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人生旅途的每一处驿站

2011/08/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人在旅途,往往要考虑:今夜宿何处?

大多数人会把驻足点设想在尚未到达的前方某一处,而极少能于当下止步,安心即住。

稍有身份的,或较有钱的,都想赶到城里住宾馆。因为住宿条件若不够理想,他们是难以安睡的。

还有些人,要求住宿处有酒吧、歌舞厅、桑拿浴等,他们注重的是娱乐、消遣、刺激,而不在于住宿本身了。

而开着豪华小车出行的人,只要有可能,则会尽量赶回家里哪怕是行到天亮! 因为家里豪华、富有, 出门在外便放心不下、安身不得。

也有人,家境很一般,本无需牵挂,也并非要节省住宿费,但仍尽可能赶回家住, 只是缘于“金窝银窝, 不如自己狗窝”的习惯心理所驱使。

再有一种人, 出门为谋生计,对住宿也就无法讲究。走累了,或乘车停靠了,随便找个旅店,倒头就睡,一觉到天亮。他们虽不能把异地他乡当家,但也算能够 随遇而安。

看来,“家”已成为世俗人旅途的后方乃至归宿。家, 既给旅人以信心和慰籍,又往往成为旅人难以割舍的包袱。人们既无法带走它,又时时在心中装着它。心中老是牵挂着家的人,其旅行是很难获得愉快、自在的。

当然, 也有一类无“家”观念的人——无家可归的浪子,他们东游西荡,倒头可睡,这并非出于潇洒自在,而是因为人生旅途毫无方向,所以只是形尸走肉般地醉生梦死罢了。他们糊涂入睡,醒来之后大抵如宋人柳永在《雨霖铃》中描绘的那样: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作家戴厚英说过: “家庭不是后方,只是人生旅途中的一处驿站”!是的,漫漫人生恰如长途跋涉,旅行的目的不是要去寻找一个家,人生的终点更不是要回归到形而上的“家”,否则,就不必从家出发去旅行了。

红尘中的人们都懂得“饥来吃饭,困来即眠”的生活规律,但在人生旅途中本该安歇时又总是因为有太多的牵挂和无奈,狂心不息而不能安住。正如唐代大珠禅师《顿悟入道要门论》所说: “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般思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如此,错过眼前,放弃当下,一路疲于奔命,其心不安,其身疲惫。这样的人生旅途,哪里还能让人感受到恬静和美丽、圆满和自在!

然而,却有这样一种与众不同的“旅人”一一云游、行脚的僧人,他们头戴一竹笠, 身背一行囊, 出行不虑阴、晴、雨、雪,不计春、夏、秋、冬,既不需美食锦衣,更不愁夜宿何处,行止随心,一切随缘,可谓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旅行中,若逢天黑了,路边小店、茅棚、山洞均可栖身,甚至在路边、树下即可坐卧,天当房、地作床……正如清末高僧仁智禅师所说: “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前途何处在?念佛度春秋”。

这些行脚僧之所以能安心即住、无虑 无畏,一者,其身不怀金银财宝,便无他人图财害命之虞; 二者, 明白人生本苦, 住宿的优劣也就无所谓:三者, 出家修行 本为寻求解脱,心中了无挂碍, 自然不会对一身躯壳百般爱惜、千般呵护了; 四者,更无一个“家”可挂念,虽然天下丛林任僧住,但既然不贪恋,也就无所谓有 固定的家,也就能四海为家了。漫漫人生路,他们不迷茫, 因为心中早已认准了一 个明确的方向; 处处有艰难, 他们不畏惧, 因为修行本身就需要一个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他们的内心是充实而沉稳的,他们并不等待未来,也不沉缅过去,而是专 注于对当下的把握,安心于当下, 内心充实、平和,举止安祥、从容,时时保持一颗平常心, 以“平常心是道”的态度,踏踏实实去走好人生旅程中的每一段路。

