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不信因果的可怕

2011/08/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现在有许多知识份子激烈地反对‘因果报应’和‘因果法则’,他们从没有仔细地想一想这种见解给社会留下了多大的祸害。

我们打开报纸瞧瞧,几乎每天都有杀人、抢劫、邪淫或欺骗的事情发生,干这种事的人都是不相信‘因果报应’和‘因果法则’,所以他们才敢挺而走险,以身试法。

一个深信因果的人,绝对不会做出这种凶恶的事情。因为他恐怕别人的指责和评论,也畏惧将来的报应和自食恶果。可是不信因果的人就没有这份敬畏和惭愧心,他既然不相信后世和因果,所以做起坏事必然肆无忌惮。他只顾目前的利益,而不考虑将来。甚至为了获取现在的利益,不择手段,再凶狠的方法他都敢冒险尝试。假如社会上人人这么做,天下岂不是要大乱吗?所以这种心狠手辣的厚黑思想实在不能提倡。

只要不信因果的人越多,这社会上的问题就越复杂。不信因果的程度越强烈,社会上的问题也就越严重。看某一个地方的民俗好坏,只要看该区域的民众是否深信因果就差不多了。

举个例子来说,我曾去过一间非常令我怀念的寺庙,寺里的人相处得极为融洽,而且真正做到了‘路不拾遗’的地步,在那种地方,洗澡时忘了带手表回寝室,隔了一两天想到再回头去浴室找,包准你能找到遗失的手表。可是在一般大学堂的宿舍可就不同了。记得我读大学二年级时,有位学弟带劳力士的手表,去洗澡忘了拿回来,吓得脸发青。这两个地方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差别?理由很简单,在那寺庙里大家都相信因果,可是大学堂里相信三世因果却少得可怜。

深信因果的人不会贪图占别人的便宜,因为他知道将来会因为眼前所占的便宜,重重地付出更可怕的代价。所以从长期的观点来看,占别人的便宜其实就是自己吃大亏。假如这个社会大家都不占别人的便宜,那么天下岂不是就太平了。

再者,深信因果的人通常愿意自己吃眼前亏,而把好处让给别人。因为他知道学习吃亏对自己的将来大有益处,学吃亏不但可以使别人欢喜,更可以藉此机会砥砺自己的坚忍和仁慈的品德。从长期的观点来看,吃亏就是占便宜。眼前所吃的亏将来必定能得到更大的报偿。这思想对于促进社会的安和乐利是不可或缺的。

所以,涅槃经上说:‘真正明白善因产生善果,恶因产生恶果的人,就不会再做坏事情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什么是异熟果?为什么要加个异熟

好,业力就讲到这个地方,就是善恶的问题、强弱的问题...

积极主动的去行善积德

大家留心世间,常可以发现有的人,福报来临的时候,挡...

供僧后又受八关斋戒,得到这样的现报

我讲一个故事听听。这个人,他是一个很贫苦的人,夫妇...

恶口伤人的果报

恶语伤人时人们一般会拿直爽作挡箭牌:我很直爽,我有...

如何从外相来推测未来的祸福

【春秋诸大夫,见人言动,亿而谈其祸福,靡不验者,左...

【推荐】大亏变大福的因果故事

目前的社会,婚姻的变化是很普遍的,很多人都因为自己...

邪淫如同桶底洞,有多少福都会漏完的

印光大师曾经开示说:人生世间,父母,寿命,相貌,学...

堕胎杀生的因果公案

堕胎是杀生恶行,以事、意乐、加行、究竟衡量,事是胎...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

【注音版】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

为什么佛教会具有保佑的功能呢?

问: 我有一点不明白的地方想请教:不同的法师讲法都...

【推荐】一碗面给予的启发

十五年前的除夕夜,一家面馆老板正准备关门之时,一个...

学佛后为何还会发生不顺的事

问: 我有一个同修,学佛以后,说信佛这也好,那也好...

忘恩的人很损自己的福报

福报来自一颗欢喜付出的心,也来自报恩的心。一个人懂...

【佛教词典】双印二空

双印二空者,谓双印境空识空也。...

【佛教词典】三衣损破失受否

子题:横缕 行事钞·二衣总别篇:“诸受持衣,虽被穿破...

老僧一打坐,能消万两金

沩山老人曾说过,老僧一打坐,能消万两金。唐裴休丞相...

在家净土行人如何做到决定往生

问: 《弥陀经》一心不乱,《无量寿经》至心信乐,《...

持诵《妙法莲华经》的不可思议公案

在中国晋朝有一位昙翼法师,前生是一只山鸡,今生却得...

学会自我剖析虚荣

学会自我剖析虚荣,把我们的短处及时收拢在自我检验的...

佛说世上有七种妻子

佛说世上有七种妻子: 一、 象杀士夫那样,不尊重爱护...

净业行人如何勘验自己是否深信切愿

在临命终时由两种力量决定,一个是业力,一个是心力,...

只要这样做,决定能生极乐世界

若人求往生,得至心念拜阿弥陀佛,求阿弥陀佛加持,发...

清定上师《心经开示录》

观自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

持名念佛如何达到一心不乱

所谓持名,就是执持名号,一心不乱。 要达到一心不乱...

改过迁善祸变福,感佛慈悲唯至诚

无锡袁氏小学校长袁宝鋆,字丽庭,他母亲信佛,创办锡...

与观音菩萨的慈悲行相应

观世音是罗什的旧译,玄奘新译为观自在,这是同一梵语...

逆境与是非

逆境、是非来临,心中要持一宽字。世间没有一样很容易...