水”。

宝池是用七宝(诸经所说略有不同。阿弥陀经所说的是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装饰的,池底铺满金沙。池面有金色、红色、黄色、白色等颜色的莲花,覆盖在水上面。莲花各放不同颜色的妙光,妙光汇集,光色明亮。

极乐世界的众生在宝池中沐浴,想要池水深到足、到膝、到腰腋、到颈项,或欲池水冷些、温些,或欲水流急些、缓些,池水都可随心所欲。水中沐浴,能使人心神爽朗,增长智力。池水清湛净洁,无论多深都能水清见底。

宝池中的水波,安和地徐徐旋回,演出无量的微妙音声。水波广宣法音,饶益众生,使闻者个个能听到愿闻的法。

12、德风花雨:极乐世界每隔一段固定的时间,就有自然德风(极乐世界的风有除垢灭罪之德能,称之为德风。)慢慢吹起。风吹到罗网及众宝树间,演出极其微妙的法音,能使人悟入深远。德风吹送出种种温和雅正的香气,人们嗅到这种清香之后,烦恼同习气自然生不起来。德风触到人身,让人感觉非常安和,调心适意。

风吹七宝林树,飘落下来的花,随本身不同的光色,自然聚在一起,遍满佛土,形成有序的优美图案。没有丝毫杂乱,而且柔软、光明、净洁。过一个固定的时间,花雨的现象自然消失,地面也随之洁净。如此雨花、化花,循环六次算是一日。

13、衣食自然:极乐世界大众的穿著,不需剪裁缝制,便可以自然地穿在身上,样式、色彩随心所欲。

极乐世界的人民想吃饭的时候,七宝餐具自然出现在面前,各种美味饮食,自然具足。实际上往生极乐世界的人,都不再需要饮食了。他们只要见色闻香,在意念上算是吃过了,精神和体力自然得到增长。食过之后,食剩的食物与餐具就自然化没了。

14、居住称意:极乐世界的大众所居住的房舍宅院,有的在平地,有的在虚空,一样的清静安稳。其形状、色彩、大小都调配得非常巧妙,与自己的心意相称。舍宅上面,宝网覆盖,悬挂着无数的宝铃,奇妙珍异。楼台上的栏杆,殿堂楼阁的宽窄方园、大小、高低皆称人意。住者微妙快乐,没有一样不是圆满具足。

15、六尘(六根所缘之外境)说法:在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以他的神力,变化出种种奇妙美丽的小鸟,鸟儿昼夜以它动听的声音宣演妙法(微妙之法)。

极乐世界里,风吹树林声,缓缓流水声,无一不在说法 度众。更奇妙的是,你想听什么法,讲的就是什么法,你想听时,声音就能听到,不想听时,声音就消失,随心所欲。

16、天乐鸣空:极乐世界亦是音乐之都,常常演奏各种天乐,众生随各人之意愿,随时随处,都能欣赏到精美的音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凡夫靠自力修行,在生死关头最难得力

我们再看一段:丁三的临终加持。这个地方讲到净土宗的...

念佛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的原理是什么

问: 阿弥陀佛!请问念佛一声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的...

怎么念佛呢

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

如何将念佛法门渗透到睡眠里

卧时念佛莫开声,鼻息之中好系名。 一枕清风秋万里,半...

系缘念的念佛方法要怎么修

大家都知道我们念佛的方法里面有一个叫做系缘念,这种...

北宋高僧四明知礼法师

各位吉祥,阿弥陀佛! 今天我们(介绍的)的祖师爷要穿...

他走他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在佛法中,有人讲佛法不离世间法,即所谓佛法在世间,...

能如是者,寿已尽则决定往生西方

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有一篇开示《与方圣胤居士...

十小咒注音版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阿閦佛国经

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

佛说罪福报应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

怎么看待生病这件事

你说生病好不好,当然不好,对不对?没有一个人愿意生...

第七意识在心中所产生的影响力

我们今天了解这个所知依,当然,它主要的内容是阿赖耶...

净土法门之超胜

在晚清及民国初年,印光大师从大乘佛法的角度把佛法分...

财色名食睡

财 财是欲中王,因你入奴行。 日日为你苦,夜夜为你忙...

【佛教词典】诸法自性有三种

【诸法自性有三种】 p1355 瑜伽六十四卷十四页云:谓诸...

【佛教词典】坐具

梵语 nisīdana 或 nisadana。比丘六物之一。音译尼师...

儿女「五不怨」与父母「七不责」

为人子女时做到五不怨,为人父母时做到七不责,请您试...

阎王的感叹

有个事业有成的年轻人,正值壮盛之年,却被黑白无常带...

内魔不生 外魔不起

佛陀对于我们的劝诫,有两句非常重要的话──你一旦要...

往生西方全凭信愿持名不失正念

深达胜义,万勿生疑 众生对净土法门,所以不能生信者,...

乐观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

具有乐观精神的人,在为人处世方面更容易获得成功。...

五种佛教的莲花

《摄大乘论》释卷十五记载,莲华有香、净、柔软、可爱...

福德不具,万事不顺

很多人到寺院求财运,求官运,求平安烧了一辈子香,求...

普陀山妙善老和尚的故事

各位有缘,阿弥陀佛。 今天一上午,最后来到这个地方,...

怎样才能把善根启发起来

流转门、还灭门。 丙二、转化生命 丁一、总说 什么叫...

临命终时,唯此十大愿王不相舍离

普贤者,梵云邲输跋陀。据《悲华经》所载,阿弥陀佛往...

五浊恶世的成佛之法

这五浊恶世实际上是让我们要观察我们所处的生存环境和...

今人闻佛不肯执持者,约有四障

【疏】今人闻佛不肯执持者,约有四障。四障破除,方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