从古到今,世俗中的大多数人对这些“云水僧人”的行为感到不可思议,视僧人的行脚为极苦。而贵为帝王的宋仁宗却对以苦为乐的僧人生起羡慕、赞叹之情,欣然御题《赞僧赋》,偈曰:

空王佛弟子,如来亲眷属。

身穿百衲衣,口吃千钟粟。

夜坐无畏床,朝睹弥陀佛。

腾若得如此,千足与万足。

那么, 还将在人生旅途中远行的人们,何不学学那些行脚的僧人,果敢地斩断对后方的种种牵挂、顾虑,放弃对远方的虚无飘渺的幻想,而专注于眼前,把握好当下,不必行旅匆匆,但求步履从容,在人生旅途的每一处驿站,安心即住,涵养自性的宁静, 感悟生命的充实……如此,既可以领略当下的“本地风光”,更可以享受人生的任运自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推荐】富人和穷人不能只比物质,还要比幸福感

1960年,美国因贫富差距悬殊,产生许多社会矛盾。穷人...

他去养老院之前,留下了这一封信

我要去养老院了!非不得已,我是不会去养老院的。但是...

人生的财富不代表你有多少金钱

有这样一个故事,虽然很平常,却意义深刻。 瑞士是世界...

【推荐】把宽广的人生钉在求财享乐的一角上

当今社会,人们认为只有丰裕的物质生活才是人生幸福安...

【推荐】站在一个本来就没有的角度去面对人生

如果你的情执是很重,把世间的事情,每一件都看得很重...

人生有好的智慧,就能开展出好的前途

为什么有些人的十八界是快乐的?你看他经常保持欢乐。...

重新洗牌,一切都可以重来

打麻将,一局结束了,要重新洗牌,才能继续下一局。人...

【推荐】人生只有一个结果,就是没有结果

我们一定要视之为身世无常,幻缘虚假,这是一种无常败...

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与...

佛说疗痔病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

【注音版】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全佛是心,心外无有佛为心所念

彻悟禅师说【一句阿弥陀佛,具足四句宗旨。一、以唯心...

佛陀不能主动地救拔我们

那么在十方如来一念的清净涅槃的心中,佛陀的心情是怎...

西方佛圣,何以贪华丽?

【问。西方佛圣。何以贪华丽。尚美观耶。此土土古圣贤...

你跟着妄想走,如何能感应道交呢

念一句佛号可以灭八十亿劫的生死重罪,那我们如何念一...

【佛教词典】五因五果

往生净土之因与果各设五门。因之五门即五念门,指礼拜...

【佛教词典】三无性

(名数)楞伽经唯识论等所明。对遍等三性之有法而说相...

在佛法中积集善业,但来生有五种可能

受戒学律,听教看经,参宗坐禅等种种法门,都是佛陀制...

积小善可成大德,积小成可成大功

世间有许多人虽然满怀壮志的准备着做一番大事业,却不...

为何这位比丘能示现化生

三千多年前,世尊为报亲恩,于结夏三个月期间,至忉利...

梦里的境界是怎么出现的

【如人梦中所见山川人物,皆依梦心所现。若无梦心,必...

但看妄想起处,切莫随他流转

予居五羊,一时从游者众。睹刘子,骨刚气浑,谓夙具般...

文殊菩萨十大愿

一、若有一切众生,所生三界,或我作他作,随缘受化。...

每一声佛号都应含有愿往生的信息

净土法门怎么修持?大家一定要知道它的核心:重在信愿...

如何看待净土宗行人是「自了汉」

问: 有人说我们净土宗行人是自了汉,您怎么看待? 道...

释迦牟尼佛也是念阿弥陀佛成佛的

复次,只此信愿庄严一声阿弥陀佛,转劫浊为清净海会,...

在家居士修行的基本要求

修学佛法的完整体系是戒定慧三学。用浅显的话来说:戒...

经商与学佛

平常人看得学佛是很难,往往听人讲究佛学,以为我未讲...

圣严法师《随时转换主观的感受》

我们的身心是五蕴和合而成的,所以如果没有五蕴皆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